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语文《劝学(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565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语文《劝学(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语文《劝学(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语文《劝学(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语文《劝学(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语文《劝学(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语文劝学(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掌握第1段的多义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状语后置句、判断句;2.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3.背诵第1段。【课前学习】1.荀子,名 ,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 ”的思想。2.注音中( ) 舆 ( ) 有 ( ) 槁暴( ) 砺 ( )参省( ) 须臾( ) 跂( ) 楫生( ) 跬( )骐骥( ) 驽( ) 锲( ) 镂( ) 蟮( ) 3.熟读课文第1段(1)指出加点词语的意

2、思或用法取之于蓝: 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参省乎己: 知明而行无过: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虽有槁暴:(2)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意思和用法輮以为轮: 通 ,释义: 。虽有槁暴 通 ,释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释义: (3)词类活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其曲中规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课堂学习】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请找出相关语句并翻译。中心论点: 学习的意义: 比喻【练习反馈】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古/今)劝学: 輮以为轮: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翻译(注意特殊句式)虽有槁暴,不复

3、挺者,輮使之然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輮以为轮【课堂小结】【课后巩固】1. 练习册1-6题。2. 阅读文字,完成题目。(选做)智犬破案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抢劫)货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到)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店铺),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大概)犬有智也。 文言知识 逾。“逾”指“越”。上文“有盗逾墙而入”,意为有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又,“逾午方至”,意为超过了中午才到达。“年逾六十”,意为年龄超过了六十岁。 思考与练习 (6分) 1解释:去 ;许 ;觉 ;仆 ;亡 ;为 。 2翻译:犬伫足不前,僧怪之。(2分)【学习反思】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