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病理学(第二节)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30669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临床病理学(第二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兽医临床病理学(第二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兽医临床病理学(第二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兽医临床病理学(第二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兽医临床病理学(第二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临床病理学(第二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临床病理学(第二节)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二 节 血 液 学 检 验,一、造血器官与造血 1. 造血器官及功能 1.1 骨髓 幼畜骨髓均呈红色,说明造血功能旺盛, 胞生成多; 高龄畜只有肋骨、颅骨、盆骨才有红骨髓; 其他部位则为黄骨髓,表明造血功能已下降。 功能:骨髓制造RBC 、WBC、 M 、 Pt。,1.2 淋巴结 功能:制造L&组织细胞 吞噬细胞和异物 破坏衰老的RBC 产生抗体等 1.3 脾脏 功能: 制造 L & M 贮藏血液:收缩使血中RBC增多 处理衰老的RBC和异物 由 Hb 胆红素 贮存Fe,并参与Fe的代谢 产生抗体等,2.血细胞生成,二、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 1细胞体 由大变小 2细胞浆 数量: 由少变多 颜

2、色: 由深变浅 RBC 深兰兰红桔红 L 深兰天兰 M 深兰烟灰色 颗粒: 从无到有,3细胞核 大小:由大到小,RBC核最终消失 形状:圆形椭圆 凹陷、分叶(粒细胞) 折叠(M) 破裂消失(RBC) 核仁:从有到无 原始细胞均有核仁,随着细胞的 成熟,核仁逐渐模糊,最终消失,三、血细胞的代谢与破坏 1. RBC 1.1 成熟红细胞代谢的特点 1.1.1糖原无氧酵解经路 成熟RBC的主要能量来源是血浆葡萄 糖。由于RBC内没有线粒体有氧氧化径路, 酵解是RBC获得能量的基本过程。1 mol的 Glu通过酵解产生乳酸的过程可获得 2mol ATP。 酵解过程中某些酶的缺乏,可引起贫血。,1.1.2

3、 磷酸己糖通路 通过这条代谢路径,RBC中的谷胱甘肽维持在还原状态,能防止氧化剂对巯基的破坏作用,从而保护细胞膜中含巯基蛋白和含巯基的酶不被氧化。 磷酸己糖通路产物还原型辅 (NADPH)能使红细胞中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这条路径功能低下,可因RBC还原型辅 II(NADPH)含量减少而产生溶血而导致贫血,RBC中便出现海恩茨小体。,1.1.3 高铁血红蛋白(MHb)还原径路 通过这条径路使血红蛋白变成还原状态,而还原型Hb对于氧的运输则是不可缺少的。由于某种酶的缺乏,形成高铁Hb,使RBC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引起动物呼吸困难(发绀),1.1.4 2,3二磷

4、酸甘油酸支路(2,3DPG) RBC糖酵解与其他细胞不同,RBC糖酵解能生成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具有调节RBC运输氧的功能。 当2,3-DPG升高时,Hb对氧的亲和力降低,促进氧由RBC向组织细胞释放。 这是一种代偿机制,有利于业已降低了的Hb运送更多的氧给组织器官。,1.1.5 维生素对 RBC成熟的影响 叶酸、VB 12对其DNA的合成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叶酸缺乏时,核苷酸特别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减少,致使RBC中DNA合成受阻,细胞分裂增殖速度下降,细胞体积增大,核内染色质疏松,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 当VB 12缺乏时,转甲基反应受阻,从而影响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

5、的合成,同样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 其他某些营养物质,如铜、VB6、VE等缺乏,均会对RBC的正常代谢产生影响。,1.2 RBC的破坏 RBC在动物体内是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生命体,它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因此不断地产生、衰老乃至破坏。随着RBC日龄的增加,其酶的含量与膜的结构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使其变形能力降低,脆性增加,易于在脾肝中被破坏和清除。 清除途径 主要是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径路被清除; 其次是通过血管内溶血而清除 RBC Hb(游离胆红素、球蛋白、Fe) 溶血性贫血的患病动物主要是取第二条路径。,1.3 RBC的平均寿命 畜 种 红细胞平均寿命(d) 牛 160 绵羊(成年) 70153

