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灯光照明复习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1098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灯光照明复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1、 电视照明的任务一、在前期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二、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四、再现环境气氛与强调时间概念五、戏剧表现的需要六、视觉语言修辞的需要2、 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一、电视照明的时限性:在一定的时限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二、电视照明的可塑性: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三、电视照明的纪实性:电视照明追求自然光线效果 四、电视照明的体现性:对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3、 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异同同:表现手法上相似、相同。 异:一、亮度比和光比的要求不同材料不同,对宽容度、亮度比

2、的要求也就不一样。电视最大亮度比只能达到30:1,其光比控制限定在2:1或不超过3:1,从而获得最佳画面效果和被摄体暗亮部的层次,而电影的亮度比可达到100:1,光比控制可达到7:1。因此在照明中量光、测光、布光也就有根本上的不同。二、多机连续拍摄和单机分别拍摄在布光要求上的不同 多台摄像机要从不同角度上同时拍摄,因此照明的设计要考虑到摄像对任何角度拍摄时都能适用。但是灯光却不能照顾到各个角度,因为照明位置总是以上一个摄像机位决定的,所以在质量上要有所妥协。三、多种体裁照明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 电视照明包括电视剧照明、演播室照明、电视专题片照明、电视新闻片照明等,在灯光配备上与电影照明区别较大

3、。四、实景照明与棚照明的不同电影是棚照明,而电视更多的是实景照明,实景照明投资少,光效自然而真实,制作周期短,效果自然逊于棚照量的灯光,灯具要求灵活性强、发光强度高、体积小。电视照明,但追求电视节目制作的真实性。 五、素养与适应性的要求不同电视照明人员属于可塑性人才,要适应多样的环境照明,更多情况下是人去“创造”、适应环境。在实际照明工作中,不但要熟练掌握电视艺术片照明,还应熟练掌握专题片照明和新闻片照明。大场面应具有“调度”众多灯具的能力,新闻片、专题片小场面要做到一灯多用,在保证纪实性与时效性的同时,尽量保证照明效果。 4、 光线的性质与方向性质:1、硬光:晴天的太、以及聚光灯、泛光灯等直

4、射人工光,都是硬光源。硬光源发出的光照充足,方向性强,使被摄体上反光与耀斑强烈,产生边缘轮廓清晰的阴影,形成高反差的影调。硬质光源对物体造型和立体效果的塑造力强。当反差过于强烈的时候,会超出电视对亮暗比的宽容度,抹淡被摄体细节,质感表现欠细腻,减少层次。2、软光:受云雾遮挡的日光,各种环境下的漫反射光,直射光源前加上柔光器形成的光,都是属于软光,也可以称之为散射光。软光照射的面积大,柔和均匀,没有明显的方向性,物体产生微弱的阴影,或者根本没有阴影,反差也很小,能使物体产生平滑连续的表面,明暗部的质感都得到表现,色调层次丰富。方向:1、顺光:当我们面对被摄体拍摄时,从摄像机方向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

5、线称为顺光,又称“正面光”。2、侧光:前侧光(45度侧面光)被摄体产生丰富的影调层次,对被摄体的立体感、轮廓形态和表面质感表现得比较好。正侧光(90度侧面光)被摄体明暗对比强烈,产生的照明效果具有戏剧性。 3、侧逆光:指从摄像机前方,被摄体背后一侧照射的光线。在这种光线照明之下,被摄体受光面积很小,绝大部分都处于阴影中,形成局部轮廓光照明,这对表现景物的轮廓特征和物体与背景的区别很有效,是形成剪影效果的理想光线。 4、逆光:指从摄像机正前方,被摄体正后方照射的光线。在逆光照明下,被摄体只有边缘部分亮形成轮廓光效果,这对表现景物的轮廓特征及把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背景区别开来极为有效。5、 光比以及

6、应用重点光比定义:主辅光光位、亮度、人物面部的受光面有一个亮度变化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光比,或者说,两只用来照明某一被摄对象的灯光,就其产生的总效应来说,它们之间的强度差。(通常,形成光比的两种光线,就是补光和主光)过高有耀眼光斑 过低有黑色拖尾现象注:光比的意义和任务相同,同时,大光比和小光比的运用自己领会。6、 照度及平方反比定律照度:物体表面受照射后每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1、照度大小与光源发光强度成正比,在距离不变时,光源越强照度越大。2、物体表面照度大小与光线投射方向有关,越垂直强度越大。3、在点状光源条件下,物体表面照度的大小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依平方反比定律。照度定律:

7、照度=发光强度/距离(M)2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只适用于人造点光源。根据平方反比定律:如果把灯放远2倍距离,则光强度只有原来的1/4;如果将灯移近到一半距离,则光比原来亮4倍。7、 发光强度光源在某一特定方向单位立体角(每球面度)辐射的光通量的多少,也就是说光源向空间某一方向辐射的光通密度,是光功率的空间密度。通俗地说,就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的强弱程度。一个40W白炽灯泡的光强35CD。8、 IREIRE是一个在视频测量中的单位 ,亮度电平 1)IRE等级CCD摄影机的视频输出最大振幅一般设置在100IRE或者700毫伏,一个100IRE的视频表示可以完全驱动一个监视器表现最好亮度和对比度的优质影像

8、,只有50IRE的视频表示只有一半的对比度,30IRE或者210毫伏表示只有原始振幅的30%,通常30IRE是最低的表现可用影像的数值 2)反射比目标的反射比和背景能彻底改变测量的结果,一个有100%反射率的目标平面上能产生比只有1%反射率的目标高出100倍的光线。 9、 摄像机灰度片、色温片的设置灰度片的设置: Clear:在阴天或者阴影下用1/8nd :在清晨或者不强烈的下午用1/16nd:在上午活下午下用1/64nd:在雪天等高亮光环境下用色温片(日光、灯光)的设置:(标准的日光色温为5400K,灯光色温为3200K)3200K-偏红偏黄的光照环境用这个。5600K-正常日光或者室日光灯

