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实验探究题汇编及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17994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实验探究题汇编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4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实验探究题汇编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4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实验探究题汇编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4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实验探究题汇编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4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实验探究题汇编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实验探究题汇编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实验探究题汇编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中考化学二模实验探究题汇编浦5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仪器X中的酒精需点燃后才能燃烧,其原因是 。(2)写出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H2,C装置中多了多孔隔板导致其操作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多孔隔板可用 等材料制成。用D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 (填a或b)通入。(4)关闭弹簧夹可使C装置中的反应停止,刚关闭时装置大气压 (填、)装置外大气压。(5)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按C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发现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酸液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下列试剂,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不能加入的试剂是 (填编号)。A氢氧化钠溶

2、液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钠溶液52用酚酞做指示剂,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在烧杯中进行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绘制如下图所示。(1)根据右图曲线可以判断本次实验是 溶液中(填“酸加入碱”或“碱加入酸中”)进行的。(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若烧杯中的溶液呈红色时,溶液中一定 含有的溶质是 。(3)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结论: 化学方程式 浦东50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回答。仪器名称:a(20) ;b(21)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从图一中选择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22) (用字母表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3) 。某同学

3、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固定得 太高,该同学应调节图二中的旋钮(24) (填“”或“”或“”)。 用图一中的C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25) 。实验室用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0.05mol CO2,同时生成氯化钙多少克?(26)(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51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由上图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的(27) ,因此要密封保存。实验三中可观察到三个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小为ABC, A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8) ,对比A瓶与(29) (选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 能与NaOH发生反应。同学们设计如下两种方案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

4、钙溶液(分别编号为A、B)。方案一方案二分析来源:学+科+网Z+X+X+K 微热(不考虑水分蒸发)两种方案中均观察到A试管出现白色浑浊,A中试剂为(30) ;方案二的设计原理是利用了(31) 。同学们看到盛有NaOH的试剂瓶上标注着“NaOH含量不少于96.0%”,开始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l + 2H2O2NaOH + H2 + Cl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提出猜想】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实验探究】取样溶于水,并分成两份。步骤:向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步骤:向

5、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步骤: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实验结论】猜想正确。请分析:步骤中可观察到液体变(32) 色;步骤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33) ;写出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4) ;上述实验中步骤(35) (填写序号)是没有必要进行的。长宁50.以下实验装置可进行气体制备、收集及分离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 (1) ,仪器的作用是 (2) 。(2)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3) (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3)通过装置F(其中液体药品均足量)可以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首先打开活塞

6、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5)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6) 。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7)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 。 51.欲测定实验室一瓶久置变质的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21.2g待测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加CaCl2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CaCl2+Na2CO3 2NaCl+CaCO3 )(1)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是 (9) 。(2)求待测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0)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52.请你参与实验室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的

7、研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回答以下问题。【查阅资料】NaOH 、Ca(OH)2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100NaOH的溶解度(g/100g水)42109129174314347Ca(OH)2的溶解度(g/100g水)0.180.160.140.120.090.07(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CaCO3 乙同学认为是:CaCO3,Ca(OH)2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Ca(OH)2的理由是(1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与探究】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甲、乙同学分别

8、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乙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加水,充分振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12) 。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自己的猜想正确【反思与评价】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 (13) (填“能”或“不能”)证明固体A的成分,理由是 (14) ;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因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丙同学认为是:NaOH、Na2CO3 丁同学认为是:NaOH、Ca(OH)2 戊同学认为是:NaOH【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

9、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15) ;同学们欲将溶液B加热浓缩,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是(16);同学们立即变换方案,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17) ,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 (18) 、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比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取少量制取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 (19) 色。松江50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本题的所有夹持仪器均已省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 (1) 。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2) (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实验室制

10、取二氧化碳,能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的发生装置是 (4) 。(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51由一种可溶性碱和两种可溶性盐组成的固体混合物A,为探究其组成,取适量混合物A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均恰好完全反应)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蓝色沉淀是 (6) 。原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一种物质是 (7) ;另外两种物质可能是 (8) 和 (9) 。尾气处理澄清石灰水CD混合气体AB52验证某混合气体含有CO和H2,并除去含有的少量CO2杂质。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10) ,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观察到C中黑色氧化铜变 (11)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中反应

11、的化学方程式(1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混合气体含有H2,他改进实验后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H2。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改进方法和现象 (13) 。从环境保护角度,该实验中最后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 (14) 。丙同学对A装置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验证,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 (15)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含Na2CO3.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16) 溶液。溶液呈红色溶液中含NaOH若将中加入的溶液换成 (17) (写化学式),也可得出中相同的结论。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宝

12、山嘉定51. 某实验室用30克氯酸钾和5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得到25.4g剩余固体物质。试计算: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摩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 摩尔。(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5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探究物质组成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仪器的名称是 ,仪器的名称是 。.在A装置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是由H2、CO和H2O(气体)组成,设计上述实验,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证明有一氧化碳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 若将装置D、E顺序对换,会导致 。.下列装置中能制取二氧化碳,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但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同的装置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