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电力隧道改迁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532028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电力隧道改迁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电力隧道改迁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电力隧道改迁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电力隧道改迁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电力隧道改迁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电力隧道改迁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电力隧道改迁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第 1 页 共16页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一标段电力隧道改迁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第 1 页 共 10页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轨道四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岩土工程一标段图册共含4个节点内容,即10-2号路节点、10-9号路节点、10-7号路节点及规划支路节点内容。本册图纸为10-9号路节点电力隧道改迁基坑支护施工图,原10-9号路节点地通道基坑支护14-5#、14-6#、14-7#、15-7#、15-8#桩与本图支护结构存在矛盾,取消上述5根支护桩,以本图册为准,并相应调整工程量。深基坑支护设计情况如下表所示:支护结构设计情况表表1节点名称挡

2、墙名称挡墙范围长度最高高度安全等级支护形式(m)(m)10-9号路节点AB段、CD段挡墙10-9号路电力隧道改迁范围8013.8二级桩板式挡墙本次设计新建道路两侧边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坡面采用挂网植草护坡。2 设计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GB50011-2010)(2016年版)(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0)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1)市政工程边坡及支挡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6-2011)(12)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7-2012)(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4)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10+600K13+800,(一次性勘察,重庆市二零八勘察设计院2019年7月提供)(15)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13+800K

4、16+653.827,(一次性勘察,重庆市二零八勘察设计院2019年7月提供)(16)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与两江大道实施界面划分讨论会会议纪要2019.10.29(17)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普桐区间高架段总平面图;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2019.12.27提供(18)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普桐区间高架段总立面布置图;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2019.12.02提供(19)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桐石区间总平面图(一)(八);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2019.12.02提供(20)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桐石区间立面布置图(一)(五);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2019.12

5、.02提供(21)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22)渝建发201016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边坡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23)轨道四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24)轨道四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深基坑支护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专家意见3上阶段设计意见及执行情况3.1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1)补充支挡结构周边道路、轨道4号线、建构筑物及管网关系,复核边坡岩土参数取值及侧压力计算。回复:根据意见补充节点工程周边道路、轨道4号线、周边地块建筑物及既有管网与本次支挡结构设计关系,复核岩土参数取值及侧压力计算。(2)充分考虑轨

6、道4号线、管网及交通导改影响,优化土钉墙及桩板墙设计。回复:根据意见充分考虑轨道4号线、管网及交通导改影响,优化土钉墙支护改为坡率法放坡,优化桩板墙桩径及嵌固深度。(3)考虑轨道修建关系,根据施工先后顺序和对地层变化,校核支挡方案。回复:根据意见,结合轨道、既有建筑物、拟建建筑物等施工先后顺序,校核后本次支挡结构方案安全合理。(4)细化基坑、边坡土石方开挖、支护施工顺序、工艺方法及施工技术要求。完善场地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回复:根据意见细化支护结构施工顺序、工艺方法及施工技术要求。完善场地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5)完善方案设计图说和计算书。回复:根据意见完善设计图说,并附详细支护结构计算书。(

7、6)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细化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根据意见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细化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3.2初步设计审查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2019年10月28日下午,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于金渝大道66号金山大厦211会议室主持召开了轨道四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初步设计技术审查会。岩土专业专家对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修改意见如下:(1)寨子路5、6号采用重力式挡墙,基础持力层为回填土,核算地基承载力及挡墙沉降变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进一步复核寨子路西侧边坡顺层边坡稳定性。回复:该节点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将于该节点施工图设计中复核明确。(2)共建范围下部轨

8、道站上部地通道,未见基坑支护方案,下级基坑支护需考虑上级边坡对其不利影响。回复:共建轨道车站范围内基坑支护均由轨道建设实施,其设计时考虑市政荷载及满足市政实施的基坑开挖宽度。3.3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1)工程情况中分别补充13#、20#、21#挡墙采用人工挖孔桩的数量、桩长及工程地质情况;回复:可行性论证报告中补充13#、20#、21#挡墙桩数量、桩长及工程地质情况。(2)补充本节点工程接近的建构筑物、在建或拟建的轨道交通工程结构与本项目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回复:补充本节点接近的轨道高架桥基础结构与本工程相对位置关系图。(3)补充对10-2、10-9及规划支路三个基坑破坏模

