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555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24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第十三組 陳亭吟R46984093 唐慧琪R46984108 塗景婷R46984124 楊詠晴R46984132,一、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的歷程,24.中國生態城市建設,期望最宜人的生存環境 田園城市 家園城市 生態城市,一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的歷程,由於環境持續惡化,自2003年起推動 生態城市的建設共分為三個階段 認識深化與理論摸索階段 城市生態環境整治階段 生態城市建設全面推進階段,(一)認識深化與理論摸索階段(1),城市、生態環境、人之間的衝突 以城市為中心的人口聚集,資源消耗、環境汙染、住房短缺、供水不足 交通堵塞、交通安全、交通耗能 城市化加快對水、土地、生

2、物、礦產能源等壓力 城市化過程出現水、空氣、噪音汙染、垃圾、溫室效應等許多廢棄物 不當規劃導致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遺失,(一)認識深化與理論摸索階段(2),人與生物圈(MAB, Man and Bio) 聯合國的研究計畫提倡”生態城市” 生態城市的定義 從自然生態和社會心理兩方面去創造一種能充分融合計數與自然的人類活動的最優環境,又發人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提供高水平的物質和生活方式 中國於1971年參與此計畫,1978年建立MAB研究委員會 將北京和天津生態研究列入”六五”計畫 1986年實踐第一個生態城市-江西省宜春市,(二)城市生態環境整治階段,1988年建立“城市環境宗和整治考核” 建設思想

3、發生轉變的開始 重視汙染防治以及生態環境建設在城市過程中的重要 非僅是環境問題,而是整治城市生態環境建設 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三)生態城市建設全面推進階段,(三)生態城市建設全面推進階段,生態城市最多的省份為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廣東省 國家環保總局認定,二、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的模式與經驗,二、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的模式與經驗,(一)生態城市建設模式 綜合型生態城市 資源型生態城市 濱海型生態城市 旅遊型生態城市,(一)生態城市建設模式(1),綜合型生態城市建設模式,資源型生態城市建設模式 定義 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採、加工為主導產業,向社會提供礦產品及初級加工品等資源型產品的城

4、市,水平中等的城市。 數量:150多座 代表城市 遼寧省阜新市、雲南省昆明、黑龍江省伊春市、河南省平頂山市、貴州省貴陽市。,(一)生態城市建設模式(2.1),以遼寧省阜新市為例:,(一)生態城市建設模式(2.2),(一)生態城市建設模式(3.1),濱海型生態城市建設模式 定義 沿海中等城市,城市生態系統規模較小,新興型生態城市模式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利於對外聯繫、產業結構轉型容易、能及時解決工業企業汙染問題、自然條件較優越、潛力大。 代表城市 浙江舟山、福建省廈門市、山東青島市,(一)生態城市建設模式(3.2),以浙江舟山、福建省廈門市為例:,旅遊型生態城市建設模式 定義 具有豐富吸引大量外地遊

5、客旅遊的旅遊資源及與之相配套的各種設施和機構,城市功能相對較發達,旅遊產業結構合理,處於支柱產業地位的城市類型。 旅遊型城市普遍存在之問題: 多以當地自然風景或人文景觀為基礎。 城市對旅遊資源保護力度不夠,造成旅遊資源高負荷運轉而受破壞。 旅遊產業鏈過短,對其他產業未能帶動。 旅遊規畫中未能充分體現保護原則。,類型:,以山東省濟南為例:,(一)生態城市建設模式(3.3),(二)生態城市建設的經驗,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的建設思路:,三、生態城市建設對社會 和城市化的意義,(一)推動城市規劃與建設,生態城市建設目標: 促使城市生態系統結構趨於合理、功能高度協調,城市可持續性,與其所在區域相互呼應、互為

6、支持。 增長方式變革: 以自然恢復方式,實現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高度融合。,高投人 高消耗 高環境影響 低效益,低投人 低消耗 低環境影響 高效益,(二)促進循環,新模式: 將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涉及、可持續消費融為一體 實現環境保護與的協調一致: 生態建設過程以環境友好方式利用資源。 污染排放的減量化、無毒化、資源化。 人類生產活動納入自然循環中。,(三)統籌城鄉協調,城市化區域、城鄉複合體 不以農業、非農業作為劃分聚居的標準,強調聚居作為人類生活場所本質上的同一性,城市與鄉村融合新的城鄉關係格局,二者只有分工的不同。 與傳統城市與鄉村的二元模式有所區別,(四)在城市建設中踐行科學觀,

7、精神 將城市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科學觀內涵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 全面、協調、可持續的 觀促進社會和 人的全面。,(五)促進”兩型”社會建設,四、生態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一)存在的問題,對生態城市建設存在誤區 將生態城市建設過於簡單化、表象化。 生態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存在諸多偏差 內容上過於求精求深,形式上陷入“大而全”的泥淖,規畫的內容往往空泛缺乏可操作性,史生態城市陷入怪圈。 管理機構”政出多門”,指標繁多 缺乏統籌協調,EX:國家級生態市張家港享有諸多榮譽稱號,一方面成績不斐,一方面擔憂其帶來的壓力與負擔。,(二)建議,強化對生態城市建設理念的科學認識 一切工作的起點,如此才能制定出科學的考核指標、進行理論研究及有效操作實施。 增強生態規劃制定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 最重要也最艱難的過程,容易流於龐大、空泛、過於專業、缺少民眾參與。 提高公眾參與程度 我國政府傾向採取政府包攬一切的做法,故轉變政府角色是當前的重要環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