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二)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054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山一中2013届高考仿真试卷(二)语 文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选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金就是金属,包括铜、铁等。这里是指用铜、铁等金属所制的器皿、器物,特别是古代的铜器。它们不管是作为实用的或是祭祀的,都是铜及其合金所制的器物。古代把商、周的铜器叫做“吉金”,就是好的金,吉祥的金。这种冶炼方法在当时已很发达,已能制造合金。制造出来的器皿,很多都有刻铸的文字。现在一般所说的“金”是指金文,又叫“钟鼎文”。商、周时代,诸侯贵族常常大批地制作铜器,上面刻铸铭文,现在陆续出土的不少。许慎有“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的话,可见汉朝时已有出土的。这种陆续的

2、出土,到清朝末年,成为研究的大宗,拓本、实物,日呈纷纭,使人眼花缭乱。到了现在,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就更加繁荣,方法也更加科学。从前的收藏家,不是官僚就是有钱人,他们的收藏,往往秘不示人。偶然有拓本流传出来,也不是人人可得而见之的。现在印刷术方便了,从器形到文字,大家都能看到,具有研究的条件,所以研究日见深入。发掘的方式,也愈有经验,愈加科学。从前出土的器物,辗转于古董商人与收藏家之间。它是哪里出土的?不知道。甚至一个器的盖子在一个人手里,而器本身则到另一个人手里。从宋代到清代,大都把这类器物叫做“古董”,也叫“古玩”,是文人鉴赏的玩物。即或考证点文字,也是瞎猜。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他们的考证功劳

3、,但那是极其有限,远远不够的,还有许多错误,稍进一步的,把它们当作艺术品。西洋人、日本人买去中国的古铜器,研究它们的花纹。中国人也有研究花纹的。这种情形,始于六十多年前,这仍是停留在局部的研究,偶然有几个器皿作点比较。谈到全面地着手研究,我们不能不佩服近代的容庚容希白先生,他对于铜器研究的功劳是很大的。他著有商周彝器通考,连器形、花纹带铭文都加以研究;还著有金文编,把青铜器上的字按类按说文字序编排,例如不同器皿上的“天”字,都放在一块。这是近代真正下大气力全面地介绍和研究青铜器及金文的。此外,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也是很重要的资料。现在已有人着手重新把至今出土的商周铜器铭文加以统编,这就更加全

4、面了,只是现在还没有出版。对于文字的考释,能令人心服口服的,首推不久前故去的于思泊先生。他的考释最为扎实,决不穿凿附会。他还用古文字考证古书,成就比清末孙治让等人大得多了。到今天为止,容、于两先生的著作以及罗的三代吉金文存等,仍是我们研究铜器和金文的重要参考材料。随着条件的改善,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一定会愈来愈完备,愈来愈深入。甲骨文也被附在金文之后,讲金石的书往往连带讲甲骨,不是附在前头就是附在后头。其实甲骨应和铜器同样看待,甲骨文是金文的前身。商代刻在甲骨和铜器上的文字,往往有很大的相似,所以甲骨也应放在我们现在谈“金”的范围。(选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有删节)1下列关于“金”的表述,不符合

5、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把商周的铜器叫做“吉金”,金本来指金属,在文中主要指商、周时期祭祀时和生活中的用铜、铁等金属所制成的器皿、器物。B金文或钟鼎文就是现在一般所说的“金”,指的是商、周时期制造出来的金属器皿上刻铸的文字。C对于金文的考释,已作古的于思泊先生做的最为扎实,决不穿凿附会,在用古文字考证古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D甲骨文常常放在金石之后,而且商代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和金属器皿上的文字有很大相似性,所以甲骨也属于“金”的范围。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商、周时代的铜器从汉朝已经开始陆续出土,直到清朝,各种实物和拓本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研究的可能。B古代的收藏家多为官僚和有钱

6、人,他们的收藏一般很少给外人看,偶然有流传出来的拓本,也不是人人可得看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工作。C古人把金器当做“古董”或“古玩”,大多只是作为鉴赏的玩物,而不是研究的对象,所以,即或考证点文字,但其考证功劳也是极其有限的。D近代的容希白先生对青铜器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写的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等,全面地介绍和研究青铜器和金文,把至今出土的商周铜器铭文加以统编。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发掘方式的科学,为深入地研究古代青铜器和金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也愈来愈完备,愈来愈深入。B古人在考证文字时,往往都是瞎猜,对于铜器的研究非常不成

7、熟,而这其中的许多错误对后世的研究会起到一定的误导。C日本人和西方人也通过买的方式来研究中国古代的铜器,但是他们只研究铜器的花纹,且停留在局部的研究,作点器皿之间的比较。D尽管条件已经改善,但是容希白、于思泊、罗振玉三人的著作仍是我们现在研究铜器和金文的重要参考资料。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宣德初,巡按广东,廉能最。改按江西、浙江。捕巨盗不获,坐免。盗就执,乃复官。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正统元年上书请

8、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宁夏旧有五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淤。濂请浚之,溉芜田一千三百余顷。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八年秋拜刑部尚书,侍经筵。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

9、,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

10、追封沭阳伯,谥荣襄。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节选自明史金濂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洪武间故事 故事:事情,事例 B 西陲晏然 晏:安宁C 请并旌不及额者 旌:表彰D 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资:供给,资助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金濂“有才”的一组是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11、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濂早年在奉诣巡察广东时,就表现突出,政绩卓著,后来在巡视江西、浙江时却因捕捉盗贼不力被免职,盗贼被擒获后,又官复原职。B 金濂在正统元年任宁夏镇守都指挥使时,善于筹划,疏浚淤塞的水渠,并建议激发当地富裕百姓纳粮的积极性,使得边地粮食储备充裕。C 金濂作为军务参赞随陈懋等讨伐叛贼邓茂七,虽然没有赶上诛灭邓茂七的战事,但在清剿余贼,捉拿伯孙时,却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D 景帝初年下诏免除景泰二年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金濂没有遵旨照办,后来学士江渊向皇上谈到此事,皇上命户部调查处理。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

12、副使。(3分)译文:_(2)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4分)译文:_(3)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3分)译文:_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_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_(三) 默写(4分)(1)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3)鼎铛玉石,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