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五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224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五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市五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市五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市五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市五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五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五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辽源市五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说 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选择题)1、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60分)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2、随纬度变化的分布图”完成1-2题。1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A. 由南向北递减 B. 由北向南递减C. 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D. 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火山爆发 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A. B. C. D. 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根据下图回答3-4题。3.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4.上图B(北半球)中P地的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

3、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5-6题。5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反气旋 D. 暖锋6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 阴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 D. 暖锋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读桂林山水景观图回答7-9题。7下列四类外力,为塑造桂林山水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A. 冰川侵蚀 B. 海浪侵蚀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8漓江水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 地下径流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地表径流9桂林

4、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季节性 D. 开放性下图示意某河流的“V”型河谷形态,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图示意的“V”型河谷,最常见于河流的( )A. 入海口段 B. 下游河段 C. 上游河段 D. 中游河段11作用于“V”型河谷的力主要是流水的( )A. 下蚀和溯源侵蚀 B. 侧蚀和堆积 C. 侧蚀和溯源侵蚀 D. 下蚀和堆积第3l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年8月6日7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三区)开幕,闭幕式于北京时间8月22日7时开始,据此完成12-13题。12里约奥

5、运开幕时刻,当地区时为2016年8月( )A. 5日20时 B. 6日18时 C. 7日18时 D. 7日20时13里约奥运会举行期间,北半球各地( )A. 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B. 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C. 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D. 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14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重熔再生 B. 冷却凝固 C. 变质作用 D. 外力作用15主要由图中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 长江三角洲 B. 东非大裂谷 C. 喜玛拉雅山 D. 维苏威火山16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的基本特点是( )A. 冬春多 B. 春夏多 C. 夏

6、秋多 D. 秋冬多17针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应采取的措施是( )A. 修建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人工降水读图完成18-19题。18图中从M到N反映的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B. 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9形成上述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 土壤 B. 地形 C. 水分 D. 热量如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20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 B. C. D. 21图中与人造烟幕防霜冻的原理相吻合的是( )A. B. C. D.22读所给甲乙

7、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B. 冬季时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C. 处气压比处高,比乙高 D. 乙地近地面气温较甲低23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读“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24题。24该山地可能位于( )A.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B. 北半球温带地区C.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D. 南半球温带地区25当地球公转位于近日点时( )A. 北半球进入夏季 B. 我国的河流流量较大C.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D. 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流量较大26不符合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

8、系 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 地质构造、褶皱、向斜 D. 洋流、寒流、西风漂流2016年11月21日,京城迎来入冬后第一场降雪,伴着寒风,小雪很快洒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据此完成27-28题。27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 )A. B. C. D. 2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 )A. B. C. D. 读下图,回答29-30题。29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 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C. 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30板块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同的地貌,下列地貌中由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是( )A. 马里亚纳海沟 B. 喜马拉雅山脉C. 东

9、亚岛弧链 D. 东非大裂谷第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0分)31(每空一分,共9分)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_,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的昼夜情况是_。(2)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_移动。(3)甲点在赤道,乙点在40N,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点,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4)甲点的昼长是_小时,日落时间_点。(5)此时长春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32(每空一分,共13分)下图为“某日某时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从气压状况看A为_中心,此时,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_。(2)该图表

10、示北半球_(1月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此季节丙地盛行_风(风向),该地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该图所示季节南亚盛行_季风,成因是_。(3)上图中甲地的自然带是_,常年盛行风向是_,该自然带若分布在大陆东部,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下图中的_(填序号)。(4)下图中,代表乙地气候类型的是_(填序号),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成因是_。33(每空一分,共8分)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A处的岩石中找到了古生物化石,该处岩石按成因分类应属于_岩。(2)图中字母B处的地质构造类型是_,地貌形态是_,地貌形成的原因是_。(3)在A、B、C三处的地质构造中,有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11、_处,有利于储存石油、天然气的是_处。(4)在图示区域进行修路、修建水库大坝等工程建设需要避开_处,原因是_。34(10分)读下面“印度洋洋流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此洋流图判断为北半球_(季节),洋流是_,是_。(2)同纬度的A、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_,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附近有_经过。(3)此时,若一艘油轮经过印度半岛南端附近海域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在洋流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向_方向漂流。洋流对石油污染所起的作用是_(2分)。(4)在南太平洋上,世界著名的渔场是_,成因是_。参考答案1D2B3C4A5A6B7C8D9B10C11A12A13D14C15A16C17C18A19D20D

12、21C22A23B24A25D26B27B28A29B30D31(每空一分,共9分)(1)夏至日, 极夜。(2)2326N(北回归线), 南。(3)乙,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12, 18。(5)昼长夜短(昼最长,也最短)32(每空一分,共13分)(1)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2)7月东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西南风(4)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33(每空一分,共8分)(1)沉积 (2)向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B A (4)C 断层地带,地壳不稳定34.(每空一分,10分)(1)夏季 西风漂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3分)(2)A (马达加斯加)暖流(2分)(3)东 加快石油泄漏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