9、式分析及评价;回复:补充各节点基坑破坏模式分析及评价。(4)优化桩截面尺寸,增加钻孔桩和钻孔桩+内支撑比选方案;回复:可行性论证报告中补充钻孔桩+内支撑比选方案,优化桩截面尺寸。(5)可对各节点不采用圆桩而采用矩形桩进行必要的说明;回复:对各节点采用矩形桩说明原因,详见可行性论证报告。(6)进一步完善人工挖孔桩开挖、防护、提升设备、监测、人员防护等施工安全措施技术要求;回复:根据建议进一步完善人工挖孔桩开挖、防护、提升设备、监测、人员防护等施工安全措施技术要求。(7)建议结合项目区实际进行工程类比分析;回复:可行性论证报告中补充区域内工程类比分析内容。4 工地质条件4.1气象与水文 项目所在地

10、处于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该地区内多年平均观测气温在17.6左右,其中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41.7(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约为零下1.8(1975年12月15日)。一年内最热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中旬、8月中旬,最冷时间段集中在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之间。全年平均降水量1067.8毫米,其中24月春季平均降水217.5毫米,57月夏季454.5毫米,810月秋季358.

11、9毫米,111月冬季86.9毫米,降水量最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43%,冬季降水量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8%。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场区内无地表水体。4.2地形地貌 场区位于龙兴工业园核心地段,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现区内两江大道、普福大道(寨子路)等相关道路均已竣工通车,场地经过人工改造地形平坦,沿两江大道方向坡角约坡角约2-5,在两江大道两侧

12、因修路挖填方多处形成边坡,边坡均已采取放坡处理,现状稳定。其各个节点工程地形地貌如下:10-2号路节点:该段地形经过人工改造,地形平坦,本次钻探局部钻孔为揭露岩土界面,根据收集的原始地形资料推测,该段基岩埋深0.6-28.4m,西侧基岩面埋深较大,整体由东向北西侧倾斜,基岩面坡度1-5,局部较陡约40。10-9号路节点:10-9号路K0+260K0+575段道路已修建完毕,场地地形平坦,坡角约13,K0+575K0+710段地形坡度5-12。10-7号路节点:整体地形平坦,10-7号路K0+240K0+650段地形平坦,坡角约13,K0+650K0+800段地形坡度5-15,局部较陡约30。规

13、划支路下穿道节点:地形经过人工改造,拟建下穿道西侧及东侧为周边地块及两江大道修建形成挖、填方边坡段,边坡均为土质边坡,地形坡度约30,下穿道中部为两江大道,两江大道已修建完毕,地形平坦。4.3地质构造场区所在区域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位于石船向斜的西翼近轴部。10-2节点岩层产状:倾向约106,倾角约14,岩层面少量泥质充填,为软弱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裂隙倾向311 ,倾角76 ,裂隙面平直,延伸24m,裂隙宽一般13mm,局部有粘土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裂隙倾向40 ,倾角80 ,裂隙面平直,延伸1

14、2.5m,裂隙宽一般25m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10-9、10-7、规划支路节点岩层产状:倾向114-130,倾角6-10,岩层面少量泥质充填,为软弱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裂隙倾向301,倾角85 ,裂隙面平直,延伸68m,延伸25m,裂隙宽一般13mm,局部有约5mm粘土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裂隙倾向44,倾角82,裂隙面平直,延伸23m,裂隙宽一般25mm,局部有约34mm粘土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4.4 地层岩性 通过地面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地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15、地层(J2s)。1、第四系全新统(1)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碎块石组成,碎块石含量5%-40%,粉质粘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可塑。回填时间大于5年,为公路填方,经过验收,填土质量、密实度均达到市政道路要求,分布两江大道、寨子路、福临路等路段,揭露厚度一般13m,最大达26.00m(ZK318)。(2)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灰褐色、红褐色,呈可塑状,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经钻探揭露粉质粘土在拟建场地内主要分布于地形相对较低的洼地地带或地形平缓地带,揭露厚度一般0.52m,最大厚度为4.6m(ZK15)。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J2s)场区内基岩为砂岩、泥岩,分布连续稳定。(1)砂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