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比较-绪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23997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文化比较-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绪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绪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文化比较-绪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文化比较-绪论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文化比较,绪论 第一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形成(6课时) 第二章 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6课时) 第三章 中西方文化风俗的差异(6学时) 第四章 中西方文化特征对比(6课时) 第五章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6学时) 第六章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交融(4学时),绪论,导言,问题1,从上述图片中,你能联想到什么?,中西差异,问题2,从上述图片给你了什么信息?,课外阅读文献:,1程崇仁. 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精神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论纲.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弢,姜付高.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李学爱. 跨文化交流:中西方交往的习俗和语言. 天津大学出版社

2、,2007 4杨师群. 反思与比较: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 花城出版社,2010 5蔡德贵. 筷子、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 青岛出版社,2009 6江丕盛. 宗教价值与公共领域:公共宗教的中西文化对话(基督宗教与公共价值丛书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闫文培.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文化及语言对比. 科学出版社,2007 8启良. 真善之间中西文化比较答客问. 花城出版社. 2003 9乐黛云,钱林森. 跨文化对话 26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一、文化的概念,1“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 在此基础上,“文”又有若干引

3、申义。 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尚书序所载伏曦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 论语子罕所载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是其实例。,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尚书舜典疏曰“经纬天地曰文”; 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礼记乐记所谓“礼减两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尚书大禹谟所谓“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2“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易系辞下:“男女构精

4、,万物化生”; 黄帝内经素问:“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 归纳以上诸说,“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3“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4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选补之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因此,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

5、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但基本形成了以下的共识: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很大,故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含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

6、、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一般来说,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多持此类文化界说。,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7、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将上述所说的160多种文化定义归纳如下五类:,描述性定义复杂的、包罗万象,什么?为何? 历史性定义社会遗产,文化的来源、成因、流传 规范性定义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行为层面 心理性定义强调学习 结构性定义高度抽象文化现象,广泛的内涵 国内外文化辞书中对“文化”概念的定义: 法国迈尔百科辞典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人: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 苏联大百科全书社会和人,发展水平,物质和精神财富 美国大百科全书行为模式

8、和生活方式 英国大百科全书人类社会遗产:思想、信仰、价值(精神)和物质工具(物质) 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生活方式,学习 西班牙世界大百科全书某一社会的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辞海人类社会实践,物质、精神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本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里的“文化”,也属狭义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

9、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综上所述,现代人们在某一地区或某一事物上时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是就“狭义文化”而言的。除了上述所说的含义外,当代中国社会在使用“文化”概念时一般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性:(1)历史性(2)群体性(3)影响性。如华夏文化、吴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众所周知,北京的胡同记下了北京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涵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生活气息,是天然的北京民俗风情展览馆,烙下了北京市民的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故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含义,当然应同于“华夏文化”诸例。,二、文化的结构和类型,1两分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2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 3四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

10、想与价值观念 4六大子系统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文化研究,观念形态: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法律政治等意识形态的东西 精神产品:文学艺术和一切知识成果,代表性的场所为博物馆与图书馆 生活方式:衣食住行、民情风俗、生老病死以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关于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为“文化的研究”(the study of cultural),着重于第三方面内涵的为“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图:文化结构,三、中国文化的特点,1中国文化的世俗性 2中国文化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 家庭本位和家国一体 3中国文化的道德中心倾向 血缘亲情、家庭伦理思想体系,集哲学、宗

11、教、政治、法律、道德、文艺与一体的宗法礼教,其中道德起支配地位。 4社会政治和文化权威的一元化 政治权威:君权 文化权威:儒学 5中国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封闭性:地理条件导致的华夏中心论 保守性:墨守传统、崇尚权威、排斥变革,四、西方文化的特点,1重视个人价值,提倡私有制度,崇尚民主、平等精神 与西方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有关 2重视科学理性,促进科学的发展 与古希腊文化中不注重血缘亲情有关,而重视客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关,重视科学理性 3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二元结构 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文化(重利)、古罗马文化(法律)与基督教文化(精神) 4注重开放、创新精神 西方的多元文化的融合,五、趋势,中西方文化应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扬长避短 思考:举例说明,美国旧金山市政 广场的祭孔活动,小结:,本章从文化的概念、类型入手,探讨文化的结构,中西方文化各自的特点以及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中西方文化发展的趋势。,作业:,思考:当今世界有文化差异导致的政治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