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原理与危化品安全管理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5309675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X 页数:99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原理与危化品安全管理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安全管理原理与危化品安全管理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安全管理原理与危化品安全管理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安全管理原理与危化品安全管理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安全管理原理与危化品安全管理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原理与危化品安全管理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原理与危化品安全管理精编版(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管理原理与安全管理技术,目 录,第一章,安 全 管 理 基 本 原 理,(一)系统原理 1、概念: 系统原理是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2、系统原理的基本特征,具体内容,目的性,整体性,层级性,每个系统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目的 明确是系统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反之,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 一个系统通常只能有一个目的。,目的性,层次性,每个系统都有层次结构,并分解为一系列的分系统。系统的各层次之间,应该职责分明。,局部与整体有着复杂的关系和交叉效应,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并不总

2、是一致的。 管理要有全局观点,从整体目标出发,使各局部协调一致,这是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整体性,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封闭原则,3、系 统 原 理 的 原 则,整分合原则,整,安全是企业整体目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纳入考虑;,分,安全管理须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健全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合,强化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有效综合。,反 馈 原 则,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控制,必然存在着反馈问题。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着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作用,不是各有目的,而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功能目

3、的,所以反馈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面对永远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反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第 一 点,第 二 点,第三点,建立灵敏的 信息接收部门,加强对初始信息的 分析综合工作,实行适时、 有效的反馈,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 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 逝,遂亡一镜矣。,反 馈 原 则,(3)封闭原则,管理系统的基本闭合回路图,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是指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二)

4、人本原理,1、概念: 指各项管理活动都应该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2、内涵: “一切依靠人” “一切为了人”,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3、人本原理的原则,content,能级原则,能级原则认为,人和其他要素的能量一样都有大小和等级之分并会随着一定条件而发展变化。它强调知人善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把人的能量发挥在管理活动相适应的岗位上。,不同能级,配备 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员,决策层:制定决策,管理层:按照决策,发出 管理指令,执行层:执行管理令,调动人、财、物,操作层:完成各 项具体任务,稳定的管理能级结构图,能级原则在管理中的表现,指挥人员,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和

5、出众的组织才能,善于识人用人,善于判断决断,有永不枯竭的事业进取心;,反馈人员,思想活跃敏锐,知识兴趣广泛,吸收新鲜事物快,综合分析能力强,敢于直言不讳,只有求实精神,没有权力欲望;,监督人员,公道正派,铁面无私,熟悉业务,联系群众;,执行人员,忠实坚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善于领会领导意图。,动力原则,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信息的传递所构成的反馈对组织活动发展的推动作用,包括信仰(爱国主义等)、精神鼓励(奖 状、先进称号),及日常的思想工作,物质动力,信息动力,精神动力,三种动力的 综合协调,动力原则在企业运用须注意的问题,个体动力和集体动力的辩证关系,暂时动力和持久动力的关系,

6、各种刺激量 的阈值,M1,M2,M4,M3,3、激励原则,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行动 实现目标 需要满足 产生 激励 新的需要 状态解除,激励过程,(三)预防原理,运用预防原理 的原则,因果关系 原则,偶然损失 原则,本质安全 化原则,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和损失之间有下列关系: 一个事故的后果产生的损失大小或损失种类由偶然性决定,反复发生的同种事故常常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损失。,因果关系原则,技术原因: 装置、机械、建筑设计、防护用具使用等;,管理原因: 作业标准不明确,人事配备不完善,缺乏安全检查制度等;,精神原因: 智力障碍,不良态度,性格缺陷等;,身体原因: 身体缺陷,如头疼、头晕、醉酒、疲

7、劳等;,教育原因: 安全生产知识不足,经验缺乏,无知等;,事故发生的五大间接原因,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如何引发事故,事故的可能和严重程度,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安全 技术 对策,安全 教育 对策,安全 管理 对策,侧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侧重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导 致 事 故 发 生 的 直 接 原 因,要求人们必须做什么;,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隔离,遥控,自动化,断路,绝缘,接地,安全装置,紧急停止,1、生产设备的事故防止对策,非手动装置,双手操作,遮光,照明,改造,加固,变更,劳保用品,安全标志,增加防护强度,换气,2、防

8、止能量转移与人体的措施,(1)限制能量。 (2)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 (3)防止能量积聚。 (4)控制能量释放。 (5)延缓能量释放。 (6)开辟能量释放渠道。 (7)在能源上设置屏障。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 (9)提高防护标准。 (10)修复和恢复。,(1)技术对策 3、消除、预防设备、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 (1)消除; (2)减弱; (3)屏蔽和隔离; (4)设置薄弱环节; (5)联锁; (6)防止接近; (7)加强 (8)时间防护; (9)距离防护; (10)取代操作人员; (11)传递警告和禁止信息。,有施工,必有程序,有作业,必有规程,有失误,必有

