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2.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29649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4.2.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4.2.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4.2.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4.2.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4.2.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4.2.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4.2.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导学及练习【背景探源】 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早年曾在家乡“耕读河山之阳”,青年时期出游,足迹遍及现在的黄河、长江以及珠江流域,所到之处,实地调查,搜集了许多资料,丰富了他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展了他的胸襟与眼界。继其父为太史令后,博览朝廷藏书,整理史料,又为他写作做了充分准备。司马迁约于前104年,开始写作史记。其后,因替降将李陵辩护,惨遭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愤,继续著述。前93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煌煌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2、。全书篇,内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以写人物为中心,形象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鲁迅曾给史记以很高的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作者对蔺相如的“智勇”和他的顾全大局、不计私仇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对于廉颇的战功和作用以及他的勇于认错、负荆请罪也予以表彰。 【作品鉴赏】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情赞颂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的品德与才干,突出了他们身系赵国安危的历史作用,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文着重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爱

3、国主义者的英雄形象。“完璧归赵”写其勇,“渑池之会”写其智,“将相和”写其德。前两者姑且不论,就说“将相和”部分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选材典型。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历史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出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 在共同抵御外侮取得成功之后,将相之间出现了不和谐因素。廉颇为争个人名位,竟然意气用事,口出恶言,既炫耀自己战功,又鄙视相

4、如出身卑贱。按照常理相如理当针锋相对,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退避三舍,避免与之争锋,可谓顾全大局,忍辱负重。面对门客的愤愤不平,相如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内心苦衷,从而赢得了门客的谅解。最终廉颇幡然悔悟,立即肉袒负荆,向相如请罪,二人重新言归于好。 这个故事既写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情怀,又写出了廉颇知错即改的品质。二人之所以成为“刎颈之交”,是因为他们二人都有先公后私的思想。也正是将相团结,强秦才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延续了赵国和平安定的局面。应当说这个故事的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反衬手法的运用。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

5、突出。该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在这里,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出蔺相如的见识独胜廉颇一筹。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三个艺术特色是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作者写人物活动,将其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水涨船高,使人物形象如雕似镂,须眉毕现。 “廉蔺交欢”,矛盾的引起,在于廉颇的争

6、名位;矛盾的展开,是由于廉颇见相如“必辱之”;矛盾的激化,是相如的舍人皆请辞去。矛盾的解决,首先是蔺相如退让避辱,委曲求全,继而是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表白。在这一组矛盾中,展示了蔺相如性格的另一侧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四个艺术特色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请先看廉颇的一席话:“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说的是何等得盛气凌人!首先夸耀自己攻城拔寨的巨大功劳,论功行赏,也该是我廉颇位列上卿,哪里轮得到蔺相如那小子!更何况蔺相如出身卑贱,他哪有资格去做上卿?!似乎天下除他没有任

7、何人有做上卿的资格!这也太狂妄了点。你以为你是谁啊,离开了你难道地球就不转了吗?再看他接着说:“我见相如,必辱之!”也足见其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其实他也不往深处想一想,即便他见到了相如,并对相如大加侮辱,最终掉价也不是人家蔺相如,而是你廉颇,充其量也就是自取其辱而已。 再看相如作出的反应:“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首先他把秦王与廉颇作了比较,指出即使面对凶狠残暴的秦王,他也毫不畏惧,更何况廉颇呢!这说明相如并不是胆小怕事,软弱无力,畏惧廉颇。

8、他之所以步步退让,是因为赵国的天下就靠两人勉力支撑,如果两人再“兄弟阋墙”,那只能让亲者痛,仇者快!于事无补!于国有害!因为相如深深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含义,所以,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江山社稷,相如只能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这番话入情入理,令人为之动容! 最后看廉颇说的一句话:“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终于承认了自己的不识大体、见识浅陋。应当说廉颇此时的心理是既羞愧难当,又心悦诚服。孔子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廉颇能对相如进行深刻的忏悔,真诚的道歉,这也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以上的几段语言极富个性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廉蔺二人的性格特征。 从上赏析不难看

9、出,即便仅仅是节选的“将相和”部分就有以上诸多艺术成就,其全篇的艺术成就也就不言而喻了。正因为传文突出的艺术成就,才使“将相和”成为千古佳话,彪炳史册。 【译释点评】 既罢归国, 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 (赵王)已经罢会回到国内,因为相如功劳很大,授予上卿(的官职),地位在廉颇之上。 以:因为。 拜:授予官职。 位:朝会时的位次。 右:上。秦汉时以右为尊。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将军,有攻占城池旷野作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仅仅凭借言辞辩才建立功劳, 而;承接连词。 以:介词,凭借。 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 吾羞,

