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5522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227 大小: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课件(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周凌玉副教授主讲,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一、云游在半空中的理想化诗人: 徐志摩(1896-1931年) ,浙江海宁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学习政法,毕业后先后留学美、英,深受西方现代艺术的陶冶。 192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一方面大量接受了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倾心于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1922年回国后,徐志摩主要致力于新月社的活动和新诗创作 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罹难 1922年自英国留学归来到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身亡,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只有短短10年,留下了四本诗集:志摩的诗(192

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和云游(1932)。,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继承了人文主义精神和自由主义立场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的诗歌,记录了在追求中的兴奋、欣悦、失落、彷徨、忧伤和无奈,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二、爱情外衣下的人生忧伤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

3、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本诗发表于1928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诗人在国内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大受挫折 工农革命风起云涌,贵族出身的徐志摩深感恐惧和抵触 个人情感、婚姻家庭的曲折,诗人陷入矛盾与痛苦中,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本诗最大特色: 伤感多于激愤 忧叹多于呐喊 消极多于振奋 轻愁多于批判,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三、韵律谐和、意味隽永的艺

4、术特点 诗行排列匀称工整,诗形整饬,极具诗歌的建筑美 诗歌全篇每节二、四句押灰韵,一韵到底,充满音乐美,节奏轻盈柔和,与消极、颓唐的主旨相暗合,形成一种阴柔之美。,张爱玲倾城之恋,一、出身名门的一代才女张爱玲 原名张瑛,1920生于上海租界 七岁开始试写小说,14岁模仿鸳鸯蝴蝶派的笔调写成章回体摩登红楼梦 1939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后因欧战改入香港大学,香港沦陷后 ,于1942年回到上海 。1943年,张爱玲奇迹般地出现在上海文坛,张爱玲倾城之恋,1950年告别上海,先去香港,后去美国 1995年9月,孤独地死在美国自己的寓所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长篇小说十八春等,电影剧本多少

5、恨、太太万岁,以及学术专著红楼梦魇等。 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第二炉香、自己的文章、公寓生活记趣等。,张爱玲倾城之恋,二、充满末世情调的荒凉悲剧 这是一部关于沪港双城的“传奇”故事 是一个关于女性生存困惑与危机的故事 充满张爱玲式的末世情调,张爱玲倾城之恋,三、独特的艺术价值 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命运 引人注目的意象营构,张爱玲倾城之恋,从浅水湾饭店过去一截子路,空中飞跨着一座桥梁,桥那边是山,桥这边是一堵灰砖砌成的墙壁,拦住了这边的山。柳原靠在墙上,流苏也就靠在墙上,一眼看上去,那堵墙极高极高,望不见边。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她的脸,托在墙上,反衬着,也变了样红嘴

6、唇,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张脸。,张爱玲倾城之恋,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命运悲剧雷雨,一、创作与发表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其一鸣惊人的成名作、代表作,完成于1933年。 巴金推荐,雷雨在1934年的文学季刊第3期全文刊载。 1935年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成功地演出了雷雨并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1936年,雷雨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正式出版单行本。,命运悲剧雷雨,命运悲剧雷雨,二、戏剧情节

7、一天之内、两个场景、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复杂矛盾。 这一复杂的矛盾是基于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命运悲剧雷雨,命运悲剧雷雨,命运悲剧雷雨,三、创作主旨 家庭悲剧社会悲剧 命运悲剧(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 首先是“郁热”,这既是指自然环境,又是暗示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 其次是对“挣扎”和“残酷”的发现,命运悲剧雷雨,它既关注现实,同时又超越现实,追索着隐藏在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过于注重对人生现实问题的描写,会使剧作缺乏哲学深度,而过于偏向对人生命运的表现又会使剧作陷入空泛和神秘。雷雨的巨大成功,就在于它准确地把握了两者的适度结合。,命运悲剧雷雨,

8、四、人物形象分析 1、周朴园 是整个剧作的中心主人公,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特征的民族资本家典型。 剧本以三条线索对他的性格进行刻画: 第一条线索是从周家内部,主要是在与蘩漪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他是一个专横的封建家长,命运悲剧雷雨,命运悲剧雷雨,第二条线索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这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自私、虚伪及性格的复杂性 第三条线索是他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的关系,通过劳资关系、阶级关系、血缘关系,揭示了他作为官僚资本家的反动阶级本性。,命运悲剧雷雨,2、蘩漪 是精神悲剧的核心人物,是一个反抗、叛逆的女性形象 作为知识女性,繁漪追求独立的个性和爱情的自由 繁漪的反抗性格在同周萍的关系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

