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教材与教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578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教材与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八年级(下)教材与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八年级(下)教材与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八年级(下)教材与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八年级(下)教材与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教材与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教材与教学课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教材与教学,陈 浩 淮安市教研室 2007年11月6日,教材使用建议之一,从宏观上认识教材的功能,对教材的再认识,物理教材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把具体知识内容、物理概念、科学方法、实验等原理、物理问题等教学内容比较系统地组织起来,在教学中既供教师使用又供学生阅读的书面材料系统。 对教师:教材为其提供了进行物理教学的基本依据。 对学生:教材起了知识载体和学习指导的作用。,对教材的再认识,1、教材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载体 2、教材应当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工具 3、教材应当成为开拓学生视野的窗口和联系实际的桥梁 4、教材是物理教师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5、教材应是教师再创造的

2、基石,而不应是束缚教师的枷锁,初中物理教材的结构与设计,教材设计的原则: (1)充分关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从而切身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2)充分关注学生物理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中物理教材的结构与设计,教材设计的原则: (3)适应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观念层次的目标以渗透为主。,初中物理教材的结构与设计,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设计三条主线: (1)以物质、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构成不同层次又相互联系的逻辑结构体系; (2)从自然、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在宽广的人

3、文背景中展开,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3)展现以自主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从结构上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处理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初中物理教材的结构与设计,两种可能的结构方案: (1)按“物质 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能量”的逻辑顺序组织教材结构。 (2)按“现象 规律 体质”的思路组织一定的逻辑结构。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采用的思路是: 整体上渗透物理思想,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并兼顾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教材体系,逻辑顺序,教材使用建议之二,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要求,第二学段的内容结构与教学目标,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从粒子到宇宙力压强和浮力力与运动。 目标: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

4、与生活的联系; 了解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从粒子到宇宙,激发对物质世界探究的兴趣; 认识力、压力、压强,力与运动的关系; 体验建立物理概念规律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如实验归纳法,猜想验证法,理想推导法;初识用数学工具表达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第六章物质的物理性质,一、物体的质量;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三、物质的密度; 四、物质的物理性质。 原教材中物质的比热容调整到九(上)的教材中,与热量、内能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建立结构性的认识,课标的相关要求,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能

5、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了解物质的属性与科技进步的影响。,关于物体的质量教学建议,本节包括三个知识点和一个活动,三个知识点是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一个活动是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其中质量的概念是定性的,要求不高,重点在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关于物体的质量教学建议,质量: 质量概念的引入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我们周围的物体,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试举例说明。 如不同物体中有相同物质;同类物体具有物质有多有少。另外强调:物质的多少不论种类。 通

6、过学生讨论,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分析方法,渗透“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科学思想与方法。,关于物体的质量教学建议,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单位如t、kg、g等,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过体验而且在小学教育中接触过的,因此要注意他们形成的前概念的准确性。学生一般是对质量的单位没有具体的体验,还有就是单位的换算关系不明确。 教学可采用让学生说说对质量单位了解多少,举例说明,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然后,发给学生一些常见小物体,体验其质量的大小。从而对质量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的概念。,关于物体的质量教学建议,质量的测量工具: 重点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了解其它测量工具。 天平的使用教学建议采用对照实物,阅读说明书的方法,

7、通过学生教学生的方法进行。 在些基础上,让学生测量同一物体不同形状、状态、地点等时的质量,再次体验质量的单位,并从中引导学生能发现什么?从而形成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教学案例:物质的密度,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 密度知识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 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反映了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 通过有关密度实验过程,能有效提高探究的能力和技能, 因此,该课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情景引入:,讨论:如果让铁块和塑料块的表面颜色相同,怎样才能区分它们? 同学提出种种方法,老师做出适当评价。 有人说,可以比较质量的大小,质量大的一定是铁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难道一大块塑料一定比一小块铁的质量小

8、吗? 不一定。看来,物体的质量还与它的体积有关?,活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猜想与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你能提出什么样的猜想? 例如,购买某种瓶装饮料,1瓶标注体积为1升,你想要2倍质量的饮料,你就要购买2瓶。可以猜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那么,对于其他的物质,是否也满足这种关系呢?,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交流与讨论,从测量数据来看,我们不能单从质量、也不能单从体积来鉴别不同的物质,应当怎么办呢? 回忆“速度”的概念,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看一看,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并填入表格。 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和相近? 另一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

