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第八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28964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第八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农业生态学第八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农业生态学第八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农业生态学第八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农业生态学第八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第八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第八章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Chapter 8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是 21 世纪世界各国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 是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把完好的地球交给孩子,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农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现代农业发展思潮 第三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及其建设 第五节 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第六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一

2、般概念,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1.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我国 2200多年前,“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定期封山育林的法令。 2.西方: 19世纪对林业和20世纪对渔业的研究,提出了可再生资源“可持续产量”问题。 3.近代和现在: (1)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R.卡逊的科普寂静的春天,针对有机农药的无节制使用会威胁人类生存。(2)1972年,增长的极限:人口灾难性的崩溃“零增长”。(3)80年代,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我们共同的未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4)1992年,21世纪议程认识深化的结晶。,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

3、发展。 2.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自然属性: 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2)社会属性: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3)经济属性: 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即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4)科技属性: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水平差、效率低的表现。,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 公平性原则 2 可持续性原则 3 共同性原则(包括和谐、协调性原则) 4 发展性原则 5 安全性原则 6 参与性原则,

4、四、中国的可持续行动,1 李鹏总理参加 1992 年环发大会 2 1992 年国务院颁布中国环境与发展 十大对策 3 1994 年制定中国 21 世纪议程: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 21 世纪议程 ” 。 4 1998 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第二节 农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现代农业发展思潮,一、历史上农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国内外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游耕、游牧等)、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主要发展阶段。,1.原始农业:是指基本利用自然力而自发进行物质生产主要供给自己的初级农业形式。 主要形式有: 刀耕火种、转移农业、轮歇栽培、撩荒制 特点:粗放、土壤肥力下降快、易发生水土流失、生产力低

5、,2.传统农业或称传统固定农业:是指农民已有固定的住所和固定的农耕范围。 东方农业:间套作方式、地力维持靠耕作、施肥、用养结合(地力常新论)。西方农业:三圃式农业(林、牧、作轮换) - 发展为草田轮作,地力维持靠休闲。 特点:规模小、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人口需求压力大、收入低。,3.现代农业 形式:机械化、大量施用农药、化肥、设备 特点:大规模投入,消耗能源;用人工过程代替自然过程,用工业办法解决农业问题 效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商品率高 问题:环境破坏、作物品种基因单一化、资源危机、环境污染,4.各种替代农业: 包括回归型:自然农业、有机农业 ;替代型:生态农业、集约农业

6、、立体农业 ( 1 )自然农业 五十年代日本的福刚正延开始实践。哲学 :道教的 “ 无为思想 ” 方法 :不翻耕,靠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对土壤进行自然疏松;不施化肥,靠秸秆、绿肥回田;不中耕;不用除草剂,用生物覆盖或水淹;不施农药,依靠自然徘徊机制 产量 :水稻产量与常规差不多,( 2 ) 有机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 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 在美国、西欧所占比例较大。 思想认识 :人培土、土培苗的原则,反对人培苗农业生产多样化,注意物质的循环利用, 身心的健康比物质利益更重要 方法 :轮作(用地养地)、耕作(少耕、免耕)、非化学防治病虫害 产量 :减产

7、 5-10% ,干旱年代则相等或高于,投入工业辅助能大大降低,收入下降 。,传统农业与有机农业,有机蔬菜示范田,( 3 )生态农业 1971 年 Acres 杂志提出生态农业思想 1981 年英国 科学家定义为 “ 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 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 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小型农业。这与中国的生态农 业是有明显区别的。 主张 :低投入、不施化肥、农药、小型农业。 替代农业的特点 : 都有独特的哲理和世界观基础 重视环境与生活质量; 强调利用自然过程,减少人类不必要的干预。,生态农业,二、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思潮 1.农业现代化思潮。从原始农业转

8、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所经历的道路。 2.绿色革命思潮。这一思潮与行动的重要内容是通过推广高产新品种(如矮干小麦、矮干水稻、杂交稻等)带动了农业的全面发展,并形成了“种子+化肥+灌溉”三架马车一起上的局面。中国与印度被认为是绿色革命的典范。,3.自然农业思潮。 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替代农业的第一次尝试,即自然农业思潮。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替代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超工业农业等等,形成了一股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思潮。 4.可持续农业思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可持续农业的思潮,可持续农业

9、思潮既强调粮食安全与发展农村经济,又强调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性的统一;既强调发展当前的农业,而又不破坏资源环境,兼顾当前与长远,促使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一、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目标 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的产量,保障食物安全;其次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了经济持续性、生态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三个方面的内容。,二、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 可持续农业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

10、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因此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可持续农业,三、 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 SARD )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 在合理利用和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实行农村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以生产足够的粮食和纤维,来满足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促使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SARD 有三个战略目标: 1.温饱目标 2.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的致富目标 3.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永续良性循环目标,

11、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及其建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六个支持系统: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生产与管理支持系统、经济与市场支持系统、技术与信息支持系统、政策与法律支持系统和社会与伦理支持系统。 一、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 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坚强后盾 。 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培育与合理利用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际上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 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林地资源、海洋渔业资源、草地资源等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二、生产与管理支持系统 是农业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具体内

12、容。 包括: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农业组织与经营管理、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与田间管理。 三、经济与市场支持系统 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效益和单位投入 4 个因素共同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产生影响。 经济与市场是农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规模与发展方向,四、技术与信息支持系统 技术和信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所在 。科学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 关键技术:生物技术、资源节约型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不可再生资源替代技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信息技术等。 五、政策与法律支持系统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工作;加大可持续发展的

13、政策与法律的宣传、教育与执法力度。 六、社会与伦理支持系统 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安定、持续的消费模式、健康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组织模式等,第五节 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一、评价标准从社会、经济、环境方面进行评价。 1 污染排放 环境的承载力 2 可更新资源的利用 它的可再生速率 3 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其他资本形式对它的替代速率 4 生产收入成本 5 食品供应人口的基本需求,二、评价指标体系 1. 生态与环境指标 :植被覆盖率、资源利用率、 养分、水分平衡、水土流失率、资源更新率、产投比等 2. 经济发展指标 :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产值、收入等 3.社会发展指标 :人均食品占有量、劳动就业率、失业率、福利水平、寿命等 对具体地区或具体对象有选择进行取舍和细化。,第六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一、关键技术 1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土地、水、气候等) 2农业品种的繁育及其高效种养技术:优质、高产、抗逆 3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4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5. 农业信息化技术,二、高新技术 1新物种塑造 2工厂化农业 3新兴替代能源开发技术 4新的空间领域拓展技术,克隆羊多利,工厂化农业,水稻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