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7编号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舌诊、闻诊)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30544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807编号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舌诊、闻诊)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7807编号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舌诊、闻诊)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7807编号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舌诊、闻诊)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7807编号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舌诊、闻诊)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7807编号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舌诊、闻诊)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807编号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舌诊、闻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807编号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舌诊、闻诊)(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舌诊Section 2 Tongue Observation,概念及内容: 舌质(T Body);舌苔(T Coating) 原理: 经络(meridian) 舌 脏腑(viscera) 舌的不同部位与脏腑相应 临床意义(Significance): 盛衰;浅深;性质;进退;预后,Significance(舌诊的临床意义) 1 To judge the exuberance or decline of the genuine qi.(正气盛衰) 2 To distinguish the nature of the disease.(性质) 3 To detect the location

2、 of disease.(浅深) 4 To infer the tendency of disease.(进退预后),方法和注意事项 方法:舒展平坦;舌尖稍向下弯 注意事项: 光线 饮食或药品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察舌顺序(先质后苔),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Pink tongue with white and thin coating) 淡红舌:舌体柔软,活动自如, 颜色淡红 薄白苔:薄薄的、颗粒均匀、 干湿适中的、白苔,一望舌质(特征及临床意义)(Observing Tongue Body ),(一)舌神(Tongue Vitality) 测知脏腑气血阴阳盛衰 疾病的预后 荣润有血色:有

3、神 干枯无血色:无神,(二)舌色(Tongue Color) 淡红舌(Pink T): 舌体颜色淡红润泽 正常人为气血调和的征象。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 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淡白舌(Pale T ):较正常舌色浅淡 主虚证、寒证 舌质淡白而瘦小:气血两虚。 舌淡白稍胖嫩或齿痕:阳气不足。,红绛舌(Red and Crimson T): 鲜红;深红或略带暗红(发展)。 主热证(实热、虚热) 成因有三:强调舌诊在外感温热病的重要作用(清) 舌色红绛,提示热势轻重。 例:舌质深绛热入营血,青紫舌(Purple and Blue T): 全舌青紫;紫气;瘀斑、瘀点 主瘀血证、热证、寒证 (总属气血运

4、行不畅) 例:舌淡紫或青紫湿润阳虚阴盛, 气血运行不畅。,(三)舌形(Tongue Shape) 老嫩(Toughness and Tenderness): 老:坚敛苍老,纹理粗糙 嫩:浮胖娇嫩,纹理细腻 为疾病虚实(寒热)的标志之一。 老实(热)证 嫩虚(寒)证,胖大舌(Corpulent T):胖大或有齿痕 主水肿;痰饮 例:舌淡白胖嫩(伴齿痕)脾肾阳虚。 肿胀舌(Swelling):肿大满口 主心脾热盛;中毒。(气血壅滞),瘦薄舌(Thinness T):瘦小而薄 主阴血亏虚 例:舌色浅淡而瘦薄心脾两虚(血虚) 舌色红绛而瘦薄热盛伤阴 或阴虚火旺,裂纹舌(Crack T): 明显裂沟;无

5、苔覆盖 多少不等;深浅不一 主精血亏虚 (血虚;热盛伤津) *注意区分先天性(生理性)裂纹舌和病理性裂纹舌,芒刺舌(Prickle T):肿胀或高突如刺,摸之棘手 主邪热炽盛 齿痕舌(Teeth-print T):牙齿压痕 主脾阳虚衰,水湿内停 舌下络脉(Hypoglossal vessels): 正常两条,无分枝、瘀点 血瘀证,(四)舌态(The Moving State of Tongue) 强硬舌(Stiffness T): 失柔,屈伸、转动不便 热入心包;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震颤舌(Tremor T):不自主颤动 动风(血虚、阴虚、热极),歪斜舌(wryness T):伸舌偏向一侧

6、肝风内动,挟瘀挟痰阻滞经络 痿软舌(Atrophy T): 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 气血两虚;热极伤津;阴亏已极,短缩舌(Shortness T): 不能伸长,甚者舌不抵齿 寒凝筋脉;痰湿内阻;热病伤津 吐弄舌(Protruding and Licking T): 反复、不自主伸出口外或四处舐弄 心脾有热,引动肝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二望舌苔(特征及临床意义)(Observing Tongue Coating ),病理性舌苔:胃气挟邪气上泛而成 内容:苔质;苔色 (一)苔质(The Texture of Tongue Coating),厚薄(Thickness and Thinness):见底