10、不忍为之下。” 却地位处于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容忍屈居于相如之下。” 而:转折连词,却。 且:况且。 素:一向,本来。 不忍:不能容忍。 宣言曰: “我见相如, 必辱之!” 相如闻, 不肯与会。 (廉颇)公开扬言说:“我见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他的话),不肯和他会面。 宣言:公开扬言。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相如经常在上朝时,声称(自己)生病,不想与廉颇争执位次的先后上下。不久相如出行,远远望见廉颇, 每:经常。 列:位次的先后上下。 已而:不久。 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相如拉转

11、车子躲避起来。于是门客们一起进谏说: “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事奉您, 所以:的原因。 亲戚:亲人,亲眷。 事:事奉。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道义。现在您与廉颇位次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畏惧躲避, 徒:仅仅,只是。 高义:高尚的道义。 列:位次。 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特别害怕。一般的人尚且为此感到羞耻,何况是对于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 尚:尚且。 羞:意动用法,以之为羞。 不肖:没有才能。 请:请允许我做。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12、蔺相如坚决阻止他们(离开),说:“诸位看廉将军与秦王谁更厉害?”(门客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固:坚决。 孰:谁。 不若: 赶不上。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 相如说:“就凭秦王的声威,我在朝廷之上都敢斥责他,羞辱他的众位大臣。我虽然驽钝, 廷:名词用作状语,在朝廷之上。 辱:使动用法,使受辱。 驽:拙劣,驽钝。 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难道是害怕廉将军吗?只是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施加军队。只是因为我们俩还在啊。 独:难道。 顾:只是。 徒:仅仅,只是。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

13、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现在两只老虎在一起争斗,看那形势都甭想活下去。我之所以忍辱退让,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首位,把个人的私怨放在次要地位啊! 此:每朝称病,引车避匿等忍辱退让的做法。 先:意动用法,以为先。 后:意动用法,以为后。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曰:“鄙贱之人, 廉颇听到这番话,袒露肩膀背负荆杖,通过门客到蔺相如门前谢罪,说:“见识浅陋的人, 负:背着。 因:通过。 鄙:见识浅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不知道到将军宽容我到了这种地步!”最终两人言归于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宽:宽容。 卒:最终。 相与:一起。 刎颈之交;誓

14、同生死的朋友。 点评: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对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不计私仇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对于廉颇的勇于认错、负荆请罪也予以表彰。 【课后理解】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和同学比较,有哪些句子翻译不一样,看看谁的翻译更好。 (赵王)已经罢会回到国内,因为相如功劳很大,授予上卿(的官职),地位在廉颇之上。(赵王)已经罢会回到国内,因为相如功劳很大,授予上卿(的官职),地位在廉颇之上。却地位处于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容忍屈居于相如之下。” 廉颇)公开扬言说:“我见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他的话),不肯和他会面。相如经常在上朝时,声称(

15、自己)生病,不想与廉颇争执位次的先后上下。不久相如出行,远远望见廉颇,相如拉转车子躲避起来。于是门客们一起进谏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事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道义。现在您与廉颇位次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畏惧躲避,特别害怕。一般的人尚且为此感到羞耻,何况是对于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蔺相如坚决阻止他们(离开),说:“诸位看廉将军与秦王谁更厉害?”(门客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相如说:“就凭秦王的声威,我在朝廷之上都敢斥责他,羞辱他的众位大臣。我虽然驽钝,难道是害怕廉将军吗?只是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施加军队。只是因为我们俩还在啊

16、。现在两只老虎在一起争斗,看那形势都甭想活下去。我之所以忍辱退让,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首位,把个人的私怨放在次要地位啊!廉颇听到这番话,袒露肩膀背负荆杖,通过门客到蔺相如门前谢罪,说:“见识浅陋的人,不知道到将军宽容我到了这种地步!”最终两人言归于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2、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能成为传诵千古的美谈?试将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改写为课本剧,既要有合理的想象,又要以原文为依据,人物对话,要力求体现人物的鲜明性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文言写。 “将相和”的故事的基础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正是这种爱国精神使得蔺相如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廉颇负荆请罪,勇于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