9、连锁,有危险,必有标识,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有坑,必有盖,有高台,必有护栏,生 产 现 场 的 控 制 重 点,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教 育 对 策,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 法纪教育,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审查,安全评价,法制对策 法制对策是从属于各种标准的,法制对策还应包含安全管理对策。,在规定的时间,由规定的人员,对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 五查:查思想, 查领导,查制度,查纪律,查隐患。,定期性 安全检查,专业性 安全检查,季节性 安全检查,经常性 安全检查,有组织地安排各级各类管理干部,经常不断地对现场进行巡回式地安全检查

10、,以期消除各种死角,及时全面监控现场安全情况。,机械组:安全操作、安全防护装置等。 消防组:消防重点部位、重点工种及各处消防管理、器材; 作业现场组:作业环境、生产区域地面状态、遵章作业等。,在某个季节到来前,根据此季节对安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预防式的安全检查。如:高温季、雷雨季寒冷季、大风季等。,安全检查常用方式,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 安全第一原则 (2) 监督原则,目标管理法,第 二 章,确认管理法,星级组管理法,5S现场管理法,现 代 安 全 管 理

11、 技 术,1、目标管理:是指根据目标进行管理,即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由美国学者杜拉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60年代后迅速传到全世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一些大型企业中试行,目前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较好效果。,(一)目标管理法,2、安全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是企业管 理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实现的安全生产总目标 然后将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 达到安全生产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目标管理以企业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 各级安全目

12、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企业的全体职工 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 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核心是强 调工作成果,并以实现目标的成果来评价贡献的大小。,3、安全目标管理的特点,(1)目的性。 实行目标管理,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目的、任务转化为全体人员上下一致的、明确的目标,使每个成员有努力方向,有利于上级的领导、检查和考核,并减少企业内部的矛盾和浪费。 目标包含:完成程度、完成期限、完成目标体系的成绩等。,(2)分权性。 随着企业总目标的逐层分解、展开,也要逐层下放目标管理的自主权,实行分权。即在目标制定后,上级根

13、据目标的内容授予下级以人事、财务和对外处理事务的最大限度的权力,使下级能运用这些权力来完成既定目标。,(3)民主性。 目标管理是全员参加的,为实现其目标的体系性活动,由企业领导者制定目标,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然后编制企业目标展开图,层层展开,层层落实,围绕目标值制定主要措施,落实责任者和进度要求,从而形成目标连锁。,4、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从根本上调动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 生产的积极性。 2)有利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有利于改善职工素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 4)能带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有利于一切现代 安全管理方法的推广和应用。,5、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的步

14、骤,目标管理大体可分为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成果评价,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开始新循环等步骤。,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1)安全目标的制定 制定目标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步工作。目标是目标管理的依据, 制定既先进又可行的目标是安全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 目标设立应恰当,不应过高或过低。 制定安全目标包括确定企业安全目标方针和总体目标,制定实 现目标的对策措施三方面内容。 制定安全目标的程序,一般分为三步,即调查分析评价、确定 目标、制定对策措施。 目标的展开包括目标展开的过程和要求、目标的协调与调整、 目标展开图。,(1)安全目标制定的依据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主要应依据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 政策,上级

15、部门的重视和要求,本企业安全生产的中、长规 划,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数据,企业长远规划和安全工作 现状,企业经济技术条件等。,(2)安全目标设定的原则 突出重点:体现安全工作的关键问题,如控制重大事故、职业病的发生等。 先进性:一般应略高于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 可行性:切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全面性:要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全面考虑。 尽可能数量化:便于检查、评比、监督与考核,有利于调动职工努力工作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目标与措施要对应:用具体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 灵活性:要有可调性,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3)目标制定的内容 安全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A)重大事故次数,包括死亡事故、重伤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 大火灾事故、急性事故等; (B)死亡人数指标; (C)伤害频率或伤害严重率; (D)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工作日损失天数、工伤治疗费、死亡 抚恤费等; (E)作业点尘毒达标率; (F)劳动安全卫生措施完成率、隐患整改率、设施完好率等; (G)全员安全教育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等。,(4)安全目标的分解 企业的总目标设定以后,必须按层次逐级进行目标的 分解落实,将总目标从上到下层层展开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