7、与否 薄苔有胃气 病初起在表、轻浅、未伤胃气。 厚苔胃气伤 挟邪气(痰湿、食积)薰蒸; 邪盛入里,病情较重,渐变 薄厚:邪气渐盛,病进 厚薄:正气胜邪,病退 骤变薄厚:邪气极盛,迅速入里 厚薄: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润燥(Moistness and Dryness):燥和润的程度 润苔;滑苔;燥苔;糙苔;裂苔 润苔:正常舌苔,津液未伤。 滑苔:水湿之邪内聚(阳虚;寒湿)。 燥苔:热盛津伤;津失输布(湿阻阳气,气不化津)。 糙苔:热盛伤津重症;秽浊之邪盘踞中焦(积粉) 裂苔:火热伤津,苔失津润。,例:舌红绛苔润:热入营血 舌淡而苔滑:水湿内停 舌红苔燥:热甚伤津 舌淡苔燥:湿遏阳气 润燥变化 润

8、燥:热重津伤;津失输布 燥润:热退津复;饮邪始化,腐腻(Putrid and Greasiness): 腐:松;大;边中厚;刮易去;如豆渣;可见质 腻:密;细;边薄中厚;刮难去;如油脂;不见质 腻苔:湿浊,痰饮,食积(有根苔) 腐苔:胃气衰败,邪气上泛(无根苔),剥落(Exfoliation):部分或全部脱落 胃气胃阴存亡;邪正盛衰;疾病预后 镜面舌: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有苔剥苔:胃气阴两虚,正气渐衰 无苔薄白苔:邪去正胜,胃气渐复 注意与生理性(先天性)剥苔的区别。,真假(The True and False): 敛实,紧贴,刮之不去真苔(有根苔) 不实,浮涂,刮之即去假苔(无根苔) 判断胃

9、气存亡,(二)苔色(Colors of Tongue Coating) 白苔(White Coating): 厚薄之分 主表证,寒证 薄白:表证初起;阳虚内寒;燥热伤津 厚白:痰湿、食积;瘟疫、内痈 (积粉),黄苔(Yellow Coating):淡黄;深黄;焦黄 主里证,热证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 不可概作热论:如黄滑苔,为阳虚水湿不化,灰黑苔(Grey and Black Coating): 浅黑色;深灰色 主里热或里寒的重症 苔色深浅与疾病程度相应,苔色越黑,病情越重。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来,既可见于寒证又可见于热证,均较重。寒证灰黑苔常由白苔发展而成,热证灰黑苔常由黄苔(

10、焦黄苔)发展而成,要区别其寒热属性,其苔质润燥为重要指征。,三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Combining Consideration of Tongue Texture and Coating ),比较望舌质及望舌苔的临床意义: 舌质:脏腑精气的盛衰;舌苔:病邪的性质; 间接反映邪气性质; 病位的浅深; 推断疾病预后转归。 胃气的存亡。 *一般规律:舌质反映正气盛衰,舌苔反映病邪性质。,1.舌苔或舌体单方面异常病情尚属单纯。 2.舌苔和舌体变化一致病机相同,主病为两者意义的综合。 3.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应综合分析其病因病机及其相互关系。,当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时,往往提示病体同时存在二种或二种

11、以上的病理变化,病情较复杂,当结合全身症状,综合分析。,谈谈你对中医诊疗疾病思维方式的理解与认识,并试评价其科学性。,望舌诊病的原理如何? 正常舌象的特点是什么?试描述之。 望舌色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病分别如何? 舌形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哪些主水饮内停?哪种主邪热亢盛? 肝风内动可导致哪几种舌象动态异常? 试述望舌苔厚薄的临床意义。 灰黑苔主病如何?区别其寒热属性的主要指征是什么?,第三节闻诊Section 3 Audio-olfactory Examination,*概念及内容: 听声音(Auscultation);嗅气味(Olfaction) *原理: 脏腑功能活动的反映 *临床意义

