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绪论及生长发育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09457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绪论及生长发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儿科学绪论及生长发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儿科学绪论及生长发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儿科学绪论及生长发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儿科学绪论及生长发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学绪论及生长发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绪论及生长发育课件(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学绪论和生长发育,成都医学院 罗 娟,掌握:小儿体格发育,小儿年龄分期 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了解:儿科学的发展,绪论,儿科学(Pediatrics) 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疾病防治以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医学科学 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预防儿科学儿童保健医学 发育儿科学新生儿医学 临床儿科学围生期医学 儿科学的三级科学:以系统划分,5,儿科学特点,基本特点: 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异差非常大 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 自身防护能力弱 ,基础医学方面: 解剖 功能绪论.docx 病理 免疫绪论2.docx 心理和行为,7,临床方面: 疾病的种类 临床表现 诊

2、断 治疗 预后 预防,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受精卵小儿出生(共40周) 妊娠早期:受精卵12w 最初8周是各器官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 易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致畸,流产,妊娠中期:13w28W 胎儿器官迅速成长,功能逐渐成熟 肺泡结构基本完善,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具有一定生存能力 妊娠晚期:28W出生 肌肉发育,脂肪积累,体重迅速增加,保健原则: 孕母足够营养,保持心情愉快,戒烟酒 预防孕期感染 慎用药物 避免接触放射线、有害物质 产前检查,新生儿期,生后脐带结扎28d 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适应外环境,独立生活 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感染可持续存在影响

3、先天畸形首现,保健原则: 加强围产期的保健 注意护理、喂养、保暖、预防感染 建立新生儿家庭访视制度 新生儿筛查,婴儿期,出生1yr 生长发育最迅速 营养和能量需求较大,产生供需矛盾,易致营养不良和消化紊乱 后半年被动免疫逐渐消失,易患感染性疾病,保健原则: 合理喂养(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断奶) 儿保门诊定期健康检查 按期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意外的发生 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培养卫生习惯,幼儿期,1yr3yr 生长速度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 活动范围增大,接触事务较多,语言,思维,交往能力增强 对各种危险的认识能力不足 从乳汁到普食,易患营养不良和消化紊乱 自身免疫力不够,易患传染病,保健原则: 合理喂

4、养 儿保门诊定期健康检查 按期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意外的发生 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培养卫生习惯,学龄前期,3岁6 7岁入小学 生长速度较慢,稳步增长状态 智能发育更完善:好奇,多问,模仿性强,可塑性大 防病能力增强,因接触面广,仍易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易患免疫性疾病,保健原则: 加强锻炼 定期体格检查 预防传染病,防止意外,学龄期,入小学始青春期前 生长相对缓慢,器官发育接近成人(生殖系统除外) 脑形态发育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一步成熟,可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 发病率有所降低,保健原则: 保证营养,加强体格锻炼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10-20岁) 女:1112岁1718岁:

5、男:1314岁1820岁 性激素作用,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增快,性别差异显著 神经内分泌调节不稳定 生殖系统发育渐趋成熟,中医儿科2400余年(小儿医扁鹊) 19世纪后西方儿科学发展并进入中国 20世纪30年代西医儿科学在我国开始发展 1943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首版问世,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19-20世纪末西医儿科的贡献: 预防传染病死亡率下降 抗生素使用感染性疾病得到较好控制 代乳食品和配方奶解决营养不良 免疫接种和免疫治疗,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我国儿童死亡率的变化,我国儿童死亡率与其他国家比较,目前发展重点: 针对疾病的临床诊治 今后发展重点: 维持和促进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育,培养儿童具备优

6、秀的社会适应能力,病例 8月男婴,体重6.0Kg,身高 65cm,会坐、叫妈妈,刚发烧,测肛温39.5C,少咳 生长发育情况如何?,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生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 发育: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的成熟,生长发育的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神经早,生殖晚)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上下 近远 粗细 简单复杂 低级高级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影响因素 遗传:最重要因素(70%) 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 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 遗传代谢性疾病,环境因素: 营养(儿童时期的重要因素,越小越重要) 疾病(不可忽视的因