9、环境(和3200比这种光偏蓝)。5600K+灰片-晴天日光比较强的时候使用。 一般除上面3档外还有一档,有可能是星光效果。 10、 电视照明光线的特点 快、准、稳、匀11、 摄像机的测光方式:平均测光(点测、偏重点、区域测光)平均测光,就是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亮度值,以其结果作为曝光的计算基础。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

10、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12、 摄像机与人眼的区别一、摄像机的亮度适应围比人眼窄得多二、人眼有立体视觉,而摄像机无立体视觉,但视域较宽广三、人眼具有视觉守恒特性,摄像机对色温变化敏感13、 色后像现象是人眼色彩适应的一个特征。当人眼观察某一有色物体时,令其将视线由被观察的有色物体表面离开,人眼会不可避免地在一个短时间把这一个物体的补色“残像”保留。14、 色觉守恒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下,人眼不会由于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而改变对这一物体的原有色彩的印象和记忆。也可以说,照明条件发生了变化,但人眼却未察觉到物体表面的色彩出现了差异。15、 反光板的基本类型(单向反色 双向)柔和反光

11、式反光板,光源性质属于散射光,照明效果平涂柔和,无明显光线投影,物体表面层次再现细腻,光线散射照明的面积较大,人们称柔和反光式反光板的光是软质光;单向反射式反光板,光源性质属于硬质光,由于使用的反光材料不同,使它对接受的光线大部分能反射出去,如同平静的湖面产生的单向反射光一样,这种反光板照明投射的距离远,被照明的物体表面有明显的投影。 16、 光线轴线的运用1、时间的选择1)不可替代:一天中时间变化最快且十分不稳定的时间是日出前、日落后和太阳初升、太阳欲落的时候。2)可替代:上午各时段,下午各时段,以及太阳初升前以及太阳落下后。2、补拍与错位第一,时间的对应;第二,光线方向的统一;第三,入射角

12、的大小一致;第四,反差与亮度的协调;第五,受光面与阴影面比例的把握。3、越轴与合理越轴越轴即人为背离轴线规律,造成视觉上的不适和方向上的相反变化,以及光线方向的“摆动”。合理越轴是使画面中镜头、光线方向、角度在轴线两侧的来回变化尽量变为合理,在跳跃幅度较大的两个镜头中间加入一个中性即过渡镜头加以缓和。可以获得以下效果:1)场景由封闭式结构转变为开放式结构;2)增加镜头的视点,开拓观众的视野;3)追求全方位立体的现场表达方式;4)场面调度更富连续性,能形成流畅的视觉语言;5)多角度不同照明状态下展示被摄体,具有“全描”效果。 17、 色温平衡一、色温平衡有三方面含义:一是指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要求的

13、色温相一致;二是在同一场景中,要保证所有光源色温一致性。三是日光下被摄体亮部的日光色温与暗部的灯光辅助光色温一致。 二、平衡色温的方式: 1(1)将光源色温调整到摄像机色片的标准上,也可以将摄像机色片调整至现场光源色温的标准上。(2)在现场使用光源色温调整白平衡。 2(1)灯光前加升色温的蓝色滤色片,简单易行,但灯光损失大;(2)在自然光入口处加用降色温的橙红滤色片,人为降5400k到3200k左右,但适合较小场景。 3给辅助光线的光源提供标准升色温蓝滤色片。一般每套电瓶灯都有标准升色温蓝滤色片。18、 色彩的基本特征:(色别、饱和度、明度)色别:(色相、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性,说明色

14、光种类。或者彩色与消色之间的区别。 在艺术创作中,人们常将色分为两大类,即暖色调和冷色调。所以,色别也称为色调。明度:(亮度、明暗度)同一色别由于光线照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明暗程度。 即色别的相对亮度。运用:在电视节目创作中,色彩的明度控制与变化是依据主题容的要求变化而变化的。例:以抒情写意的喜庆吉祥、轻松愉快为主的题材,色彩的明度宜大;以庄严肃穆、凝重深沉为主的题材,色彩的明度宜小。饱和度有时也称为色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也可以指某种色别的颜色与相同明度的消色差别的程度。如果一种色别颜色中所含彩色成分多、消色成分少,该色别色彩就饱和;反之,如果所含彩色成分少而消色成分多,色彩就不饱和。1

15、9、 光线影调(高调、中调、低调)(118122页 136页)平调照明可以使画面取得高雅、明净、单纯的效果,使人物黑色的头发、眼睛、鼻孔、嘴角引人注目,得到强调。高调画面一般以浅色影调为主要基调。其中最富表现力的是深灰色调,深灰调子越小,画面调子就越高。具备深色调与大面积亮色调的对比的画面,才能称为高调画面。1) 反映的人物,要符合其职业、年龄、性别特征。如拍摄医务、科研人员、妇女、儿童等,衣服为浅色。2) 背景光一般要求超过人脸的照度一倍左右,以白的背景突出形体的轮廓线。3) 画面要求简洁、清晰、明朗、干净,背景光要求柔、匀、细。4) 曝光要稍加一点。轮廓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1)轮廓光照明常常产生低调照明效果,能给人以庄重、肃穆、黄昏、安适、忧愁、悲怆之感,还会有神秘感。2) 低调画面大体有两种:软低调与硬低调拍摄低调画面应注意:1)人物衣服的色调应以灰色、深灰色为佳,在画面中体现层次。2)低调画面拍摄要同被摄人物的职业、性格、情绪和作者的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