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5793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试题说明:1、本试卷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共8页。2、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四大题17小题。3、选择题将答案涂在答题纸的答题卡上,主观试题答案答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第卷(阅读题 共61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凤凰的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它的造型史,上溯到石器时代,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则晚了400年。值得

2、注意的是,这两组相差400年的凤凰图像,都与太阳相伴。凤凰别称火鸟、朱雀,属火,就是火神的化身凤凰崇拜与太阳崇拜相关,因此,远古凤凰的图像总与太阳相伴。与龙是华夏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不同,凤凰是东方夷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以史载而言,少皞是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相传黄帝次子少皞被贬南方,成为东夷诸部落联盟首领,以凤凰为图腾,建立少皞国。其后,作为东方夷人的一支,商族人认为他们的先祖商契是由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落下来的蛋而生,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是商族人对凤凰的别称。 凤凰与商契的关系,不止于为商族人确立了一个神话来源。据史传,舜帝封商契司徒,派他在其封地商丘,担任火正一职。火正是主持研究天象

3、以利民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长。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据之制定历法(殷历)。商契“以火纪时”,商族人奉之为“火神”。大火星春去秋来,正如燕子。凤凰就是被神化的知时而行、给世间带来春天消息的燕子。作为天文学家,商契是人间当之无愧的神燕凤凰。应当说,在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中,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的光明之神。在汉文化中,凤凰更广泛的意义,是作为图腾崇拜的延伸,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中华五帝之祖黄帝,战败蚩尤,统一华夏即位称帝之后,就想望凤凰到来。黄帝的仁德之风召来了凤凰。这神鸟自天而降,“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

4、。这就是一个祥和盛世之景。尚书益稷中有“萧韶九成,凤皇来仪”之说。它描述的是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夔龙主持音乐会,而音乐会的最后高潮则是凤皇莅临。凤皇不仅是这出音乐盛典的最后出场者,而且是使之十全十美的最后完成者。“凤皇”是“凤凰”原本的记法。作为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凤凰就是司乐的神鸟。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的阿波罗崇拜很相似阿波罗是太阳神,也是音乐与诸多技艺之神。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凤凰(Phoenix),它脱胎于古埃及的太阳神鸟(Bennu)的传说。希腊神话中的凤凰俗称不死鸟,它如太阳昼出夜没一样,通过自焚和新生,循环进行着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游戏。中国的凤凰,似乎没有生死问题,只有来

5、去状态可以说凤凰是超生死的存在,准确地讲就是一种被神灵化的高洁灵妙的气象或风仪。在庄子的笔下,凤凰(鹓刍鸟)是一个气质高洁、决然不与俗浊沾染的形象,即所谓“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庄子此说,是在他与惠施的论争中,借凤凰自喻性气高洁,鄙弃惠施之徒汲汲以求的世俗名利。通过庄子,凤凰被人性化了,纯然以持节高尚、性灵超绝的风仪动人。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将“有凤来仪”四字题与“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潇湘馆。宝玉口称“颂圣”,实则是借用凤凰传说之典,表达他对潇湘馆女主人林黛玉的至高无上的赞美。在宝玉的心目中,除了风仪天下的凤凰,还有什么可用以比配他“没身不去”的林妹妹呢?当然,这个凤凰,

6、必须是经过庄子人性化了的凤凰。(选自肖鹰的汉凤凰的大美风仪,有删节)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凤凰图像总与太阳相伴,是司乐的神鸟,古希腊的阿波罗则被奉为太阳神、音乐与诸多技艺之神,可见古代中国的凤凰与古希腊的阿波罗是相同的。B庄子将凤凰人性化,赋予它持节高尚、性灵超绝的崇高品质和动人风仪,因此贾宝玉为潇湘馆题字“有凤来仪”,借凤凰赞美潇湘馆的女主人林黛玉。C“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和 “萧韶九成,凤皇来仪”,表明当时人们仍然以凤凰为图腾崇拜的形象,将凤凰作为“十全十美的最后完成者”。D“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也正因此人们称作为天文学家的

7、商契为“神燕”,也即“凤凰”,并且将他奉为“火神”“光明之神”。2下列关于“凤凰”在中国古代的寓意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凤凰的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凤凰在汉文化中是司乐的神鸟,代表着最高的艺术境界。B远古时代,凤凰的图像总是与太阳相伴的,因此,凤凰也就成了“火神”的化身,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C关于商契身世传说中的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的光明之神。D中国的凤凰是超生死的存在,是一种被神灵化的高洁灵妙的气象或风仪,庄子更视之为决然不与俗浊沾染的形象。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凤凰在中国古代又称为火鸟、朱雀、玄鸟,有关凤凰

8、的造型史,可追溯到石器时代,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已有7400年历史。B商契被舜帝奉为司徒,担任火正一职,他驻台观天象,根据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制定了殷历,因此被商族人奉为“火神”。C黄帝次子少皞成为首领后,以凤凰为图腾,少皞是中国古代历史记载上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D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是由古埃及的太阳神鸟的传说衍生而来的,而在中国,凤凰则是东方夷人图腾崇拜的形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4分)失败李培俊 早上起来,刚刚坐上饭桌,改革就说,妈,工作的事我自己跑吧。你为我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母亲惊讶地看了改革好一会,看着看着,母亲的眼睛