7、素) 孕母情况(影响胎儿宫内发育) 家庭和社会环境(最有潜力改善的因素),体格生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 身高(长) 头围 胸围 上臂围 皮下脂肪,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体重的增长:指身体各部分重量的总和,其中骨骼、肌肉、内脏、脂肪和水份占主要成份 生理性体重下降: 3-4天下降3-9%, 7-10天上升 二个高峰: 婴儿期、青春期,出生 : 平均3 Kg 出生第1月:体重增加11.7Kg 出生第3、4月:体重生时体重2倍 12月:体重生时体重3倍 3-12月:年龄(月)9/2( Kg) 1-12岁:年龄(岁)X28 ( Kg),身材的增长:,身高(长): 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

8、和 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身长) 3岁以上立位时测量(身高)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婴儿期、青春期两个高峰,新生儿: 50cm 0-6月每月平均增长2.5cm,后6月平均每月增 长1.5cm 第一年 增长:25cm 第二年增长: 10-12cm 12月时身高:75cm 75cm 212岁身高:年龄(岁)775,坐高(顶臀长):,头顶到坐骨结节长度 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顶臀长) 3岁以上儿童坐位测量(坐高),出生时 :占身长 67 3 岁 : 60 6 岁: 55 14岁 : 53%,指距:,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代表上肢骨的生长 正常指距略小于身高值,头围的增长:

9、,经眉弓上缘、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头一周 的长度 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 出生 33-34 cm 3月 40 cm 1岁 46 cm 2岁 48 cm 5岁 50 cm 15岁-成人54cm,胸围的增长:,平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平绕一周 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 出生 32 cm 头围1 2cm 1岁 46cm 等于头围 1岁到青春前期 年龄头围 1cm,上臂围的增长:,经肩峰与鹰嘴连线终点绕臂一周 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 1岁内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 小于5岁儿童的营养状况: 13.5cm 营养良好 12.5-13.5cm 营养中等 12.5cm 营养不良,皮下脂肪:,通过测量皮

10、脂厚度来反映皮下脂肪 测量部位: 腹壁 背部,身体比例与匀称性:,头与身长比例 头占身长(高)的比例在新生儿为1/4,到成人后为1/8,体型匀称:表示体型生长的比例关系 身高的体重(W/H) 身高胸围指数(胸围/身高) Quetreler 指数 体重(Kg)/身高(cm) x1000 Kaup指数 体重(Kg)/身高(cm)2 x104 年龄的体块指数(BMI/age),身材匀称:以坐高与身高的比例表示,反映下肢的生长情况 坐高占身高的比例由出生时的0.67下降到14岁时的0.53 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软骨营养不良可使比例停滞,指距与身高:指距略小于身高 大于身高1-2cm 长

11、骨的异常生长(马方综合征),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体格生长出现第二个高峰 男孩增长高峰晚于女孩2年,每年增长值大于女孩 女孩在乳房发育后,男孩在睾丸发育后身高开始迅速生长 体重增长与身高平行,同时内脏器官增长,体格生长的评价,资料分析及表示方法: 统计学表示方法(均值离差法、百分位数法、标准差的离差法、中位数法) 界值点的选择 测量值的表示 评价结果表示,体格生长评价: 发育水平 将某一年龄时点所获得的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值与参考人群相比,所得到的该儿童所处的位置即为其生长水平,生长速度 对某一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续性测量 ,将获得的该项指标在某一年龄阶段的增 长值与参考人群值比较即该儿童