9、积的比值是否相同和相近? 还可通过图像法分析。,实验结论与密度的概念,由实验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相同的。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可见密度反映物质的特性。,关于物质的属性教学注意,说明密度与组成的物质和物质的形态有关,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联系第一册物态变化一章中的知识: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液体的沸点,不同的物质一般不同,因此也是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属性有多种,教材中列举了一些,如硬度、导热性、导电性等,都是一些定性的要求。不要求进行深入的讨论。 列举实

10、例说明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生活有广泛应用的意义。体验对物质的分类方法。,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 二、探索更小微粒 三、宇宙探秘,物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通过信息收集,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其所长发展前景;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1、粒子世界的知识结构,宇宙探秘知识结构,案例:走进分子世界,关注渗透对微观世界探究的思想方法,走进分子世界,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物质结构问题。 从外表看来,各种形态的物质似乎都是连续的,人们凭肉眼无法看到它的内部微小结构。这给人们探索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 科学家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力图证实自己的猜想,随着观察技术的发展,人们收集到更多的证据,一些被证据支持的结构模型得到人们的承认。 让我们借用这种科学方法来认识物质的结构。,走进分子世界,活动: 1.用碳素笔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你会看到-。 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

12、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 3.将装有半管水和半管酒精的长玻璃管反复翻转,你看到的现象是-。,走进分子世界,请选择如下的一种模型,尝试解释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1.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颗粒彼此紧靠在一起; 2.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颗粒之间有间隙; 3.固体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走进分子世界,教师: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例如水。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 图:超级电子显微镜下的分子图像。 结论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的大小很小,

13、,改进模型,根据上面讨论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分子模型概括为如下内容: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这种微粒之间有间隙。 你认为上述模型内容,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现象吗?有哪些现象还不能解释? 为什么感到香味扑鼻而来? 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证据与结论,还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演示:扩散现象。 结论2: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对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对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演示:铅圆柱的实验(略) 小结3: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小结:对分子世界的认识(略) 还有什么问题?分子还可分吗? ,案例评析,(1)“物质的分子模型”是物

14、质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由于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微观层次的结构,很难让学生通过直接探究来建构知识。 该教案则不仅考虑知识目标,还很重视情感和方法过程的目标,让学生从教学中感受研究微观物理世界的奥妙,激发对微观世界探究的兴趣,体验一种对微观世界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案例评析,(2)该案例设计中不是简单地陈述物理学家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而是借助物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关注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建构分子模型的过程中去。 (3)案例中注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出发,把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性的知识。,关于宇宙探秘的教学注意,该部分让学生初步地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秘的

15、历程,了解宇宙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謎,激发学生对天外探索的兴趣,结合我国在航天、探月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该部分内容: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介绍古代人对星空的认识和哥白尼的革命性贡献;星空世界,说明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从何而来,说明大爆炸学说是当代科学家探究的一种认识,得到了一定的证据支持,还有待于更多证据和更深入地研究。只要求学生有一点定性的了解。,第八章 力课标相关要求,能通过常见的物理现象了解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的三要素。 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势能的初步概念。,第八章力,力的

16、概念的建构,单元结构的意图,教材的单元结构设计有两种基本的思路:一种是演绎式的,从一般到特殊;一种是归纳式的,从特殊到一般。 对刚步入认知“形式运演”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更应当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特点,因此,运用演绎方式还是归纳方式,或者交叉运用两种方式,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等因素选择。,“力”单元结构(一),“力”单元结构(二),第八章,一、力,弹力;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八章结构设计意图,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人的肌肉紧张引入,通过列举经验事实,初步认识力的概念。 通过弹力的学习,定性认识弹力的特点,认识力的大小及其测量的问题。 通过重力的学习,了解决定重力大小的因素及重力的方向,认识力是有方向的。 通过摩擦力的学习,以解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生活中的摩擦和改变摩擦的方法。 从三种常见的力拓展到任何物体之间都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方法。,从第八章的结构可以看出,考虑单元的逻辑结构,应当关注学科逻辑、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