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227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2,提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私营经济又重新崭露头角,现在私营经济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经济,并继续发展。 有人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既然现在允许发展,当初何必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有无必要?,3,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 一、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把握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认识和掌握党关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政策、基本经验和意义,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三、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

2、立的重大意义。,4,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5,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6,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新中国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敌视新中国, 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百废待举。,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7,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界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

3、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8,2.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社会。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是进入社会主义的中介和桥梁。,9,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 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半社会主义性质;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

4、过渡形式),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10,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中,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占很大比重,再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有成份,这样就造成私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但由于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因此,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11,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12,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有人认为国外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这是不对的。,13,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特征 新

5、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这个政权既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也不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由于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此,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因素。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14,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特征,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此,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文化。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里既具有社会主

6、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其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被削弱、被限制。最终,在条件具备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就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15,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建国初期的设想:“先建设,后改造” “三个五年计划” 所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没提社会主义目标。,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6,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

7、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17,七届二中全会当时提出了两个转变:“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设想。 到1952年9月,毛泽东同志等开始改变这一设想,从先搞工业化、再搞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两者同时并举。,18,1952年,中国情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占主导地位。 第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并暴露出与大规模国家建设

8、要求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第三,在农村,土地改革后开始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探索 第四,计划经济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能较快地实现国家工业化,19,第五,“三反”、“五反”斗争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使毛泽东和党中央产生了在“三反”斗争胜利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意向。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第六,初步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 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意识形态基础。 最后,从国际环境看,东西方冷战,帝国主义仇视中 国,社会主义国家同情中

9、国,苏联能够援助中国。,20,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一五”计划的方针和任务的时候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到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表述。,21,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要转变为社会主义,毛泽东曾设想,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发展新民主主义,大约估计二三十年,认为只有实现了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的集体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经过相当长的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然后再进入社会主义。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提出过渡

10、时期总路线,加快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1953年12月,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22,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和准确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个是

11、工业化,一个是三大改造。工业化称为主体,三大改造称为两翼(一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一翼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毛泽东两次修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二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24,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25,第一,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性社会。 第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

12、并举、互相促进的路线。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离开了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就失去了意义。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显然是和当初先建设后改造的思路不同的。,26,第三,规定了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任务 第四,在实现过渡的时间安排和步骤上,总路线强调了两点:一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完成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即从1953年起,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二是要“逐步实现”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即有计划、有步骤的,由低级到高级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27,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为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要同时并举

13、,1)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进行;,28,2)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29,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了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4)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30,总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认真分析中

14、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际和借鉴苏联的经验而提出的,体现了中共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可以说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同时,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充满的蓬勃向上的生机,也鼓舞和感染了全国人民,使之向往共产主义的美好明天!,31,4.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不到具备了政治经济上的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应该轻易谈转变,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1952年:现代工业总产值中 国营经济56% 国营批

15、发营业额占全国的 60%,32,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老解放区,农业互助组-初级合作社转化; 互助合作抵御自然灾害、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两极分化、加快机械化进程,33,工商业也开始出现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34,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国际因素。,苏联的成就 帝国主义的威胁 社会主义国家的活力 世界形势的和缓,35,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6,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16、道路,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7,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互助合作,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38,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土改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倡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39,农业社社员庆祝场面,40,(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引导、说服、教育农民 自愿,41,(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与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占农村人口的60-70),团结中农,对富农从限制到逐步消灭。-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42,(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