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篇)讲课版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2971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309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篇)讲课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9页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篇)讲课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9页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篇)讲课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9页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篇)讲课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9页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篇)讲课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篇)讲课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篇)讲课版课件(3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篇),授课教师:丁远一,全书共十章,第一章 信用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第二章 社会信用体系,第十章 法律法规知识与信用监管,第三章 企业信用管理概述,第四章 企业信用政策,第五章 客户管理,第六章 企业信用风险转移,第七章 征信工作原理与准则,第八章 资信评级,第九章 专业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篇),第一章 信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本章要点,1.监管方面对信用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2.行业自律组织对信用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3.企业信用制度对信用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信用管理师,2005年3月,

2、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 职业定义: 在企业中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和征信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 2006年1月,职业建设正式启动 职业等级: (1)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2)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3)高级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第一章 信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管方面,法律法规要求 政府信用监管的要求,基本精神与原则 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应具备职业道德,企业 信用制度,行业自律,行业从业人员自律 国内外行业组织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一节 来自监管方面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 遵守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违规活动,政府信用监管的要求 服从政府信用监管部门的监督

3、与管理 适当保存原始信息资料,以备政府信用监管部门查证,信用管理从业人员行业自律 同业之间要相互尊重 同业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不得在两家及以上的信用服务机构执业 不能采用恶性竞争的手段 国内外行业组织 提出规范要求,减少业务风险,第二节 行业自律,国内外行业组织提供的服务,提供教育:法律、技术、工作方法 组织游说活动:影响立法的方向 创办刊物:介绍新方法,改善信用管理工作 信息交流:共同话题或客户交流意见和信息,保密性:最高原则 不得泄露委托人名称 不得透漏资料来源 客观性:最基本原则 提供真实信息 不做不当交易 专业性:最本质原则、 知识专业化、技能专业化、方法专业化,国内外行业组织对职业

4、道德的要求,第三节 企业信用制度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一、基本精神与原则 最大可能促进企业产品销售 发达国家企业界一句名言:“哪家企业没有坏帐,就离破产不远了 最合理控制信用风险 “10比1规律” 英国著名信用管理专家爱德华指出:客户拖欠货款所造成的损失通常是赊销坏帐损失的10倍,二、职业道德 1.恪守基本精神与原则 2.接受所属机构管理 3.主动出示执业证件,主动介绍信用管理产品与服务信息 4.不得误导、诱导客户 5.不影响客户的正常活动,主动避免利益冲突 6.不得挪用、侵占各项费用,不得超越权限执业 7.负有保密义务 8.按照相应规定处理信用管理成果,第三节 企业信用制度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国家

5、职业资格培训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篇),第二章 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经济活动日益信用化,信用的贡献,信用风险的存在,社会信用体系,资料:,现阶段我国还处于信用体系建设初期,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据加拿大格瑞贝斯环球财经报道杂志等有关媒体报道,中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违反经济秩序等问题造成的损失已占到中国GDP的20%,直接和间接经济相当于中国每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信用缺失或信用行为不当,不仅造成了经济关系扭曲、社会交易成本增加,而且败坏社会风气,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

6、,党的十六大(2002年)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信贷征信体

7、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2007年,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 进一步明确“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国家信用体系建设10项重点任务 07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一、信用体系建设的5年规划 二、推动信用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三、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 四

8、、大力推动行业信用建设 五、研究制定信用信息共享制度, 六、研究信用市场的对外开放, 七、信用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化建设, 八、与信用有关的宣传教育, 九、信用建设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机制的确定 十、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10)也重点对“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 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10)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已被明确列为“十二五”期间报国务院审批的重点专项规划。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

9、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2007年,以未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为对象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始向全国全面推广。各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江苏常州、南通、四川遂宁等许多地方创立了一批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2010年,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指导意见,引导商业银行加强中小企业档案信息的使用,在充分利用信用信息做好风险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009年,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10、进一步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布署和引导。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涌现出许多像浙江丽水、广西田东、安徽桐城、广东云浮、青海等有特色、有成效、适合当地农村地区特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截至2010年11月底,全国累计补充完善中小企业信息213.4万户,已有25.7万户补充完善信息的中小企业取得银行授信意向,其中14.8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27501亿元,累计获得贷款总额50519亿元。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已有2455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2157个县(区)已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全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共为1.27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并对其中

