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4439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舒兰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舒兰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舒兰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舒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所反映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 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C. 青铜器的制造 D. 水利工程的兴修2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农谚反映了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2、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3“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4.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C.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

3、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非常重视祭祀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6“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B反映封建时代人们的安乐和富足C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D“世外桃源”当时只能是虚构的7.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

4、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所用史观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8.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A.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C. “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9.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人为因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

5、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0.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是时间茶(万磅)生丝(包)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5年8019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 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对外贸易出现顺差AB C D11.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

6、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12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3. 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时扮演着清王朝掘墓人的角色。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下列对洋务派所得的“瓜”的最准确理解是A.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 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C.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14马关条约

7、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15.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1619世纪70年代前后,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A都建在南方的通商口岸 B都是私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C都是外国

8、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D说明中国工业文明战胜了自然经济17. 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冰雹无情”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 B. C. D. 18. 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 “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B. “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C. 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

9、业的活力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19.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 土地的使用权 B. 土地的用途 C. 土地的所有权 D. 土地的规模201984年中国农垦第1期载:浙江省黄岩县金清农场土壤含盐量高,历年来柑桔单产徘徊在1000到1500斤之间。去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场平均亩产达到2000斤以上,创本场的历史最高记录。这反映出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C浙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 D.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21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

10、历了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联产承包、大跃进、好莱坞大片、村民自治B中外合资、市场化、文化大革命、南巡讲话C人民公社、互联网、一国两制、三个代表D经济特区、个体户、时尚中国、依法治国22. 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A. B. C. D. 23. 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

11、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下列符合“猫论”的是A. “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B. “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C. “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D.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420世纪50年代,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这从侧面表明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25中共八大召开后,陈云指出:“宁愿慢一点,慢个一年两年”,“稳当一点”。这其实是在A消极抵制“一五”计划B反对冒进

12、倾向C反对公私合营D反对社会主义改造26.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27. “点线面”,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发区 上海浦东A. B. c. D. 28法国总统希拉克说“长城、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篇章,浦东开发也将

13、成为新的历史篇章”,这句话的主要依据是 ( )A浦东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B浦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C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D浦东原来的经济基础差 29.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A. 建立经济特区 邓小平南方讲话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三个代表”理论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D. 扩大企业自主权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0、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你认为这一政策最有利于( )A洋务派 B小资产阶级 C外国资本家 D民族资产阶级31、下列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西洋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