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24925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背诵,曹植七步诗,曹操,曹植,曹丕,亲兄弟,父子,父子,君臣,君臣,君 臣,字孟德,汉献帝时官拜丞相,后被封为魏王。,字子恒,曹操之子,与曹植为一母同胞,后即位称文帝,废汉建魏。善军事,也喜文学。,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的亲弟弟。,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曹子建集,存诗80余首、赋文40余篇。10余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立他为太子。然其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遂立长子曹丕为太子。曹丕嫉恨其才华,即位后屡次借机为难他。,作者简介:,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即

2、位后,欲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作一首诗,否则就杀头。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写作背景:,煮豆 /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解释字词,理解句子,持 羹 漉 菽 萁 釜 煎 急,用来。,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过滤。,豆。,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锅。,煎熬。,急迫。,在七步诗中,豆和萁比喻什么?,兄弟之情,朋友之情,父子之情,想一想,答案,答案 1. 兄弟之情,“豆”指的是曹植,“萁”指的是曹丕,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

3、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诗意理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诗作寓意:,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曹丕;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七步诗的表达特点,总结中心:,七步诗借物抒情,诗人借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抒发了对手足相残的悲愤与无奈,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亲情诗:,静夜思回乡偶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乞巧嫦娥秋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

4、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感情朗读,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感情朗读,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唐)李白,回 乡 偶 书(唐)贺知章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秋 思 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5、行人临发又开封。,芙 蓉 楼 送 辛 渐,唐王昌龄,芙 蓉 楼 送 辛 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才华横溢,被称为:“七绝圣手”,善写七言绝句。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所在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壮志未酬,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所杀。其代表作品有出塞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芙 蓉 楼 送 辛 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诗意: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

6、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高洁的品质。,送别诗四首,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别诗: 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鸟鸣

7、涧,鸟鸣涧 鸣:鸟叫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苏轼评价王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猜意思,鸟儿在山中鸣叫。,时而,偶尔。,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鸟鸣涧:闲:时鸣:,诗句赏析:,人 闲 桂 花 落,,人安静下来了,发现细细的桂花轻轻的落了下来,夜 静 春 山 空。,春天的夜晚,静得整座山好像都是空的。,月 出 惊 山 鸟,,月亮出来了,惊醒了山中栖息的

8、鸟儿。,时 鸣 春 涧 中。,不时发出一声声的鸣叫回荡在春夜的山谷间,景物:花落;月出;鸟鸣以动衬静。写出了空寂幽静的山涧,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闲,才能安静的欣赏一切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水诗: 独坐敬亭山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草,1、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开。 7、江畔:江边。,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园子里开满了美丽的花朵,,千朵万朵压枝低。,花儿把花枝都压低了。,留连戏蝶时时舞,

9、,欢快的蝴蝶时时起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自在的黄莺恰恰啼叫。,注释1,注释2,注释3,注释4,诗意:,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季节诗,春天: 夏天:,春晓春日咏柳 春夜喜雨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池上夏日绝句,秋天: 冬天:,山行枫桥夜泊 秋夕 山居秋暝宿建德江,江雪梅花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人。明代名臣,民族

10、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族俘(f)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作者简介,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chu) 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fn) 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chu) 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fn) 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是夸张手法。,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

11、全:都。,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石灰吟的作者是( )。吟是( )。诗人用(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明朝的于谦,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托物言志,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竹石,清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

12、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郑燮,竹 石 【清】郑 燮(xi)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竹 石 【清】郑 燮(xi)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任:任凭。,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尔:你。,咬住了青山

13、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译文,竹石的作者是( )。诗人用( )的方法,赞颂了岩竹(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清朝的郑燮,托物言志,坚定顽强,对当时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杜甫(712-770): 唐代大诗人。字子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背景探秘 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

14、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 (j)北, 初闻涕(t)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峡, 便下襄(xin)阳向洛阳。,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却”在字典里有四种意思: .后退 .推辞,拒绝 .去,掉 .表示转折,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 水满了流出来; 满,遍布; 随便,不受约束。,胡乱地卷起,漫卷诗书喜欲狂。,快要,欲:,高兴得简直快要发狂,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老泪

15、纵横就洒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愁云一扫,,随意收拾书籍诗篇欣喜若狂。,阳光灿烂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春色荡漾伴随全家正好还乡。,刚刚从巴峡起程就穿过了巫峡,,一转眼到了襄阳又奔向洛阳。,诗 意,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两个地名,表明相隔数千里之远,表明消息来得突然,又极为迅速,是刚一听到之意,尽写悲喜交加,酸甜共涌之态,首联: 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阳光灿烂,美好的春天,颔联 颈

16、联: 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尾联: 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 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剑外,巫峡,巴峡,襄阳,洛阳,蓟北,四川,河南,河北,长,江,东 海,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 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颔联 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颈联 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愿望),尾联 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欢庆胜利喜还乡,主题思想: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练一练,1.解释下列词语. 妻子: 纵酒: 2.诗中哪个词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