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在成渝经济区崛起作用研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12879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荣昌在成渝经济区崛起作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荣昌在成渝经济区崛起作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荣昌在成渝经济区崛起作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荣昌在成渝经济区崛起作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荣昌在成渝经济区崛起作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荣昌在成渝经济区崛起作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荣昌在成渝经济区崛起作用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荣昌在成渝经济区崛起作用研究【容提要】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之后,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各种因素,它的发展比较滞后,与其它三个经济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荣昌作为渝西川东区域中心城市,肩负着两地资源要素的传递,对于成渝经济圈的发展具有不可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以荣昌近年的发展开来分析其在成渝经济区崛起的作用和意义。【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荣昌 区域中心城市一、成渝经济区的现状、意义以及优劣势分析。(一)发展现状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召开了编制工作会,会议初步讨论成渝经济区,规划将涵盖的15个市和的31个区县,总面积约20.61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98

2、40.7万,GDP总量为1.58万亿元。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规划。2011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图1.1:成渝经济区示意图整个成渝经济区涉及的面积是1.15万,占总面积的37.56%,涉及人口2380万,占总人口的62.5%。它的设立对于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长足意义:(二)成渝经济区的意义1、经济地位上,充当西部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成渝经济区占西部面积的3%、人口的25%、GDP的26%,实力远远高于中西部其他经济圈。有关专家预计,到2020年,成渝经济区GDP总量可以达到4.8万亿元,可占全国GDP的

3、8%,将成为仅次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是最有条件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2、战略地位上,充当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载体。两地将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将有利于川渝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通过经济、产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承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成为承接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载体。3、改革示上,充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是全国统筹城乡的示区,国家在成渝两市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旨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对于探视和解决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具有重大意义。(三)优劣势分析成渝经

4、济区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1、经济的互补性成渝经济圈成渝两市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科技、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对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起着重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水平较高,又是西南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向东可与城市群相接,向南经过西南出海通道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紧密相连,成为西南地区连接华中、华南地区的枢纽,因此两地优势容易形成互补。2、资源的丰富性成渝两地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方面,在我国甚至全世界来看都是 水能资源比较密集的地区,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除石油资 源之外的各种能源都是位居全国前列的。人文景观方面,有壮美的三峡 ,有世界水利工程的奇迹都江堰等,

5、这些都为两地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找到了契机。人力资源方面,是我国第一劳动力大省,人口密度也很大,整个经济区规划人口接近一亿,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两地的发展创造了人力条件。3、工业基础雄厚成渝地区目前拥有在整个西部首屈一指的门类 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的雄厚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 在全国 40个工业大类中, 成渝经济区有 39个, 其中在电子信息、冶金化工、汽车摩托车、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航空航天、铁路交通设备、数控机床、仪器仪表和国防军工等产业具有相当优势, 涌现出了在全国具有优势的工业行业和企业集团, 崛起了一批专业性很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4、城镇空间集中据有关数据显示,成渝两地城镇空间十分密集。

6、2004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及川渝每百平方公里设市城市数量是7个, 而成渝经济区是17个, 成渝是全国以及川渝两地的2.43倍。全国城镇密度是22个/百平 方公里, 成 渝经济区是110个/百平方公里, 川渝两地是47个/百 平方公里, 成渝是川渝的 2.34倍, 是全国的 5倍。密集的城镇布局让经济发展沿着规模化进行。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制约因素:1、川渝分治川渝分治导致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不整合, 导致产业协调配合不够,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在相当长的时期,成渝两市并未凭借地理相邻、优势互补、交通顺畅的有利条件形成密切的分工合作关系,竞争远大于合作,离散远大于聚合。经济上的分离使成渝两市只能孤

7、军奋战,彼此都丧失了很多发展机遇。2、绝对区位优势不够相比于其他三个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处于劣势。西部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和投资环境等各方面都不如沿海地区,人才资源无法有效聚拢,因而本身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3、交通物流遭遇瓶颈目前成渝两地虽然有高速和动车,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比如动车组的车次有限 ,不能满足人口的快速流动 ,并且98元的车费对一 般乘客来说还是过高。另一方面对外交通不畅,成渝经济圈地处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相距都在2000公里以上, 目前连接经济圈与周边区域的快速骨干通道还没有形成, 物流成本高和时间长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4、辐射效应不明

8、显,缺乏强有力的载体城市。目前作为增长极的和两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并不明显, 的经济辐射围还局限于平原经济圈一小时围之, 而的经济辐射围也仅是周边一些区县, 连接成渝两地的川南城市群具有明显的规模较小、等级相近、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的特点, 两市的影响力围还远未强大到在空间上相互重叠或呈连续分布。因此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两地经济的“二传手”,以此达到加起两地发展桥梁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目前两地已开展多方面合作,修建城际高铁来改善交通等举措。但是在这些问题中,最严峻的就是区县经济的动力不足。由于两城市间没有强有力的桥梁,两地辐射效应不强,作为增长极,成渝经济区吸收和辐射功能就不能完全发挥