11、8037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中获得信贷支持的农户达7254万户,贷款发生额超过2.95万亿元,贷款余额为1.24万亿元。,江苏省信用体系建设,2011年,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已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行,归集了150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8000多万条信用信息,并在税收征管、信贷风险防范、商业贿赂犯罪查询和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等方面得到较好应用。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在国内率先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这一总体目标,以企业信用建设为主体,大力实施信用管理贯标和示范创建工程,力争5年造就100家省级信用示范企业、10000家信用达标企业;以政府信用建设为先导,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

12、信用管理上实现新突破,逐步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以诚信江苏网和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人民银行信贷征信数据库等“一网三库”建设为基础,着力提升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服务水平,形成完整的信用档案,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以“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积极作用,把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向深入。当前,各地、各部门要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强化信息归集应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考评机制,努力开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第一节 社会信用体系概述,一、经济活动与信用风险及其控制 1.信用 含义 是信任使用 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

13、信任 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 要素 授信人、受信人、付款期限、信用支付工具和风险 形式 公共信用、商业信用、消费者个人信用 信用交易方式 赊销、赊购和信贷, 市场主流交易形态的变化过程 经济信用化的程度:信用交易和信用消费为标志的信用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50%,人均GDP与信用的需求关系 300500美元,信用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 5001000美元,信用则被大肆破坏 30005000美元,信用重组阶段 5000美元以上,信用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时候,该市场或国家进入了信用经济时代

14、。,2011年江苏 人均GDP,1.无锡 人均16771美元(GDP预计6900亿,常住人口637万,人均108320元) 2.苏州 人均15542美元(GDP预计10500亿,常住人口1046万,人均100382元) 3.常州 人均12143美元(GDP预计3600亿,常住人口459万,人均78431元) 4.南京 人均11883美元(GDP预计6140亿,常住人口800万,人均76750元) 5.镇江 人均11450美元(GDP预计2300亿,常住人口311万,人均73955元) 6.扬州 人均9130美元(GDP预计2630亿,常住人口446万,人均58969元) 7.南通 人均8720

15、美元(GDP预计4100亿,常住人口728万,人均56319元),2.信用的贡献,适度的信用经济规模和合理的信用投放, 有助于拉动一国经济增长 带来商业的繁荣和就业的增加 有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 信用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信用规模与GDP 比较,信用风险(credit risk ):是指信用交易的受信方不能正常履约,因而给信用交易的授信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多表现为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造成信用销售合同违约,给赊销企业或金融授信机构带来的风险。 风险发生与否、发生时间、发生原因、潜在损失多大的不确定性。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有能力和技术控制风险,而失败者却被风险所控制,

16、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种类 a.根据授信人的性质不同: 商业性信用风险、金融性信用风险 b.按照受信人的行为特点: 道德性信用风险、非道德性信用风险 道德性信用风险 信用交易双方在签定合同时,受信方从一开始就打算违约的风险,或者对于是否违约问题毫不在乎,履约观念不强。道德范畴、伦理基础 非道德风险是指受信人不是出于主观愿望而恶意违约,而是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到期履行合约而给授信人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产生原因分为行业风险、政治风险、企业经营风险和经济周期风险,信用交易中信息不对称 影响风险的因素:政治因素、信息因素、 商业因素、管理因素,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基于研究信用风险的伦理基础、制度安排,形成了当代信用风险控制理论 (1)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改善信息不对称、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2)提高社会微观主体的信用管理水平 完善信用管理部门的功能 可控风险 严格执行帐龄分析 严格执行标准的内勤催收程序 不可控风险 可以规避 通过信用管理手段,识别风险,筛选出合 格的信用交易客户,使用各种控制和转移风险的商业化征信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