6、 绵羊(3月) 45 山羊 125 马 140150 猪 62 狗 107 猫 68 人类 120 兔 5759 大鼠 55 小鼠 2030,2. 白细胞 2.1 白细胞分类 B: Basophil Leukocyte E: Esinophil Leukocyte Leukocyte N: Neutrophil Leukocyte M:Monocyte L :Lymphocyte,2.2 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及动力学 2.2.1 B:Basophil Leukocyte 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一般认为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是诱生炎症介导物 的源泉,是产生肝素和血浆脂蛋白激活剂的唯一场所。 动力学

7、 B在大多数动物体内是稀少的,而某些几乎没有组织肥大细胞的动物则具有较多的B。 B在骨髓中总是和 N 同时相伴产生,然而B在骨髓中的贮存却是很少见的。,2.2.2 E:Esinophil Leukocyte 功能: 解毒 E 它能抑制一些诸如组织胺之类的化学介导物.这些化学介导物通常是由速发型过敏反应或迟发型过敏性疾病中的肥大细胞所释放,因此E常常会出现在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而起解毒作用。 具有杀死某些寄生虫的特性 E含有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它的吞噬和杀菌特性与N相似,但对细菌则不具有保护性抗感染的能力。,动力学 在骨髓中E的产生过程和N相类似,酸性定向细胞能促进E生成素的产生。 在骨髓中贮

8、存的E是很少的,E随干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骨髓中存在的时间比N短,在血液中保留的时间也很短,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E主要存在于边缘池中,只有极少的再循环现象。,2.2.3 NNeutrophil Leukocyte 功能 具有吞噬和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在某些病理发生过程中起作用 如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性肾炎等,动力学 在毛细血管后小静脉里,N的移动速度比RBC和血浆要慢,因此,N在血管内分布是极不均匀,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N的数量较血管内N多。 N粘附在血管内皮细胞并构成边缘N池;通常白细胞总数计数不包括边缘N池中的白细胞。 在动脉和静脉管内,N的移动速度与血浆和RBC的移动速度相同。因此,

9、常规的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的结果大致代表了循环 N 库的状态。 在健康动物,衰老的 N 被肝、脾、骨髓和巨噬细胞所破坏,有些通过粘膜的分泌和排泄而被排出体外。,2.2.4 M:Monocyte 功 能:M由骨髓而来,它们在循环血中逗留,运抵组织时能变 成巨噬细胞。 吞噬和消化外源性的颗粒物质和衰老、死亡的细胞 合成某些补体、转铁蛋白、白细胞介素、溶酶等 在免疫反应中起作用如诱导免疫反应、刺激B淋细胞等 单核巨噬细胞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动力学 M 在血液中的分布和 N 一样,是不均匀的,亦有循环 M 池和边缘 M 池之分。 M 在血液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人约为12h,牛可能会稍长些。 多数动物尚

10、无上述数据,尚待测定。,2.2.5 L:Lymphocyte 分布 L 通常分布在淋巴结、脾脏、胸腺、扁桃体、胃肠道的淋巴组织,支气管的淋巴组织、骨髓和血液中。,循环 在各类白细胞中,L是唯一能反复循环的一种白细胞。绝大多数 T 淋细胞是反复循环的,反复循环的基本路径是:淋巴结的传出管胸导管右侧淋巴管血液经淋巴皮质的小静脉移行再回到传出管。 而血液中大部 B 淋巴细胞只是循环淋巴细胞群体中的暂时组成成员,因为主要部分的 B 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组织中。,功能 T 淋巴细胞 细胞介导免疫 B 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四、血液学检验 1.血常规 ESR:Erythrocyte Sedimetation