9、。二、荣昌发展概况继万州、黔江、江津、合川之后,荣昌成为市第七大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给荣昌重新定位:打造全国畜牧产业核心基地和渝西川东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这说明市委市政府对荣昌近年来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具体而言,荣昌的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经济总体实力强。1、经济总体发展趋势较好。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9511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587万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904116万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08万元,增长11.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1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1%,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2、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市荣昌县板桥工业园区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截至09年7月4日,工业园区入驻企业237家,其中建成投产企业178个,是荣昌工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十一五”期间,园区 按照“合理布局产业,聚集产业集群”的原则,重点完善“一区三园”工业体系。预计到2010年,园区将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2亿元,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板桥工业6平方公里,杜家坝工业园1平方公里,广顺工业园1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 30亿元以上,提供

11、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3、农村经济发展富有特色。荣昌为农牧业主产县,常年光热水资源充足,土地、饲料、肥料、劳力、技术资源丰富,境有粮油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园林植物和家禽家畜、淡水鱼类等生物资源160余种。其中粮食品种繁多,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茶叶、桑、水果、西瓜为主,家禽家畜品种41个,以猪、鹅、蜂为主。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7788公顷,粮食总产29.73万吨,粮食作物中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55元。(二)相对区位优势明显。 荣昌位处于成渝两地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毗邻大足、双桥、,紧邻隆昌、江、,处于成渝经济区的枢纽位置;空间资源

12、优势,荣昌中心城区将呈“一带两轴四片”布局;图2.3:成渝经济区“两线”图由上图我们可知,成渝经济区可以分为北线和西线,两条“经济线”中,境的交界处分别为潼南、大足、荣昌。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地发展的几种指标:表2.1:三地各项指标对比表区县指标荣昌大足潼南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59145113地方财政收入(亿元)30.0223.811.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75566135739通过上表我们不难看出,潼南县的各种指标处于最弱的状态,而荣昌县相比之下显得整体实力较强,因此更具有承担成渝经济传递功能的城市。(三)交通发展相对便捷。荣昌位于成渝高速、城际高铁的枢纽,在交通方面占尽优势。既有高速公路、

13、铁路已实现了对荣昌的全程覆盖,同时随着成渝城际铁路2014年通车、到高速公路开建,届时,荣昌到只需40分钟、到只需要20分钟;发达的高速路、铁路网及在建的成渝城际高铁将带动荣昌新的增长点;资源上具有两条中心轴及四大以镇为中心的战略平台,及规划的八大组团,将带动荣昌周边乡村区域联动致富;(四)支柱产业成就特色。荣昌定位于打造全国畜牧产业核心基地和渝西川东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批复,荣昌未来将突出“猪、禽、竹、茶”四大产业。具体而言,就是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大力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五大主导产业。与此同

14、时,将打造四大基地全国生物产业基地、中国西部照明电器基地、中国西部水暖卫浴基地、成渝地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科教文化上,将在南部规划4平方公里的教育区,计划进驻两所大学及一所中等院校;旅游资源上,荣昌历来有“海棠香国”的美誉,将结合周边双河古墓、路孔古镇等文化历史遗产打造具有荣昌特色的旅游文化;在生态上的优势,现目前为止,该县的城镇绿化率为45%,到2030年,城镇绿化率将达70%以上。三、荣昌在成渝经济区崛起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荣昌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地理优势还是整体实力,荣昌都比较符合成渝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条件。因此荣昌的崛起对于加快成渝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提升在成渝经

15、济区中的影响力,扩大主城区的经济腹地,发挥直辖优势,促进川渝合作,协调区域发展,增强西部经济活力,带动西部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成为成渝经济区的一个桥梁和纽带。荣昌作为渝西川东区域中心城市,其定位不仅仅局限在渝区城市群的崛起和发展,还延伸到了以东,与荣昌接壤的地区,荣昌要将承担起辐射邻近的区县的任务。这样一个地位说明荣昌的崛起必然会成为成渝经济区一个十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荣昌通过城镇体系、产业体系的逐步完善,将带动辐射周边地区,荣昌在成渝经济区中发挥的作用也将由极化效应为主向扩散效应与聚集效应相结合转变。(二)充当成渝经济区境的“二传手”。从市直接到区县的两级管理体制,缺乏经济发展的“二级板块”(中间层),主城对其他经济区域的传承帮带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限制。一个区域的发展一定要有重点、有核心、有龙头,这个重点和核心就应该是中心城市。按照目前区域经济学界流行的“城市群”观点来看,的发展必须要有这样的“二传手”,寻求主城与各区县之间的结合点,形成局部围的先发态势,打造布局合理的城市群。从渝西布局来看,承接川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