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十七课时导学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2989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十七课时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十七课时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十七课时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十七课时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十七课时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十七课时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十七课时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课时具体问题阐释与练习37、古代诗歌常见的结尾的方法有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同起句一样,结尾同样很重要,好的结尾不仅可以构成全诗形象的完整,而且可以言尽意不尽,引起人们的回味。很多时候,理解了诗的结尾,就理解了诗的意境。结尾的方式也有很多。(1)从结尾句情和景关系来说,古代诗歌常有两种结尾手法:以景烘情和以情结尾。以景烘情。以景烘情也叫以景结情,也叫以景作结。这在“景物形象”的情景关系中已有所述,再补充如下。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一首,写的是和人面桃花相类似的内容。诗人去访问秋娘,看到褪粉梅梢,试花桃树,但人已不见,只能回忆过去情事。最后写归去时,以“断肠院落,一帘风絮”作结。院子里只有在风

2、中飞舞的柳絮,这是写景,从写景中透露出人去庭空的悲哀,这是写景烘情,耐人寻味。以景结情。情在景中,言尽意不尽,余味悠长。例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情结尾。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一首,诗人对于想望的人希望见到,在结尾说:“天便教人,霎时厮(相)见何妨!”这是情语,是含意丰富的情语,这里含有诗人的无限想望,情深意切,话不觉奔迸而出,也透露出无法相见的苦闷。话很简单,内容却丰富而有情味。以情结景。这种诗的结构往往是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3、关无故人。” (2)从形式上来说,结尾有:以问句或问答句结尾。这类结尾往往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例如,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南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用声音结尾。诗要结束了,忽然来个声音,颇有情趣,也很能醒人耳目。例如,曾几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38、古诗中分两段的曲子词有何特点?曲子词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词。分两段的曲子词最常见,它有如下特点:(1)在音乐上,上遍是一支曲子的全部,下遍是这支曲子的复奏,因此,曲子词的上下遍,句法大体相同。(2)分片的断而又连分片却给作法留个诗里没有的麻烦,是下片要意

4、有变,又不可大变,换个说法,是既要藕断又要丝连。怎么断而又连?有多种办法,如上下片,一谈事(或景),一言情;一怀往,一伤今;一写外界,一写内心;以至一彼一此;一正一反;一问一答;都可以。贵在能够斟情酌事,量体裁衣。上下片的断和连,尤其着重下片的开头一句(名过片或换头)。如姜夔咏蟋蟀的齐天乐一首:庚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读仄声)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深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上片终于写思妇,下片起于写天时,从事方面看是断了,从情方面看又连得很紧,所以历来推为过片的名作。另一种是句法的多变。魏晋以后,诗大致是五、七言两种,句的组织(上

5、二下三、上四下三之类)都从习惯,或任方便。词就不然,而是有五、七言以外的句式;句的组织,少数还有分节的规定。举调笑令和八声甘州的开头为例: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王建调笑令)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前一首,“团扇”、“团扇”是二字句;“弦管”、“弦管”不只是二字句,而且是上一句末尾二字“管弦”的倒转:这样的句法都是诗里没有的。后一首,对潇潇暮雨的“对”,渐霜风凄紧的“渐”,都是领字,规定要一个音节单干,也是诗里没有的。(3)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是词的构思的主流。词的构思多为上阕写景,下

6、阕抒情,这是最常见的。也有上阕融情景下阕也融情景的,但不是主流。 例如,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这首词上阕写眼前之景,由眼前的荷花引起作者对故乡荷花的回忆,从而引出思乡之情。下阕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

7、犹唱,后庭遗曲。”这首词上阕描写金陵的壮丽景色,下阕慨叹六朝竞逐豪华,终于亡国。【练一练7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四川卷)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用草覆盖。(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答:(l)_。(2)_。39、律诗层次上如何划分?请举例说明。律诗八句分成四个层次的

8、情况。律诗中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唐宋以来的文学评论家,提出诗要符合“起承转合”的逻辑性,他们甚至规定了律诗的第一联必须是起,以下三联,必须分别为承、转、合各一联。这样论诗,未免太机械,有些诗人不很理睬这一要求。但是,还是有很多很多的诗歌“起承转合”表现得还是很清楚的,有很多很多的近体诗的四联还是符合“起承转合”的逻辑程序的,因此我们有时还是要注意律诗的这一特点的。例如,温庭筠的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起二句点明题目:在黄叶纷纷坠落

9、的荒城中,你浩然有出关回乡之志。“故关”即“旧关”或“古关”,顾予咸注引庾信诗“函谷故关前”,则此处恐怕也是指函谷关。大约有人以为“故关”即“故乡”,因此把诗的内容误为送人东游了。“荒戍”是荒凉的边城,可知送人之处不在都城,而在边远的小邑。颔联写景,点出东归的目的地,可知这位朋友是回到江汉之间的老家去。颈联抒情,从诗意来看,这两句也是倒装句。你是天涯孤客,现在回归老家,在这个江汉流域中,有几个老朋友还生存着呢?这是对东归友人的寂寞不得志表示同情,也感慨那边的旧友凋零,久无消息。结尾二句,表惜别之情,希望有朝一日,重新相见,大家喝一杯酒,以慰籍离别之情。情字不协韵,就用“颜”字代替。“何当”,唐

10、人语,诗中常见,即“何时”、“何缘”。 这是五言律诗的正格。起承转合,思维逻辑很清楚。中间二联,一写景,一抒情,也符合于宋人一虚一实的要求。结句所表达的也是一般人临歧握别时的思想言语。无论从思想性或艺术性来衡量,这首诗都只是平稳而已,不能说有什么特长,在温庭筠的全部作品中,它也排不到上乘。【练一练7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全国卷)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1)_。(2)_。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