9、体现 繁漪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命运悲剧雷雨,命运悲剧雷雨,(1)爱情追求的盲目性。 (2)反抗具有软弱性。 (3)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阶级偏见。,命运悲剧雷雨,四、艺术特点 1、戏剧矛盾高度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 2、独具匠心的艺术结构“锁闭式”结构。 3、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4、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并且高度个性化。 5、戏剧语言精练简洁、明白晓畅,具丰富的潜台词。,序言,就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这一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 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到会致辞 ,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于涉”的意见 ,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含义比较

10、宽泛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 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时发表祝词,并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序言,80年代的文学历史充满了过渡时期的特点:新的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规范诞生以前必然会经历的痛苦的文化蜕变和自我斗争 从“伤痕文学”起,每一次新的创作和理论的探索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响甚至争论 总的说来,8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序言,第三阶段:90年代 80年代是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最为活跃的时期,但进入90年代以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种原因构成了对知识分子的严峻考验 客观上难以维系以启蒙主义和精英意识为中心的知识分子话语权力

11、 主观上也开始反省自身的精英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心态浮躁和价值虚妄的缺陷。 90年代初基本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序言,与“共名”对立的概念是“无名”,所谓“无名”不是说没有时代主题,而是指一个时代并存着多种主题,文化工作和文学创作都反映了时代的一部分主题,但不能达到“共名”状态。(如30年代的文学状况) 考察90年代的文学不难发现它所含有的“无名”特征 首先是80年代文学思潮线性发展的文学史走向被打破了,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 其次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变化,

12、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立场。 其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心理空间方面和写作实验得以实现。,第一章 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一、50至70年代的文学环境 当代文学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上基本方针对“国际革命文艺”、尤其是苏联文学的翻译、评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以时间而言对外国文学的有限度的肯定大体限在19世纪以前的文学;以创作方法而言,则“现实主义”是一个衡量的标尺;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所谓“现代主义”,和具有近似思想艺术倾向的作家作品以及苏联文学中离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线的创作,被作为反动的或腐朽的思想艺术倾向而加以否定,他们的作品也没有得到翻译和介绍。,第

13、一章 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五六十年代逐渐走向文化上的自我封闭。到了“文革”前夕那种与过去的“旧文化”“彻底决裂”的思潮,已经弥漫开来,激进派在空白的地基上创建“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乌托邦冲动开始付之实践。,第一章 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二、作家的整体性更迭 4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家迅速“边缘化”,延安文学传统的作家,进入本时期文学的中心位置。边缘化的几种情形: 一是,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沈从文、钱钟书、废名、穆旦 ) 二是,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范的距离和冲突,或放弃继续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的感召,以适应、追赶时势,企望跨上新的台阶(曹

14、禺、老舍 ) 三是,在50年代的政治、文学批判运动中受到攻击而罹难,被拒斥于文学界之外的作家(胡风、路翎、鲁藜、牛汉、绿原、吕荧、冯雪峰、艾青、丁玲、萧乾、萧军、吴祖光、穆旦、施蛰存、傅雷 ),第一章 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三、“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首先,从作家出身的地域,以及生活经验、作品取材等的区域而言,出现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中原的转移。 第二、对于这一时期“中心作家”的多数人来说,文学写作与参加左翼革命活动,是同一事情的不同方面。文学被看作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第三、这一时期作家的文化素养,与“五四”及以后的现代作家有着不同的侧重。,第一章 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四、矛盾与

15、冲突 50到70年代,发生在中国文学界的全国规模的批判运动有: 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年)对武训传的批判,在理论上涉外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历史”不同阐释的合法性,二是文学创作的“修辞”性质和作家的“虚构的权力”。 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19541955年)。 3、对胡风集团的批判(1955年)。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出 5、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6、文艺政策的调整 7、“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第二章:文学的现代性实验,这一实验发生于建成国初期即19491955年,实验的性质是文学现代性的探索,其特征:对现实与未来关怀的不确定性。

16、第一节:颂歌与狂欢 1、建国初期文学的特征:即文学的现代性:文学对现实和未来关怀和混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第二章:文学的现代性实验,2、建国初期文学创作面貌形成的原因: 一方面,文学创作的主体由两部分构成:解放区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作家以及共和国培养起来的作家。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继承带有鲜明的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第二章:文学的现代性实验,3、“颂歌与狂欢”的时代文学最核心的观念:“颂歌与狂欢”的时代,指建国初期文学实验的时代,文学的核心观念延续延安传统:服务于政治,服务于现实生活,反映和歌颂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它这是抒情叙事的共同出发点和最后归宿。 其实质:对新生活的歌颂,它开创了一个完整的颂歌时代。,第二章:文学的现代性实验,4、“颂歌”的历史传统: 最早出现在解放区诗歌中。对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歌颂,并将其上上升为对战争指挥者和根据地缔造者的歌颂,这种情感逻辑已基本形成。50年代,这一逻辑发展为“普遍的范式”:对工农兵、党和领袖的歌颂,对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