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市度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579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延边市度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度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度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度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延边市度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延边市度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延边市度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高一地理试卷试卷说明:1.本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2.本卷包括38小题,共 8 页。其中,第卷是客观试题,共35题,每题2分,总计70分;第卷是主观试题,共3题,总计30分。3.请将第卷的客观试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主观试题答在试卷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卷(共35题,每题2分,总计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读下图,完成1-2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C20N -2326N D20S -2326S2若

2、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延吉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3下列各图所示日期,代表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的是 2007年9月21日,日本探测船“地球”号在东京以南太平洋一处水深2500米的海洋开始钻探,从海底向下钻入7000米深处,盼能揭示气候暖化秘密,寻找有助于解释生命起源的微生物及了解地震成因。据此回答4-5题。4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次钻探的深度可达地幔内部 B.此次钻探可能到达莫霍面C.此次钻探可能钻穿古登堡面 D.此次钻探能到达地心5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

3、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C.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2017年10月8日,山东聊城出现大雾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受此影响,山东有100多个高速收费站临时关闭或限行,对“十一”假期返程旅客造成不利影响。据此完成6-7题。6深秋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7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 大雾削弱了

4、地面辐射 B. 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C. 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 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回答8-10题。8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9目前,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减少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减少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 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A. B. C. D.10下图中正确表示上图中乙处等压面分布的是11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居世界第二位,为了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下列措

5、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方 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A B C D12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热带气旋 B台风的强度比飓风大一级 C台风中心是风力最强的地方 D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下表为南京市2016年3月5日至11日天气信息统计表。读表回答13-14题。13引起3月5日至11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A. B. C. D. 14与3月5日相比,3月10日A. 空气质量更差 B. 大气辐射增强 C

6、. 可能出现作物冻害 D. 气压更低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5-17题。15图中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A. 上升湿润 B. 下沉干燥 C. 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 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16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亚洲低压强盛 B. 上海盛行西北风 C. 东南信风带位置偏北 D. 印度半岛高温多雨17受之间的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A. 东非高原 B. 巴西高原 C. 马达加斯加岛 D. 撒哈拉沙漠2010年3月,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回忆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

7、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8-19题。18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扑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B. 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C. 人类扑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D. 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19下列现象,与上题中问题相关的是中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A. B. C. D.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完成20-21题。20该方法揭示了水

8、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风力 地球重力 太阳能 温室效应A. B. C. D.21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蒸发 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地下径流A. B. C. D.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22-23题。22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浙江省:环节水量 1 月份较大 B. 北京市:环节水量 7 月份较小C. 地中海沿岸:环节水量 1 月份较大 D. 非洲西南角:环节水量 7 月份较小23关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 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B. 促进海陆间物质迁移C. 利于陆地水资源更新 D. 促进地球各圈层间能量交换读下图,甲河与地下水存在互补

9、关系。由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森林覆盖率由1980年的50%降至2016年的18%。根据图文信息回答24-27题。24据图文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 盛行西北风C. 潜水补给河水 D. 河水为一年中最清澈的季节25甲河河口附近海域洋流流向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 向北流 降温减湿 B. 向北流 增温增湿C. 向南流 增温减湿 D. 向南流 降温减湿261980年和2016年,在甲河A水文站以上地区各下了一场位置、范围、强度和总雨量相当的暴雨,则暴雨过后,A水文站测得的数据2016年与1980年那次相比,错误的是 A. 洪峰到来时间较迟 B. 洪峰流量较大C. 洪峰

10、到来时河水含沙量较大 D. 洪峰过后水位削减较快27以下四幅气温和降水量示意图与甲河流域气候特点相符的是28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盛行风 B地转偏向力 C海水密度的差异 D大陆和岛屿的影响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读图完成29-30题。29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降水 C.大气环流 D.洋流30纳米布沙漠西部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 B入海河流带来大量泥沙C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D沿岸东南信风带来大量鱼类饵料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31-33题31关于北半球

11、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东岸为暖流32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图中最有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A B C D33当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与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方向一致时A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灾 B南非的热带草原一片枯黄C松花江正值封冻期 D天山冰雪融化,河流处于洪水位34下列叙述,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A夏秋多,北方多 B冬春多,东部多 C夏秋少,南部少 D冬春少,西部少35造成许多国家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及空间分布不均匀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环境污染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减少 水资源的浪费A B C D第卷(共3题,总计30分)二、综合题36.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A 。 (2)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为 ,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3)D地7月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4)C、D、E、F四地中气侯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 。(填字母)37.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