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版成本会计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0792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311 大小: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财版成本会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1页
上财版成本会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1页
上财版成本会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1页
上财版成本会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1页
上财版成本会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财版成本会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财版成本会计课件(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会计第一篇,湖南工程学院 廖文军 13397526138 ,成本会计的定位,成本会计一方面按照现行会计制度有关规定为企业正确进行成本核算、正确确定利润提供可靠信息,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提供多方面成本信息。成本会计的作用概括为:准确核算成本,提供可靠信息(料、工、费);加强成本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第一章 概 论,第一节成本的含义和作用 一、成本的含义 (一)经济学中成本的含义(理论成本) 成本的经济内涵: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综合。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2、,(二)成本会计中成本的含义(核算成本) 在成本会计中,产品成本是核心概念,产品成本是企业为了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发生的耗费。成本开支范围由国家统一规定。主要包括: 1.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动力费; 2.企业支付给生产单位职工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3.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 4.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5.企业生产单位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设

3、计费和差旅费等。 (包括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废品损失等),二、成本的作用,(一)成本是产品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 (二)成本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 (三)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四)成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预测、决策的重要依据 (五)成本是编制企业内部财务报表的主要依据,三、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一)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控制工资费用 (三)降低材料的消耗 (四)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五)加强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 (六)控制废品损失的发生 (七)控制制造费用和各项期间费用,四、 市场经济环境下对降低成本的认识,从观念上看不能消极的片面强调降低成本,而应树立降低成本要有

4、利于提高成本效益的思想; 从范围上看不能局限于生产领域,而应将视野向前及向后延伸,扩大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采购阶段以及销售阶段和使用阶段; 从内涵上看不能局限于制造成本,而应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和消费者成本; 从时效上看应由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扩展到事前成本控制,从而对降低成本并提高成本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发展和职能,一、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传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45年) 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在传统成本会计阶段,成本会计取得了以下成就: 1.会计核算方面,成本核算方法逐步完善; 2.会计控制方面,形成成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5、; 3.会计理论方面,成本会计著作大量出版。,(二)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以后),1.成本会计的职能扩大; 2.成本会计的方法体系不断完善。 (三)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1.制造环境的变化促使成本会计的方法不断创新; 2.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使成本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博采众长,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二、成本会计的职能,(一)成本预测 (二)成本决策 (三)成本计划 (四)成本控制 (五)成本核算 (六)成本分析 (七)成本考核 成本会计

6、的各项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构成现代成本管理的整体框架。,三、成本会计的任务,(一) 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二) 加强成本预测,优化成本决策 (三) 制定目标成本,强化成本控制 (四) 建立成本责任制度,严格成本业绩考核 成本会计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企业尽可能节约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第三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一、成本会计的工作机构 (一)集中工作形式 (二)分散工作形式 企业应该根据规模大小、内部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以及成本会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从有利于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和提高成本会计的效率出发,确定企

7、业应该采用哪一种工作方式。大中型企业一般采用分散工作形式,中小型企业一般采用集中工作形式,但也可以在一个企业中结合采用两种形式。,二、成本会计人员的配备,(一)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 (二)成本会计人员的权限 对成本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精通业务、保守秘密。 现代成本会计人员应具有经营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为企业提高效益和创造价值。,三、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企业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法规、制度有关规定,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建立企业内部成

8、本会计制度,并认真严格执行,以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制度应有的作用。,成本会计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成本岗位责任制度; 2.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 3.目标成本制定和成本计划编制的制度; 4.成本控制制度; 5.成本核算制度责任成本的制度; 6.成本报表制度; 7.成本分析制度; 8.企业内部价格制定和内部结算制度; 9.其他有关成本会计的制度。,第二章 成本核算概述,第一节 费用要素与成本项目 一、概 念 (一)生产费用 (二)产品成本 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发生的、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制造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费用的总和,称为产品成本。,二

9、、费用要素,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划分为八个要素: 1.外购材料、燃料; 2.外购动力; 3.工资; 4.福利费; 5.折旧; 6.利息支出; 7.税金; 8.其他支出。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费用,耗费了多少,便于了解生产费用的构成和水平,加强生产费用的核算和管理,为企业编制采购资金计划和劳动工资计划提供依据,为企业核定储备资金定额提供资料。,三、成本项目,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划分,可分为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又称为生产成本,按用途可进一步划分为成本项目。工业企业的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废品损失。 生产费用按经

10、济用途分类,能够反映出费用与产品的关系,揭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便于进一步分析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和结构水平,为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四、其他分类,(一) 生产费用按其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可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二) 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要求,一、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一)正确划分经营性支出与非经营性支出的界限 (二)正确划分各期生产经营费用的界限 (三)正确划分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四)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五)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

11、品的费用界限 三、完善成本责任制度,四、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 (一)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1.原材料的验收入库、领用、退库、盘盈盘亏等记录; 2.动力消耗、维修费用及其他费用记录; 3.岗位分配、工时耗费、工资等记录; 4.设备运转、事故、报废等记录; 5.在产品及半成品的内部转移、交库、废品损失等记录; 6.产品质量检验记录等。,(二)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和清查制度,(三)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1.单位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等消耗定额; 2.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定额,产品包装、检验人员定额; 3.单位产品水、电、汽等动力消耗定额; 4.车间办公费、差旅费等费用定额。 (四

12、)建立和健全内部结算制度,五、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根据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严格审核生产费用支出; 2.要素费用的分配; 3.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分配; 4.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5.编制制造费用分配; 6.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本篇重点难点】,成本的经济内涵 理论成本和核算成本的区别 成本的作用 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要素费用)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成本项目) 成本核算的要求。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会计第二篇,湖南工程学院 廖文军,第三章 制造业要素费用的核算 第一

13、节 材料费用的核算,一、外购材料核算 (一)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 (二)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 1.适用范围:材料品种较少,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 2.账户: “原材料” 和 “在途物资”。 3.账务处理:采购材料时; 材料验收入库时。,(三)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1.材料计划单位成本的制定。 2.账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和 “原材料”。 3.账务处理:采购材料时, 材料验收入库时, 结转超支差异时, 结转节约差异时。,二、材料发出的核算,(一)材料按照实际成本计价 1.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加 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2.月末根据材料发出凭证编制 “发出材料汇总表”。,(二)材

14、料按计划成本计价,1.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公式: 材料成本差异率= 100% 2.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以及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公式: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 3.月末根据材料发出凭证编制 “发出材料汇总表”。,(一)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就是以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作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1.某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2.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原材料费用实际总额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3.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原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原

15、材料定额消耗量原材料费用分配率,三、材料费用的分配,举 例,例3-1 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2008年3月生产A、B、C三种产品,从车间一次性领用甲材料3 600千克,材料单价20元/千克,共计72 000元,三种产品本月的产量分别为A产品120件,B产品180件,C产品240件;三种产品甲材料的消耗定额分别为A产品2.4千克,B产品4.8千克,C产品7.2千克。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在三种产品之间分配甲材料。,计算过程,(1)A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120 2.4 =288(千克) B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180 4.8 = 864(千克) C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240 7.2 =1 7

16、28(千克) (2)原材料费用分配率=72000(288864 1 728) =25 (3)A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28825=7 200(元) B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86425=21 600(元) C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1 72825=43 200(元),甲材料费用分配表,2008年 3月,(二)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是以产品消耗材料的定额费用作为分配标准分配材料费用。 计算公式如下: 1.某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定额 = 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计划单价 2.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原材料费用实际总额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之和 3.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原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率,举 例,例3-2,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2008年3月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