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四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0137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四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四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四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四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四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四模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四模考试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7届高三四模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2、、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

3、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

4、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

5、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

6、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B. 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C. “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D. 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B. 中国家

7、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的家风。.C. 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D. 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B.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

8、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C.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D. 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答案】1. B 2. C 3. D【解析】试题分析:1.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第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区间“第二段”,B项“源头”错,原文是“最早又最可

9、信的一段记载”。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总结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从选项来

10、看,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筛选能力,依据应在文中。B项,家训的体现形式是在“日益丰富”,从口头到书面,多种形式并存,并不是除旧布新的“更替”和“演变”。答题时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强加因果。钱氏家训的制定与传承并不

11、是钱氏家族后代人才辈出的充分条件。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苦恼王蒙 当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先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抄到稿纸上。抄了改,改了勾掉,勾完恢复,然后撕掉稿子寄出以后,得到回音以前,他好像得了热病。 他想起他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又矮又胖,说话是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每句话都那么高明,那么权威。“是不是先搁一搁?”这话就意味着稿子的死刑。“我们认为有修改的基础”,遥远的希望闪着光,曲折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准备留用”,从

12、此开始了折磨人的焦急等待。而最可怕的是甚至在通知你“已经发了”之后,仍然可能抽下来搁一搁,而这“一搁”,也许意味着永久。 他想起他的恩师,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老作家郑之泰,他第一次见郑之泰的时候,“郑老”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老作家一面咳嗽,一面称赞他“能够写”,“我知道,你是能够写的你能够把那种最微妙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你能够成功读者会爱你的但写作仍然是一件苦事情,你现在还想不到,这有多么艰苦”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当时,二十二岁的金永不明白为什么老作家的语气里流露着感伤,但他的心深深地被那种父辈的情谊打动了。三十年后,在看到钱莉莉缭乱的小说稿桦树林以后,他的眼睛里也涌出了同样的

13、泪。 他这才明白,他的泪水既是为了钱莉莉的鲜花露珠似的才华,也是为了他看得出来这才华离真正的成功、成品、成就还遥远。让一个有着鲜花露珠似的才华、自负而又敏感、幼稚而又狂热的女青年去走这一段从小小的才华到真正的成果的路,他实在不忍得。而如果是让她独自去摸索,去沿着这崎岖的山径攀援,那简直是残酷。 哦,才华!这令人战栗,令人苦笑,令人飞扬又令人大哭失声的字眼!它是财富,它是灾难,它本身就是辛劳和血汗,永远的不安宁,偶有的微笑,和常年的灼人的痛苦! 所以金永不忍心说任何年轻人有才华,他怕毁了年轻人。他宁愿点燃自己的心做灯,为他们烛照。而才华的特点偏偏是要自己闯,哪怕鼻青脸肿,赴汤蹈火! 他能不流泪吗

14、? 金永还体味到了这泪水里包含的欣慰年轻人不断地冒出来了嘛!欣慰后面却好像有一种催促,一种莫名的、却又是分明无可逃避的惶恐年轻人起来了,他呢?原来他也已经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 他现在已经比当年的郑之泰还要大一岁了,这是真的?但他的头发还是黑的,看来郑之泰有点未老先衰。三十年前,他觉得郑之泰是老头,他怎么没有想到如今自己也已经“老”了呢?. 看过手稿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与钱莉莉交谈。说服钱莉莉是不容易的,问题还不在于青年人常有的骄傲,可叹的是她那种执着,当钱莉莉用一两句尖刻而又大而无当、不负责任的话把他苦口婆心的“辅导”否定掉的时候,他气得真想动手把自己揍一顿。 终于

15、,她听了他的,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当她一旦接受了他的指点以后,桦树林的面貌是怎样地焕然一新了啊! 金永提着提包回家。提包里有载有桦树林的大型文学期刊。他的提包变得暖人而且活泼,他的步伐变得活泼而且有力。他的眼前一会儿是郑之泰的白发,一会儿是钱莉莉的青丝,一会儿是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当他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删去以后全文会更加隽永和谐。但他在作品排成铅字以前硬是没有想到,硬是没有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他的脸红了,他的心痛了,他算什么“老师”哟,钱莉莉称他做老师呢! 回家以后,爱人告诉金永,钱莉莉来过,并且留下两瓶小磨香油,一瓶广东腐乳。 “小磨香油?”他茫然莫解。 钱莉莉留下了字条,字条上说: 金永老师: 桦树林的发表,多亏您帮忙。您为我的稿子奔走的情形,编辑部已经透露给我了。一点小意思,聊表寸心,请笑纳。您有什么事需要我给办的,亦请尽管吩咐,过几天来看望您。 莉莉这这是怎么回事?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字条。打击是沉重的。(选自1983年北京文学短篇小说选)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桦树林发表时,想起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