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9025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根据下图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 大气环流 B. 地壳运动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2.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A. 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B. 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引起其他区域环境的变化C. 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全球环境的变化引起的D. 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距离海洋的远近变化引起的【答案】1. B 2. A2.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对。图示地理环境属于同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B错。图示地理

2、环境的变化是由局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C错。区域地理环境中,距离海洋的远近无明显变化,D错。点睛:根据图示信息,找出明显变化的因素是地形。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分析正确选项。“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回答下列各题。3. 太白山A. 又密又高的树木在落叶阔叶林带B. 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 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 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热带草原4.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降低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

3、观念的形成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 B. C. D. 【答案】3. C 4. 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承载力、可续发展5. 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A. B. C. D. 【答案】D6. 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A. 逐渐升高 B. 保持不变C. 逐渐降低 D. 变化无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异。从赤道向高纬,随着纬度的增加山麓地带的热量也逐渐减少;故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也会逐渐降低。7. 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A. 纬度高低 B. 降水量多少C. 植被覆盖率 D. 气温高

4、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海拔相同的山脉,山体所处纬度越高雪线越低;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低雪线越低;雪线高度与植被覆盖无关,故选C。如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8. 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A. 热量更充足 B. 土壤更肥沃 C. 降水更多 D. 坡度更大9. 关于此山叙述正确的是A. 此山的雪线在冬季更高 B. 南坡为迎风坡,雪线更高C. 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D. 此山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答案】8. A 9. C【解析】点睛:本题以山地的自然带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垂直自然带的特点以及影响自然带分布和雪线高低的因素,意在考

5、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和影响雪线的因素。一般来讲影响雪线的因素有三大方面:1.温度因素: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2.降水因素: 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小,雪线越高。3.地貌因素: 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下图为西成高铁示意图,该铁路是国内拟建的最具山区特点的高标准现代化铁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 西成高铁甲地段线路总长135千米,隧道里程127千米,桥隧比高达94%,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 较少占用耕地 B. 河

6、流湖泊密集C. 保护野生动物 D. 地形地质复杂11. 西成高铁修建的意义不包括A. 加强两地优势互补 B. 缩短两地铁路里程C. 促进两地交流协作 D. 节约两地通行时间【答案】10. D 11. B【解析】试题分析:考点: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及影响因素,交通运输的意义。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回答下列各题。12. 图示地区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其中属于非可再生的是A. 石油、天然气 B. 天然气、太阳能 C. 太阳能、风能 D. 天然气、风能13. 塔里木盆地交

7、通线从整体看呈A. 网状分布 B. “之”字型分布 C. 带状分布 D. 环状分布14.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答案】12. A 13. D 14. C13. 读图,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或山麓地带的绿洲上,从整体看呈环状分布,D对。A、B、C错。14. 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C对。地形、气候、土壤不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A、B、D错。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型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

8、最短距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 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型,其主要原因有经济实力增强科技水平提高 汽车性能改善 降低施工难度,节省投资A. B. C. D. 16. 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缩短里程少占土地减少污染 节省投资A. B. C. D. 17. 下列有关地形对公路选线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穿越等高线B. 山谷中的道路应取直道C. 平原地区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D. 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绕过居民点18. 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修建,主要因为河谷地带A. 植被条件好 B. 热量条件好C. 水源较充足 D. 地势相对和缓【答案】15. A

9、 16. A 17. C 18. D【解析】17. 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A错;山谷中的道路应取弯道,避开河流,B错;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经过小村庄、小居民区或大城市,D错;平原地区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良田,C对。故选C。18. 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为了降低道路的坡度,有利于通行,多沿河谷修建,是由于河谷地势相对缓和,而与植被、热量、水源条件无关,故选D。【点睛】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形地貌地质: 地形平坦利于交通修建,工程投资少、工程量小。 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地质不稳定。如断层发育,多地震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利于交通建设,工程量

10、大、投资大。 线路应尽量沿山谷、河谷、平原等延伸,避开断层、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并尽量少占用耕地。气候:多暴雨、暴风雪、洪灾、大风、台风等气象灾害工程量大、投资大。水文:多河流、湖泊、湿地沼泽工程量、投资大。线路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避免跨越河流少架桥梁。土壤:多冻土工程量大、投资大 植被、生态环境:交通线修建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植被,避免植被破坏加剧沿线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导致物种灭绝;诱发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读海南岛简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9. 形成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 B. 资源 C. 气候 D.

11、 河流20. 关于甲、乙两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甲聚落的规模更小 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甲聚落可能为城市 乙聚落聚居的人口更多A. B. C. D. 【答案】19. A 20. B【解析】读某岛屿(下图),甲乙两处拟建铁路,完成下列各题。21. 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 沿河流两岸地势低洼处 地势高峻处A. B. C. D. 22. 影响连接甲、乙两城铁路修建的制约性因素有地形崎岖 多沼泽跨越河流多 多火山A. B. C. D. 【答案】21. A 22. B【解析】21. 读图可知,该岛屿为苏门答腊岛,地形从西向东倾斜,从图中聚落分布来看,多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及河流沿岸,故选A。22. 读图可

12、知,连接甲乙两地的铁路经过地区多沼泽分布,且跨越多条河流,修建桥梁多,造价高,对。地形低洼,起伏小,错。起伏小,火山主要分布在岛屿西部,错。故选B。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回答下列各题。23.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天山博格达峰雪线降低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 B. C. D. 24. 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 毁坏热带雨林 气候冷暖的周期变化A. B. C. D. 【答案】23. A 24. 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全球变暖的影响

13、及原因 野象是生活在热带潮湿气候区的动物。下图为不同时期野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5. “野象南迁”说明从商周到现代我国东部地区A. 气候变冷 B. 气候变暖 C. 植被破坏严重 D. 病菌增多26. 如果不考虑当地的地形和海陆位置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野象会A. 向南迁移 B. 向北迁移 C. 向东迁移 D. 向西迁移27. 黄河中下游地区,商周时期与现代相比,气候具有哪种特点?A. 温暖湿润 B. 寒冷干燥 C. 寒冷潮湿 D. 高温干燥【答案】25. A 26. B 27. A【解析】27. 读图可知,商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适宜野象生存,而今天野象生存范围只是缩小到云南南部地区的小部分区域,说明商周时期,气温较现代高,且降水较现代多,故选A。28. 为了解决中国石油供应紧张的状况,根本措施是A.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B. 限制石油消耗量大的工业发展C.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D. 拓宽石油进口渠道【答案】C【解析】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解决其供应紧张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故选C。2010年入冬以来,新疆阿勒泰地区先后遭受3次严重寒潮雪灾,阿勒泰山后山一带积雪厚度达180厘米以上,给当地农牧业生产、道路交通运输以及各族群众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9. 造成阿勒泰地区3次雪灾的原因是A. 强冷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