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24349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沉降观测技术,2010.03.23,目录 1、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目的 2、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3、公路路基沉降观测传统技术 4、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新技术,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目的,高填方路基、软地基 根据测定数据调整填土速率 预测沉降趋势,确定预压卸载时间、结构物及路面施工时间 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观测频率要求 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观测频率应与沉降、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堆载预压期间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观测

2、点布设要求 每个断面需埋设3个沉降观测设备。 1) 全幅埋设,应将3个设备分别埋于左路肩、路中心、右路肩;,2)半幅埋设时,将3个设备分别埋于路肩、1/4路面总宽处、路中心.,沉降控制标准 容许工后沉降 填筑过程中,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应不大于1015mm 路面铺筑时间的确定采用双标准控制:即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同时要求连续2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常用沉降观测技术,基本原理 将沉降板埋在相应的沉降观测点,沉降板会随地基沉降而下沉,通过观测金属测杆顶部竖向位移获得地基沉降值。 特点 (1)结构简单 (2)操作方便 (3)影响施工 (4)施工中易损坏 (5)施工

3、扰动,测量精度低,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新技术,YY-1型沉降观测设备 HX-1型沉降观测设备,HX-1型沉降观测设备 1、特点 设备性价比高 测量精度高 安装、使用操作较简便 设备易于保护,且不影响正常施工,2、安装流程 地基上开挖管槽(由路中心到路肩逐渐加深30cm)。, 在边坡坡脚处(不影响排水沟、护坡道施工)埋设方桩,设置标尺。 根据测设点安设位置截取相应长度的测管(分全幅路基断面和半幅路基断面确定测设点位置)。 将测管两端对应编号(区分水管、气管),将测管埋置于管槽底部,在两端预留适当长度。,将靠近方桩端的测管用铁丝固定在方桩上(将水管按编号顺序固定于方桩一侧)。, 测管两端部用堵头塞住,

4、防止进土,并将管槽用土适当回填,露出测管端部。 当上铺土层在30-40cm时,向水管内注入加有颜色的水,用以区分读数(加水过程必须保证水管内没有气泡)。, 安装沉降杯(区分气管和水管), 向方桩侧水管内用注射器补满水,等液面稳定后分别读取并记录水 管初始读 数,然后用塞子将测管堵住,防止管内进土。 埋桩(冬季应在水管外包保温棉),并人工掩埋沉降杯(保护沉降杯,以免机械回填时被打翻),3、使用流程 用水准仪观测方桩桩顶高程,并记录。, 拔出堵头,向水管内缓慢补水,等液面连续三次稳定 在同一位置后,停止补水。 从方桩桩顶高程基准点处向下引尺,分别读取并记录各水管的液面高度(必须保证刻度尺竖直)并记

5、录。 读数完毕后,用堵头堵住测管。 为不影响施工,可将方桩周围用土回填(冬季应在水管外侧采取保温装置,以免水管冻住)。,YY-1型沉降观测设备 1、特点 精度高,误差在3mm以内 安装、使用操作简便 设备易于保护,且不影响正常施工 耐久性好,能够满足长期沉降观测的要求,2、安装流程 (1)将沉降仪观测端埋设在观测点的地基层顶面 (2)按要求预埋管线 (3)埋设方桩,固定测管 (4)向测管内注入足够液体,作适当保护,并标记 (5)确定并记录方桩桩顶高程 (6)使用二次仪表读取沉降值,3、使用流程 (1)将方桩周围回填土清除,直至测管液面全部露出,并确定测管内液面处于标记处(若低于测管上的标记,则采用液面下注水至标记高度处) (2)用水准仪观测方桩桩顶高程,并记录。 (3)将所有测管的堵头拔出。,(4)用二次仪表读取沉降值。 (5)读数完毕后,用堵头堵住测管。 (6)为不影响施工,可将方桩周围用土回填(冬季应在水管外侧采取保温装置,以免水管冻住)。,二次仪表,谢谢,2010.0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