12、(Significance):有助于辨证和诊病。 *注意事项:1整体观念 2四诊合参,一听声音(Listening Examination),主要与肺肾及其宗气和元气的功能相关,并涉及其它脏腑(心)。 内经有“五音”和“五声”之说。 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声:呼笑歌哭呻,(一)正常声音 【特点】 发声自然,声调和谐,语言清楚流畅,言与意符,无其它病理声音,并由于性别、年龄、禀赋体质、情志等有个体的差异。 【意义】 元气和宗气充沛。,(二)病变声音(正气的盛衰,邪气的性质及病情的轻重。) 发声(Voices) 阳、热、实证 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 前轻后重,多言而躁动。 阴、虚、寒证语声低微无力

13、,声音断续, 前重后轻,懒言而沉静。,声重 外表风寒或湿浊阻滞, 肺气不宣,鼻窍不通。 音哑失音 音哑 语声嘶哑,病较轻 失音 语而无声,病较重,新病多实(“金实不鸣”) 外感风寒、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 工肺气不宣,清肃失职 久病多虚(“金破不鸣”) 肺肾阴虚,虚火灼津, 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 用嗓过度 气阴耗伤 妊娠失音(子喑) 胞胎阻脉,肾精不能上荣,鼾声:(伴嗜睡、昏迷) 气道不利 为热入心包,或中风入脏之危候 呻吟:(身有痛楚或胀满) 高亢有力 实证、剧痛 久病、低微无力 虚证,惊呼: 小儿阵发惊呼惊风 成人阵发惊呼惊恐、剧痛、精神失常 痫病喉中发出如猪羊叫声风痰随气上逆 小儿啼哭

14、或夜啼惊恐,心脾蕴热或脾寒腹痛 喷嚏: 新病表症;久病气(肺)虚;突发阳复,语言(Speech):心神的病变 虚证、寒证 沉默寡言,语声低微。 实证、热证 烦躁多言,高亢有力。 中气大虚(夺气)轻迟低微、断续 语言蹇涩,伴舌强: 风痰阻络;或热病伤阴 中风或中风后遗症;热病后期,谵语 : 神识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 热扰心神之实证。 温病热入心包; 阳明腑实证 郑声: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 声音低弱模糊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独语:神志错乱,自言自语,喃喃不休, 见人语止,首尾不续 气血亏虚,心神失养; 气郁痰结,阻蔽心窍 可见于癫证、郁证。 狂言:神志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 痰火

15、扰心的狂证。,呼吸(Respiration):与肺、肾及宗气相关 热证、实证 呼吸气粗而快, 多见于外感病。 寒证、虚证 呼吸气微而慢, 常见于内伤杂病。,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实喘发病急骤,呼吸深长,粗高涌, 胸中胀满,以呼出为快 风寒袭肺或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虚喘病势缓慢,喘声低微,短促难续, 得一长息为快,动则喘甚 肺肾亏虚,气失摄纳,哮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 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宿痰内伏,复感外邪,引动伏饮。 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上气实证居多。 短气当辨虚实。 少气诸虚不足。,咳嗽(Cough):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病机

16、总属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实证:咳声重浊紧闷 痰湿浊邪停聚于肺,肺失肃降 虚证:咳声轻清低微 久病肺气虚损,失于宣降,咳声不扬,痰稠而黄,不易咳出 热邪犯肺,肺津被灼 咳有痰声,痰多易咯 痰湿阻肺 干咳无痰或少痰 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 顿咳(百日咳) 风邪与痰热搏结(小儿) 白喉 肺肾阴虚,火毒攻喉,呕吐(Vomiting):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虚寒证 吐势徐缓,声音低弱,吐物清稀 实热证 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粘痰黄 水,或苦或酸腐 热扰神明 呕吐呈喷射状 吐利并作 霍乱、类霍乱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脾阳虚之“反胃” 呕吐酸腐食糜 或干呕口臭 食滞胃脘,呃逆(Hiccup;hiccough):哕,胃气上逆 实证、热证 呃声频作,高短而有力 虚证、寒证 呃声低沉,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