11、Rate Hb :Hemoglobin RBC:Red Blood Cells WBC:White Blood Cells DC :Differential Counte,1.1 RBC + Hb 了解机体贫血的严重程度 判断贫血的性质 1.1.1 RBC.Hb 临床少见(属于相对性)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 1.1.2 RBC.Hb 见于各种贫血 下降的程度与贫血成正比,RBC计数结合Hb含量的测定求出其血色指数,诊断意义更大。 被检动物Hb克数 / 健康动物Hb数 血色指数 = 被检动物RBC数 / 健康动物RBC数 正常值为1.0(0.81.2),:,若 1.2,即为高色素性贫性 说明每

12、个RBC携带Hb多 0.8,即为低色素性贫性 说明每个RBC携带Hb少 高色素性贫血:见于溶血性贫血 低色素性贫血:见于出血性贫血,1.1.3 贫血的分类 按细胞大小分 巨细胞性、正细胞性、小细胞性贫血 按Hb浓度分 高色素性贫血、低色素性贫血 按骨髓反应分 再生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按病原、机理分 失血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和营养性贫血等,1.1.4 贫血的诊断 病史调查 有否用过某些药物(马用过硫化二苯胺)或采食某些植物(牛食用过多十字花科植物)和有毒化学物质等。 临床检查 可视粘膜苍白、衰老,雄性动物功能丧失、运动耐力下降,心跳加快,呼吸迫促,对寒冷刺激特别敏感等。 实验室检验 PCV最为

13、简易;Hb + RBC可鉴别贫血的种类。,1.1.5 贫血的特征 失血性贫血 急性 有出血灶或隐性出血或多部位出血 动物可能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PCV、RBC、Hb等均下降 慢性 不会出现低血容量血症 PCV 值小于正常值的低限 可能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增多症, 溶血性贫血 血液寄生虫 蜱、蝇、虱子、巴贝斯原虫、附红细胞体 细菌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溶血性梭菌感染 病毒感染 马传贫、间歇热、黄疸、水肿和粘膜出血,化学药品 过量使用铜、铅、硫化二苯胺、苯胺、硝基呋 喃妥因、914及磺胺等 某些植物 如蓖麻籽、栎树叶、旋花植物、秋水仙等 代谢性疾病 高产奶牛的产后 Hb 尿症 免疫介导反应 如新生幼畜的

14、免疫溶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溶血 性贫血等, 营养性贫血 并非独立性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 特点 主要矿物质缺乏 如铁、铜、钴等 维生素缺乏 如VB6、VB12等 主要营养物质缺乏 如蛋白质,1.2 WBC + DC 了解机体感染情况、了解机体造血功能及抵抗力 WBC 各种感染: 防御机能,造血 注射异种Pro:刺激过度,造血 急性出血: 刺激造血 白血病、败血症 RBC破坏 WBC相对,WBC 病毒性传染病: WBC生成 慢性中毒: WBC生成 濒死期: 机体功能低下,核指数 系指未成熟的嗜中性粒细胞与成熟N之比 正常值为:0.1 如果 核指数 0.1,称核左移 表明未成熟的 N 核指数 0

15、.1,称核右移,表明成熟的 N 如果 WBC 核左移: 造血,抵抗力强 WBC 核左移: 造血,抵抗力 核右移:严重的化脓性感染、严重贫血等,2. 血液其他检验 2.1 红细胞压积容量的测定 (PCV:Packed Cell Volume) PCV 脱水。 PCV 40%,轻度脱水 PCV 4045%,中度脱水 PCV 50%,高度脱水 PCV 贫血,2.2 血小板计数(Pt:Platelets) 了解机体凝血的情况 2.3 网络红细胞计数(Rct:Reticulocyte count) 了解机体的造血功能,推断贫血的治疗效果 Rct:造血 缺Fe性贫血用Fe治疗有效 Rct:造血,2.4 凝血时间(CT:Clotting time) CT延长:凝血因子缺乏 CT缩短:有血栓形成的可能。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