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31547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课堂PPT)(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划分,这种划分即使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也是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的基本技术要求,从而也是具体研究技术的基本特征的概括性表达。它本身既不是某种研究方式,也非具体的研究技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量的方面和质的方面的探讨,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都承担着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功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代表着不同方法体系的基本技术特征。,(一)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投资分析师使用数学模块对公司可量化数据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对公司经营给予评价并做出投资判断。定量分

2、析的对象主要为财务报表,如资金平衡表、损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 (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性研究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没有或缺乏数量分析的纯定性研究,结论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在进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所要研究的现象的性质;在

3、进行定量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时用到的两种分析方式。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一)联系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定量分析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定性分析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

4、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二)区别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差异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是一种系统性差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与差异。 1.方法论 定量分析主要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更多地采用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定性分析则是人文主义取向在研究方法中的表达,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情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2.研究思路 定量分析常常是对已有理

5、论的检验,研究一开始便具有明确的理论知道特征。以理论为基础决定了定量分析的逻辑的演绎性特征,研究过程往往按从理论到命题、到概念、到操作变量直至具体测量的顺序进行。 定性分析与理论的构建相关联,并不强调在研究开始便具有明确的理论,而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和形成理论,因此定性分析中运用的逻辑方式常常是归纳出来的,也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 3.研究特征 定量分析侧重于对社会十五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强调从统计数据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联。而定性分析则注重于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其资料收集方式大多靠实地研究、

6、深入访谈来获得文字性的描述。,4,均衡分析法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必要抽象。1、均衡与均衡分析:经济学中的均衡:任何一个经济决策者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决策以增加利益时的状态。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在假定各经济变量及其关系已知的情况下,考察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状况的分析方法。,均衡分为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与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则在各种商品

7、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一般均衡分析是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比较周到和全面的分析方法,但由于一般均衡分析涉及到市场或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又是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实际上使得这种分析非常复杂和耗费时间。所以在西方经济学中,大多采用局部均衡分析。,5,非均衡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不相等,也就是说在市场不出清的经济状况下,也存在着广义的均衡状态,即非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状态。非均衡经济理论主要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阿罗、巴罗、克洛沃、贝纳西等。,非均

8、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非均衡理论强调预期的不确定性。这实际上是暗含着这样一个前提,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集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非均衡理论认为,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的情况,包括垄断竞争的情况,因此,应将不完全竞争作为研究的重点。,6,非均衡的主要观点 1、非均衡理论认为信息是不完全的,即获得信息需要花费成本,故不完全竞争是常态。 2、非均衡理论区分计划数量和现实数量。该理论认为,市场出清的状态仅仅表示市场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相等,而有效数量与计划数量不相等。 3、非均衡理论认为在未达到均衡之前也有非

9、均衡交易的发生。价格和数量都能调节市场。 4、非均衡理论认为存量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数量调整信号。 5、非均衡理论认为经济运行有时间滞后现象,滞后的存在加剧了非均衡状态 6、非均衡理论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无可避免。 7、非均衡理论可用于解释经济周期,自愿失业,闲置等现象。,7,1936年凯恩斯通论一书的出版,宣告了均衡与非均衡两种不同理论和方法分庭抗争的开始。凯恩斯的继承者在其后近30年时间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争论,归根结底是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在经济学方法论层面的激烈辩论。,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和方法的争论几乎贯穿了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而且必将继续下去。传统的均衡理论和方法是几百年来历代经济学家不断继承和发展而来的一套体系内容,非均衡理论和方法也正是借助于均衡理论中不少分析方法与研究成果,才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虽然非均衡理论更接近现实生活,但这一出发点却使得它在理论体系的构造与论证方面远不如均衡理论来得严密与完善。何况近年来,均衡理论学家们也放松了一些理论假设,同时在均衡的存在性与稳定性的论证上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非均衡理论和方法还不能取代均衡理论和方法,二者各有千秋,可以互相借鉴,共存于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之中,8,一、瓦尔拉斯均衡体系和凯恩斯非均衡思想 二、非均衡学派理论和理性预期学派均衡观 三、新凯恩斯主义非均衡理论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均衡理论的对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