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32807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莎士比亚的悲剧的题材,有当时或之前的史书记载,有流行于世的意大利小说,有古代剧作或诗文片段,也有可做蓝本的现成喜剧经由剧作家点石成金后,化腐朽为神奇,升华至历史哲学高度,成为跨越时空的旷世杰作。纵观莎士比亚的悲剧,早期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打着明显的乐观主义烙印。这 部浪漫剧中的男女主角互为对方殉情而死,那么坚定,见不出一丝遗憾!在这儿,爱情使死

2、亡微不足道。而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除了承袭赛内加流血复仇剧的恐怖之外,真正的 悲剧精神并不显著。但接近成熟期诞生的裘力斯凯撒,表明作家对古罗马精神有着极其深切的理解,同时标志着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趋于圆熟。而其中期创作的7部悲剧就雄辩地证明了莎士比亚的思想的确进入了一层深度。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为阴谋、背叛、邪恶与黑暗所替代,处于主客观冲突漩涡的主人公似乎不由自主地被拖向悲惨的境地,无论他在迷惘着,还是斗争着。其中描写古代事迹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克里奥兰纳斯、雅典的泰门,前者触及爱情与权力的矛盾主题,放纵感情而置国事大局于不顾,主人公的悲剧结局发人深思;中者写贵族因傲慢骄横而导致背叛与死亡,也颇

3、有警世意义; 后者揭露拜金主义颠倒善恶美丑,腐蚀社会人心,艺术上具有单纯而崇高的风格。其他4部被称为“四大悲剧”.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高峰。哈姆莱特是其中最出类拔萃者,有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钻石之誉。它展示了极其鲜明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将所谓“性格悲剧”的戏剧冲突发挥到了极致。奥赛罗写一个轻信和嫉妒者的悲剧。作家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精神赋予主人公,可由于缺乏对世道人心的理解而导致毁灭。其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塑造了一个令人寻目一新的阴谋家从另一体系的具有时代精神的“黑色巨人”伊阿古。李尔王规模宏大而气氛压抑,儿女抛弃父亲、弟弟诬陷兄长、姊妹相互残杀,生动地写出了现实的残酷性及处于分崩离析状态的社会图

4、景,是对整个黑暗时代的形象揭露。麦克白是一部描写野心家的悲剧:功勋卓著的将帅大臣谋害国君登上王位, 换来的却是惶恐自责,众叛亲离,殃族灭顶。该剧的永恒意义在于说明野心家的腐蚀作用,肯定良知和仁爱的原则。莎士比亚的悲剧揭示的是人类理想无法实现的永恒必然性。剧作家既写出了悲剧英雄强有力的独特个性,也写出了他所代表的普遍意义;其精神超越时空,而行动又必在时空限定内进行,这就决定了其悲剧本质。他们不仅是作家的影子,也是人类理想永远面对无奈结局的写照,其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同样困扰着生活中的每个人。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莎士比亚的悲剧是跨越时空的旷世杰作,他所有的作品都来源于现成

5、的题材,但却在作家手中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B.莎士比亚将悲剧升华至历史哲学的高度,虽有悲惨的结局却打着明显的乐观主义烙印,体现了真正的悲剧精神。C.莎士比亚的 “四大悲剧”代表着他戏剧创作的高峰,他借助哈姆莱特悲剧人物的命运揭示了人类理想无法实现的永恒必然性。D.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那些悲剧英雄有着强有力的独特个性,又是人类理想永远面对无奈结局的写照.这就决定了这些人物的悲剧本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二、三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了莎士比亚的悲剧逐步发展成熟并最终走向顶峰。B.文章对莎士比亚悲剧先谈题材来源,再谈思想内涵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普

6、遍意义和永恒价值。C.文章列述了多部莎士比亚作品的内容,有力地证明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困扰着生活中的每个人这一中心论点。D.文章第三段介绍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为了说明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在思想精神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奥赛罗写一个轻信和嫉妒者的悲剧家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精神赋予主人公伊阿古,可他于缺乏对世道人心的理解而走向毁灭。B.裘力斯凯撒并不能完美的体现莎士比亚悲剧艺术的成熟,但作品的创作成功能够表明莎士比亚对古罗马精神有着极其深切的理解。C.哈姆莱恃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出类拔萃者,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为阴谋、背叛、邪恶与黑暗所替代,主人公不由自

7、主地被拖向悲惨的境地。D.麦克白是一部野心家的悲剧。功勋卓苦的将帅大臣缺少良知和仁爱,虽然谋害国君登上王位,却惶恐自责,最终众叛亲离,殃族灭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i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补天(节选)鲁迅.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地上都嫩绿了 ,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

8、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可是终于大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伊将手一缩,拉近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

9、似乎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松柏叶和鱼肉。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晴,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先前用泥造的人,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戴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賜仙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伊都茫然,只得又说,“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

10、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得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伊嘘一口气,心里较为轻松了,再转过眼光来看自己的身边,流水已经退得不少,处处 也露出广阔的土石,伊又仰了脸去看天。天上一条大裂纹,非常深,也非常阔。伊站起来,用指甲去一弹,一点不清脆,竟和破碗的声音相差无几了。伊皱着眉心,向四面察看一番,又想了一会,便拧去头发里的水,分开了搭在左右肩膀上,打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经打定了 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

11、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掺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只要一点火,一熔化,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这时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还没有熄,西边的天际都通红。伊向西一瞟,决计从那里拿过一株带火的大树来点芦柴垛。伊回手便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烧着的大树来,要向芦柴堆上去点火。伊就去点上火,而且不止一地方。火势并不旺,那芦柴是没有干透的,但居然也烘烘的响,很久很久,终于伸出无数火焰 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台花,又成了火

12、焰的柱,赫赫的压 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 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灭的闪电。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躯,使宇宙间现出最后的肉红色。火柱逐渐上升了,只留下一堆芦柴灰。伊待到天上一色青碧的时候,才伸手去一摸,指 面上却觉得还很有些参差。“养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想。伊于是弯腰去捧芦灰了,一捧一捧的填在地上的大水里,芦灰还未冷透,蒸得水澌澌的沸涌,灰水泼满了伊的周身。大风又不肯停,夹着灰扑来,使伊成了灰土的颜色。“吁!”伊吐出最后的呼吸来。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

13、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这时候,伊的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 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怜俐的。【注】大纛(d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女娲一舒臂揪住了山峰,一伸手撮住那些山,回头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大树,这些情 节想象大胆,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B.女娲的形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是对

14、当时“五四精祌”的一种具体展示,它给予人们真实动人的鼓舞力量。C.女娲为人类炼石补天,到热闹处去寻石头,有些人看见又是冷笑,又是痛骂,还咬女娲的手,揭露了人类自私、狭隘的一面。D .文中写女娲炼石补天疲惫不堪,甚至最后劳累而死,体现了女娲为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大光辉形象。5.请概括小说中女娲的形象特点,并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蜗形象的。(6分)6.鲁迅先生的小说主题深刻而丰富,他能洞察并揭示社会、人性最深刻的东西,让人警醒。 你能从文中读出哪些丰富的主题?请结合小说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_11题。后月余,单于出

15、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 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 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