9、便有些湿漉漉的。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没有,母亲说,你没有说错,我们的改革长大了,是该出去闯闯了。但是改革还是看出来,母亲真正的意思并没有说出来。母亲是个好母亲。当别人的家长为孩子上个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跑断腿,碎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难达目的的时候,改革的母亲却不费吹灰之力,把他送进了全市最好的学校。 二十几年了,无论大事小事,改革都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他知道母亲是为他好。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本来改革要报考中文系,实现从小当作家的梦想。可母亲说,儿子,你傻不傻呀,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谁还愿意当作家?谁说谁是作家比骂这个人阳痿还要入骨三分。母亲一言

10、九鼎,改革便报考了没多少人愿上的政教系。改革今年大学毕业,工作的事自然不用他心,早在他还坐在教室里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母亲已经为他安排了去处。回来当天,母亲就说,儿子,你工作的事已经定了,市委组织部,过几天就去上班吧。 现在的岗位职位往往是僧多粥少,这是中国的现状,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改革能够谋到这么好的单位,是多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改革当然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组织部是发官帽的地方,手里提着官帽,何愁戴不到自己儿子头上?如果按照母亲的安排,改革也许就顺顺当当地去上班了,先当个科员,然后一步一步地攀爬上去,由副科到正科,然后副处,弄得好了,往上再上几个台阶也未可知。 可这次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

11、的安排,这与这个岗位本身无关。他觉得自己已经22岁了,凡事应该有自己的主张,自己该作上一回主了。于是,改革在饭桌上宣布:从今天起,他要出去自己求职了。母亲无可无不可的,浅浅地笑笑点了点头。送他出门的时候还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轻轻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放他走了。 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让他填过一应表格,总编让他回家等消息,说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临走,还把他送到楼下,才握手告别。走出报社大门,是一派明亮得有些不太真实的阳光,走在阳光里,改革就想,求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不,一说就成了嘛。但是改革高兴得过早了一些,当天晚上他正躺着看书,接到了晚报社总编的电话,很抱歉地告诉他,报社暂

12、时没有编制,还不能接受他。改革问总编,昨天你不是黑籽红瓤地答应得好好的吗?怎么只隔了一天就变卦了?总编支支吾吾地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改革又去了电视台,照样答应录用,照样又是变卦。不过电视台的电话打得晚了一天,但内容和报社大同小异。改革退而求其次,把求职的目标定位在企业。他想,行政事业单位有编制,企业总没有所谓的编制吧。哪怕去当个小办事员,写个材料,出出板报,哪怕给头们打水扫地,也算是自己找的工作。但是,问遍全市的企业,仍然没有哪个企业接受他,都说人满为患,下岗职工还没法安排哩。 母亲从不问改革求职的事,一个字都不提。但他知道母亲是关心这个事的,只是不说到嘴上而己。这天,筋疲力尽的改革回

13、到家里,母亲破天荒地问起他求职的事。母亲说,怎么样了?改革摇摇头。母亲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他说,我不知道。母亲叹了口气,以商量的口气说,不行了先到组织部去上班?到底去不去上班呢?改革觉得这一次的自己的确失败了。他知道,他是败在了母亲手上,他的事是要由母亲来做主的。因为母亲既是母亲,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 但是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尽管从小到大都是母亲替他打理一切,但当大学毕业后,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想自己找工作,这说明他已经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完全不再听母亲对自己的摆布。B改革的母亲虽然在开始什么事情都替儿子安排好了,但她在儿子

14、想自己找工作时,却完全没有干涉,是一位非常大度、比较开明的母亲。C小说结尾以改革找工作的失败而告终,这一安排出乎意料,直接再现了当今社会所存在的官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的灰暗现实。D这篇小说既表现了当今中国一些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不当做法和影响,也侧面反映了个别官员滥施权威的问题,蕴含着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忧思。5.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在刻画改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阮之钿,字实甫,桐城诸生。崇祯中,下诏保举人才,

15、同郡谕德刘若宰以之钿应,授谷城知县。十一年正月,之钿未至,张献忠袭陷其城,据以求抚。总理熊文灿许之,处其众数万于四郊,居民汹汹欲窜。之钿至,尽心调剂,民稍安,乃上疏言:“献忠虎踞邑城,其谋叵测。所要求之地,实兵饷取道咽喉,秦、蜀交会脉络,今皆为所据。奸民甘心效用,善良悉为迫胁。臣守土牧民之官,至无土可守,无民可牧。库藏殚虚,民产被夺,无赋可征。名虽县令,实赘员尔。乃庙堂之上专主抚议,臣愚妄谓抚剿二策可合言,未可分言,致损国威,而挫士气。”时不能用。贼众渐出野外行劫,之钿执之以告其营将,稍置之法。及再告,皆不应,曰:“官司不给饷耳,得饷自止。”由是村民徙亡殆尽,遂掠及阛阓。稍拒,辄挺刃相向,日有死者,一城大嚣。监军佥事张大经奉文灿令来镇抚,亦不能禁。明年,献忠反形渐露之钿往说之曰将军始所为甚悖今幸得为王臣当从军立功垂名竹帛且不见刘将军国能乎?天子手诏进宫,厚赍金帛,此赤诚效也。将军若疑天朝有异论,之钿请以百口保。何嫌何疑,而复怀他志。”献忠素衔之钿,遂恶言极骂之。之钿忧愤成病,题数语于壁,自誓以死,遂不视事。至五月,献忠果反,劫库纵囚,毁其城。之钿仰药未绝,献忠遣使索印,坚不予,贼遂杀之。旋纵火焚公署,骸骨为烬。之钿后赠尚宝少卿。(选自明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献忠积猜狠,丑言骂詈之。之钿忧愤成疾,题壁云:“日读圣贤书籍,成此浩然心性。勉哉杀身成仁,不负贤良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