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328505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必修。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在君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孔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君子文化,孔子的意义可以用三

2、个词来概括:转折性的、根本性的和特殊性的。转折性,是从孔子对于君子内涵的改变角度来说的。君子这个概念并非孔子发明的,而大体上是在社会身份和地位意义上使用,指的是那些具有崇高地位的士大夫形象。将身份君子转变为道德君子,是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转折性意义所在。在孔子这里,作为身份意识的君子还是存在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君子具有了道德的意义。对孔子来说,君子重要的不是社会身份,而是能自觉承担道义。由君子来承担道德的责任,是孔子对于君子形象最为根本性的改造。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是君子必须承担道德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是孔子思维方式最大的成功。在孔子之前,君子就是有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既然有社会地

3、位,那就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即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其实,儒家的伦理原则也非常强调对等,儒家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讨论道德的,既然是关系,那自然是双向的、对等的。当孔子把道德的责任置于君子之上时,就清楚地表达出了儒家道德理想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层面:在道德实现方式上,孔子或者说儒家并不是没有任何区别地要求所有人都以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而是强调君子必须承担道义。孔子就很清楚地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样一来,君子的主导、教化意义就非常明显了。“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小人是需要被教化的,而君子是这种教化得以实现的关键。由此,在儒家这里,对于道德的实现,形成了

4、一个框架设计:君子担当,小人效法,进而实现道德的良性发展。从道德境界上来说,儒家追求的是圣人,那是最高的理想。但是,孔子为什么要更多地强调君子?因为君子虽然不是最高的道德形象,却是一个以道德为己任的现实中人。这种现实中人对于儒家道德的实现具有关键的、特殊的意义,那就是道德的理想不是不可以实现,相反它是现实可行的,就在君子这个现实的个体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在儒家这里,圣人是完满的道德形象,而君子是现实的道德形象。当道德的理想在君子身上实现的时候,孔子想告诉世人儒家思想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现实有效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对于君子的道德内涵的确立,具有极为明显的现实指向意义。所以,君子形象经由孔子的

5、重新塑造,获得了转折性的、根本性的、特殊性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孔子以非常现实的方式将道德理想实现放置于君子身上。由此,这个形象得以支撑中国传统,并且内化成国人的精神价值,影响至今。(摘编自何善蒙孔子是怎么改造君子形象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君子这个概念不是孔子发明的,但是君子内涵的转折性变化是由孔子实现的。B.在孔子看来,君子身份意味着既要拥有高贵的社会地位,又能自觉承担道义。C.由君子来承担道德的责任,是孔子思维方式最大的成功,是对君子形象根本性的改造。D.君子担当,小人效法,进而实现道德的良性发展体现了孔子君子思想的特殊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总述孔子对我国君子文化的影响,阐明了孔子在君子文化形成中的作用。B.文章主体部分具体分析了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意义,层次分明,条理清晰。C.结尾段重申全文的中心论点,总结全文,并指出君子文化对中国传统影响深远。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士大夫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因此他们是承担社会责任最多的。B.儒家只要求君子以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其他人则没有要求。C.在孔子看来,圣人虽然是最高道德境界的代表,但却是容易实现的理想。D.如果没有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改造,就能没有今日体现国

7、人精神的君子文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闭幕。38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多个国家、近5000位外宾与会。本届论坛突显“一带一路”发展图景正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各方认为,要着眼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要以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民心相通等关键问题;要为此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论坛期间,发挥元首外交引领作用,深化了双边关系。各方发布了一系列高

8、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尤其是创新地举办了企业家大会,搭建起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完善了“一带一路”合作架构,打造了支撑体系。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深入。高峰论坛汇众智、聚众力,得到广泛支持,将继续为高质量共绘“一带一路”“工笔画”作出更大贡献。(摘编自从谋篇布局“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工笔画”,2019年4月30日人民网)材料二:材料三:为加大国际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北京大学近日启动“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该项目是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科优势,与全球知名院校构建高水平教育合作联盟而共同打造的学位项

