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2283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吉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吉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 )A.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家庭结构C. 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 D. 大土地所有制开始逐步形成2南宋时期,南方的麦类作物种植进一步发展,不但“有山皆种麦”,而且部分水田也实行稻麦轮作一年两熟。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局变化影响农作物分布 B. 对外贸易推动小麦种植C. 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D. 小

2、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3.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工部移文地方官,要教民植棉法,额外“益种棉花,率蠲其税”。第二年,明太祖谕令户部,山东、河南农民在洪武二十六年后新种桑枣果树,一律不起科。并规定,不种桑者,交绢一匹;不种麻者,交麻布一匹;不种棉者,交棉布一匹。明太祖的这些规定( )A. 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 B. 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C. 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 D. 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4. 某同学搜集到明代的土地登记簿“鱼鳞图册”,册中将土地山塘挨次排列绘制成图,标明所有人、四至等信息,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该图册是( )A. 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主要依据 B. 明朝政府奖励垦

3、荒的证据C. 明朝为限制租佃关系的发展而公布的地契 D. 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5. 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的( )出处铭文元和四年壶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永和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展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延熹钟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A. 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B. 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 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 D.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6“(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

4、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 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 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 D. 机户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曾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落模工艺。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进入鼎盛时期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类似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汉代甘肃西部存在养蚕业与缫丝业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

5、乐佣”和“骑驼乐舞三彩俑”。说明唐代已经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南海号”是一艘南宋初期的古沉船,整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中国古代造船业始终领先于世界A. B. C. D. 8. 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从事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宋代工匠服官府差役,付给一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这表明( )A铸钱作坊带动了生产领域的流通B宋代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C官营手工业体系在宋代已经瓦解D唐代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低于宋代9. 易系辞下:“包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

6、易而退,各得其所。”三国谯周古史考:“神农作市,高阳氏衰,市官不修,祝融修市。”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古代的“市”起源悠久 B神农时官府已开始垄断商业C“市”被限制在固定的区域 D当时的“市”并无时间限制10. 宋金在边境设立交易场所,即榷场。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一定限制。据此可知( )A宋朝与金之间边境贸易频繁 B商税成为宋朝国库重要来源C两国民族融合趋势逐渐加强 D宋金贸易受到政府严格管理11. 北宋政府曾专为城市居民单独造户籍,即坊郭户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其税种也多样,比如宅税;地税,指城市店宅

7、地基税,以及临时摊派,这些税种都以货币形式征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坊市制度得到恢复巩固B战争频繁影响税收政策 C中央政府强化人口控制D经济发展催生制度调整12. 明清时期商帮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文化和伦理精神。譬如,徽商“贾而好儒”,促使了自身直接攀援封建政治势力,与封建宗族势力结合,把“贾为厚利,儒为名高”作为“亢吾宗”“大吾门”的手段。从社会发展来看,徽商的“亢吾宗”“大吾门” ( )A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B扩大了伦理的政治影响C大幅度提高了徽商的政治地位 D强化了宗法制度的影响13. 荀子富国中说:不知道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就会使人民贫穷;人民贫穷,农田就会贫瘠、荒芜;农田

8、贫瘠而且荒芜,那么生产的粮食就达不到正常收成的一半。这样,即使国君大肆侵占掠夺,得到的还是很少。材料内容反映的荀子的根本意图是( )A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B要求统治者减轻对农民的剥削C要求统治者勤俭节约 D富民以保证统治者的剥削利益14. 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赀,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 )A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C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 D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15.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

9、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结论难以成立 D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16. 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

10、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17.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 引发圈地运动,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 B. 引发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C. 促进了西欧社会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动 D. 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8.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

11、住民遭到殖民者的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大陆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19. 电影哥伦布传主题曲1492,征服天堂(节选):理想让我们坚强/冲破黑暗的阻挡/理想让我们坚强/绝不放弃希望/深邃的时空里/生命的光芒。下列对其解释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 天堂:哥伦布心目中的天堂是美洲新大陆 B. 理想:哥伦布远航最大的理想是寻找黄金C. 希望:航海造船等技术进步使他看到希望 D. 光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贡献永放光芒20.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

12、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两次鸦片战争激发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展 B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 D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两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1. 下图是英国不同时期的煤炭产量(万吨)数据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工业革命对煤炭需求大增B具备技术创新的能源条件C制度变革改变了生产方式D理性主义影响了消费理念22. 1851年“水晶宫”在英国的伦敦建成,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英国建筑奇观之一;1889年埃菲尔铁塔在法国的巴黎建成,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曾是世界

13、上最高的建筑物。据此可知( )A当时钢铁业是两国支柱性产业 B两者是工业竞争和军备竞赛产物C两者体现了生产和艺术的结合 D两者的实用价值大于其艺术价值 23. 1801年,美国发明家伊莱惠特尼在制锁中采用标准化零件,保证零件可互换,后推广到枪械生产中,促进了标准化生产的模式。此生产模式( )A制约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B加强企业对生产的垄断C加剧了市场的激烈竞争 D适应了企业规模化生产24. 首流行于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我们聚集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歌中反映的现象( )A. 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处境 B. 说明英国国际贸易遭遇到严重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