12、生长速度 以曲线表示最简单、直观 匀称程度 体型匀称度 身材匀称度,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骨骼: 头颅骨:,骨缝,前囟,后囟,骨缝 出生时稍分开 3-4月闭合 后囟 很小或闭合 6-8周闭合 前囟 1-2 cm 1-1.5岁闭合 前囟大小的测量: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 意义: 前囟早闭或过小 小头畸形等 前囟迟闭或过大 佝偻病、先天性甲减等 前囟饱满 颅内高压 前囟凹陷 极度消瘦或脱水,脊柱: 3个月抬头-颈椎前突(第一个弯曲) 6个月会坐-胸椎后突(第二个弯曲) 1周岁会走-腰椎前突(第三个弯曲) 67岁正式固定三个弯曲,长骨: 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骨干骺端的次级骨化中心按一定的顺序和部位

13、有规律的出现。 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度。,骨龄:通过X线检查,将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密度等与标准图谱加以比较,其骨骼成熟度相当于某一年龄标准图谱时,该年龄即为其骨龄。 婴儿:膝部X线骨片 年长儿:左手及腕部X线骨片,骨化中心:腕部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 10岁出齐 共10个 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年 龄加1 骨化中心生后出现次序: 头状骨、钩骨:3月下桡骨骺:1岁 三角骨:22.5岁月骨:3岁 大小多角骨:3.55岁舟骨:56岁 下尺古骺:67岁豆状骨:910岁,牙齿: 乳牙(20颗): 4-10月出牙 ,3岁前出齐 2岁内乳牙数月龄46 恒牙(32颗): 6

14、岁左右出第一恒磨牙 6-12岁乳牙逐渐被恒牙代替 出牙时间延迟: 1周岁乳牙仍未萌出 3岁前未出齐,乳牙萌出顺序,神经心理发育(熟悉),感知、运动、语言、情感、思维、判断、意志性格 以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为物质基础 出现异常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早期表现,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新生儿脑重达成人25% , 脑细胞数与成人相同但树突和轴突少 而短 神经髓鞘逐渐形成,于4岁完成,脊髓:随年龄逐渐增长 在胎儿期脊髓下端在第二腰椎下缘 四岁时上移至第一腰椎 握持反射于3个月时消失 肌腱反射、腹壁反射、提睾丸反射 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 3-4月前的婴儿肌张力高,Kernig 征阳性,2岁以下儿童Barbi

15、nski征 阳性,感知觉的发育 视感知发育: 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只能看清15-20cm内的事物 2个月起开始有头眼协调 3-4个月喜看自己的手 6-7月目光可垂直反向转动 8-9月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 18个月区别各种形状,2岁可区别垂直线与横线,5岁时区别各种颜色,6岁视深度感觉已充分发育,听感知发育: 出生时听力差 生后3-7日听觉已相当良好 3-4月可转向声源,悦耳声会微笑 7-9月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意义 13-16个月寻找不同响度的声源,听懂自己的名字 4岁时听觉发育已完善,味觉和嗅觉发育: 味觉:出生时发育已很完善 4-5月味觉已很敏感,为味觉发育 关键时期,添加各类转乳期

16、事物 嗅觉:出生时嗅觉中枢已发育成熟 3-4月能区分愉快与不愉快气味 7-8月开始对芳香气味有反应,皮肤感觉的发育: 触觉、痛觉、温度觉、深感觉 新生儿眼、口周、手掌、足底触觉灵敏 前臂、大腿、躯干触觉较迟钝 新生儿已有痛觉,较迟钝,2个月起改善 出生时温度觉灵敏,运动的发育 平衡与大运动: 抬头: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秒,3月时 抬头较稳,4月时很稳 坐:6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坐稳 翻身:7个月仰卧位 俯卧位 爬:8-9月双上肢向前爬 站、走、跳:11个月独占片刻,15个月走 稳,24个月双足并跳,30个月独足跳,细动作: 3-4个月手指可活动 6-7个月换手、捏、敲 9-10个月拇、示指拾物,喜撕纸 12-15个月用汤勺、乱涂画 18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