9、目,旨在培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国际人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介绍,学院现已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4所院校达成合作,并将在合作院校中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以中国发展、中国文化等为主题的课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以准备今后投入“一带一路”建设。据教育部数据,截至4月底,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摘编自魏梦佳、赵旭北京大学启动国际本科项目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新华社2019年5月9日)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

10、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率达到13.45,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与2014年相比增长两倍多。B.中国外贸增长率近四年来连年提升,2017走出连续两年负增长的低谷,实现7.45年度增长率,又创历史新高。C.2018年中国外贸增长率和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与上年度相比,均有提升,分别达到了12.50和13.80。D.2013年至2018年六年间,除2015、2016年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均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论坛期间各方提出要进行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

11、共赢,为“一带一路”“大写意”做了深入谋划。B.在论坛期间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说明各方已经达成了多方面的合作共识。C.北大依托光华管理学院与14所知名院校达成合作,启动了“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D.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开展了多元的境外办学与经贸服务。6.“一带一路”发展图景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格桑花鸿鸣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

12、,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学生,还是城市人,一直生活在山村?”司机兵好奇地问。“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疆,父母年龄大,就他一个儿子,为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军嫂轻描淡写地说。“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适应吗?”“开始不适应,现在学会了用柴火灶

13、做饭、喂猪砍柴、山地播种,彻底是个农村媳妇了。”军嫂说着笑了起来。司机兵又问:“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还行,就是有时候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比如上个月,我脸上一个痦子越来越大,还有点疼,医生说是黑色素痣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前兆,必须切除。我瞒着家人做了手术,还好,病理检验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军嫂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却让司机兵心里为之一振,他由衷地说:“嫂子,你真了不起!”军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军嫂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接着说,“实际我最自豪的是我儿子,他7岁了,经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保卫国家”司机兵听得眼

14、睛有些湿润。对面不断有军车开过来,军嫂发现,这些军车开过来的时候,都鸣笛三声,车上的人都向他们的军车敬礼,有时候司机兵也举手回礼。军嫂很奇怪,问:“你们军车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礼呀?”司机兵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军嫂:“嫂子,你认识车前挂着的那束花吗?”军嫂说:“好像我们那里的扫帚梅花。”司机兵说:“是的,它和扫帚梅是一个品种,在西藏,叫格桑花。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达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把它当作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它美丽而不娇艳,又是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还是西藏首府拉萨市的市花。“我们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有军车接送探亲的军嫂,车前必须绑一束格桑花。来往的军车遇见后,都要避让,同时车

15、上的军人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这时军车正行在盘山路上,一段路很窄,前面一辆军车停在悬崖边,等待他们的车缓缓通过,两车快要相遇时,军嫂听见了对面车上的大声口令:“立正!敬礼!”军嫂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从车窗伸出头,出很远,还向敬礼的战士们挥手。军车来到了雪峰山下的补给站,司机兵说:“我们在这里吃午饭,还有半个小时就到达兵部站了。”军嫂有些着急:“既然还有半个小时,我们先不吃饭,直接上山好吗?”司机兵乐了,说:“理解嫂子心情,我去办理上山手续。”不一会儿,司机兵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嫂子,我们上不了山了。”“怎么了?”“昨天夜里发生了雪崩,上山的路全被堵住,现在正清理积雪,车根本上不去。”“多

16、长时间才能上山?”军嫂也有点急了,没想到,近在咫尺,却发生雪崩,成了远在天涯。司机兵说:“听补给站同志说,最快也要半个月。”想到有三年没见到丈夫了,现在已经到了雪峰山下,军嫂计算了一下时间,一咬牙:“我在这里等半个月。”半个月后,上山的路还没通,军嫂想到年迈的公公和婆婆,还有儿子马上要上学,不能再等了,只好遗憾地决定回去。临走前,在补给站领导安排下,军嫂和丈夫各拿着望远镜,在山下和山上互相观望。军嫂发现,望远镜里的爱人,站在国旗下,手不断地擦着眼睛,而自己,也早已泪流满面。这时,军嫂突然发现,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