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编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304812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5编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5编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5编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5编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5编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编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5编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祖国,我的民族我的祖国,我的民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 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 动中所积累的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身为华夏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员,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 一门必修课,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今天的中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 潮流涌进,对于外国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对于 节日的态度。在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圣诞节的苹果,万圣节的

2、南 瓜灯,装扮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时,我们却忘记了在重阳节为家中的老 人送上一句问候。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忙碌中甚至连春节都 无法抽身回家陪伴年年迈的父母。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端午以外, 都跟“合家团圆”有关系。但处在家庭小型化初期的中国,年轻人的 家庭观念是相对淡薄的。 而且中国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某种节日和食品 联系在一起,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没别的了。 总之,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传统节日是 有生命力的,等到整个社会重新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力、重新找回传 统文化的价值时,也就重新重视传统节日了。 我认为我们过外国节日是在吸取外国的一些好的内容, 这是可以 的,但是我们也

3、应该要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关注外国节日固然 不伤大雅, 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外国节日看得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重 要,过外国节日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已是根 深蒂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 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 文化创新,努力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 们应该全面、系统地认识。应以以人为本,在尊重为前提而继承,在 创新的理念下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

4、以满足广大人民不断提高的 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我的祖国是多民族国家,我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生活在蒙古族 的聚集地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这里有很浓厚的民族气息,也很 高兴能借此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为更多的人介绍我的家乡和我的民族。 蒙古族在中国来说算是少数民族里人数很多的一个民族,也是 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早在公元一世纪,就有了蒙古族最初的祖 先,匈奴人,在数千年的游牧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多专属的民族节日和 习俗。同汉族人一样,蒙古族人民也有大年和小年之分,小年是每年 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 ,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 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

5、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 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 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 表示对火的虔诚。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献羊 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品等,并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饮酒 娱乐, 夜以继日, 将 “祭灶” 饭吃七天。 大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 从除夕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鄂尔多斯蒙古 族称正月为“察干萨日” 。 察干”即白色, “萨日”即月。他们认为 白色是万物之母,象征着纯洁、吉祥,这种风俗在草原上流传很广。 据马可波罗在他的纪行中记载:“蒙古人每逢元旦,依照古老 的习

6、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开始都服白衣 ; 皆白袍 ,人们互相馈赠白色之物” ,以“白色为吉服” ,白色为 “吉祥纳福” ,因此,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之为“白月” 。 “白月”的 元旦, 元朝国内各地蒙古各部纷纷向蒙古大汗献 “九九” 白色之马驼, 友邻各国还要献“九九”白色之大象。 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各自的节日。譬如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 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 。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 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 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 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

7、 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 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 节的这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 县西城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 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 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 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 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 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 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

8、锣打鼓,游走各村寨, 然后, 大家汇集场上, 唱歌跳舞。 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 “跳乐” 。 跳时, 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 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载歌载舞,场面 十分活跃。 而在我的家乡,最著名的莫过于,查干湖的蒙古族人民的冬季捕 鱼节。 每每到捕鱼的季节都有上万人慕名而来, 观看壮观的冬捕场景。 在查干湖“冬捕节”开幕式上最神秘的是“祭湖、醒网”仪式。按照 历代流传下来的习俗,查干湖冬季捕鱼必须首先举行祭祀湖神,唤醒 冬网,奉拜天父地母,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 仪式主要包括跳查玛舞(一种蒙古族特有的宗教舞蹈) 、

9、诵佛经,鱼 把头唱祭词,祭祀天父、地母和湖神,喝壮行酒等。整个祭祀过程极 具民族特色, 内容相当丰富, 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颇费心思, 供桌、 供品以及出场人物、出场顺序都有定数、定序,不可偏差。通常情况 下,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渔把头主持仪式,在开网眼的冰面上, 摆放糖块、炒米、水果、奶干等供品,点燃香火、炭火锅,进行赞语 祝辞,祝愿冬捕平平安安,多出鱼、出好鱼。其中第一网打上来的鱼 中最大的一个被称之为“头鱼”每年的头鱼的拍卖价格都非常之高。 当然那达慕大会自然也是蒙古族不得不提的一项重大节日。“那达 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盛会,“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意为“娱乐” 或“游戏”。那达慕的历

10、史渊远流长。蒙古人的祖先远在公元前 2000 多年时就在蒙古草原的广阔地域上活动。壮美清秀的台尔古纳河,是 蒙古民族历史的摇篮。原始社会,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北方民族,逐渐 掌握了与野兽格斗的本领,后来,又使用了“骑射”这种较为先进的 狩猎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摔跤、射箭、赛马成为蒙古高原游牧民 族军事训练的三个基本项目。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它又成 为人们的体育、游艺活动。青铜器的产生,使摔跤、射箭、赛马的条 件越来越好。现在的那达慕,内容比过去更为丰富,比赛项目除了传 统的射箭、赛马、摔跤外,又增加了马术、步枪射击、柔道、摩托车 表演、蒙古象棋等项目。七八月的草原,正是牧草茂盛、牛羊肥壮

11、的 丰收季节,牧民们这时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 资料。于是,物资交流便自然而然地成了那达慕大会的一项新的重要 内容,商业部门搭起临时帐篷作为临时商店,及时地把大批商品运到 大会所在地,供牧民们选购。各地区的文工团、剧团,乌兰木骑演出 队、电影放映队和科技展览部门也云集而来,为牧民演出和服务。那 达慕大会上还有饭馆、茶摊、书摊、说书棚,蒙古包内外欢声笑语, 整个草原一派欢腾。 作为一个中国人,包括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了解,继承和发展 我们的传动文化使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 国家的身份标识,是中华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寄托。我们 应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 承,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2 级市场营销二班2012 级市场营销二班 闫思宇闫思宇 1611242281611242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