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0168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总 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身心疾病并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药物;而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容,其中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执业中药师除需要有足够的中药学知识与一定的医学知识外,还需具有较强的临床中药应用能力,尤其是部分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能力。一、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结果。药

2、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功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即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因此,熟悉和掌握药物的性能和特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气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概括、总结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

3、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五味的本义是指食物和药物的真实滋味,即辛、甘、酸、苦、咸、淡、涩。由于甘淡和酸涩常常并称,所以习称为五味。前人发现药物的滋味与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于是用味来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故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即五味的“味”超出了味觉的客观感受,而成为建立在功效基础之上的抽象理论。辛能行、能散,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辛味药物一般可以治疗外感表证、气滞血瘀等证

4、。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润养、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一般能治疗虚证、燥咳、肠燥便秘、脾胃不和、疼痛等。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常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苦能泄、能燥,泄包括通泄、降泄和清泄;通泄指泻下大便,降泄主要指降泻肺气或胃气,清泄指清热泻火,燥是指燥湿。咸能软、能下,软指软坚散结,下指泻下通便;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及便秘等病证。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不同趋向,是依据各药物所具有的功效来确定的,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的。药物的升降浮沉是与病位相

5、对应、与病势相对立的;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因素是四气、五味、药物质地、炮制和配伍。 归,是指中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则是表示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反映药物作用对机体的选择性。一种药物主要对某一经(脏腑)或某几经(脏腑)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脏腑)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总结出来的。掌握归经理论,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即毒性反应。毒性是学习和掌握药性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古代医籍中,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毒

6、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此即广义毒性,故“以偏纠偏”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所谓毒药,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所谓剧毒药,系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围。至于中药的副作用,则有别于毒性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二、中药的应用用药禁忌主要有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病证药忌等四个方面。临床用药时,必须注意在某种情况下不宜使用某些药,或在服药时不宜吃某些食物等问题,以免产生副作用或影响疗效。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

7、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多用水牛角代替),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用量用法中药的剂量,又称用量,主要是指一味药的干燥饮片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服剂量。有时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煎煮用法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泡服、煎汤代水。各 论1解表药麻黄(神农本草经)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8、equisetina Bge.的草质茎。主产于、等地。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气微香,味涩、微苦。切断,生用、蜜炙或捣绒用。【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风寒表证,胸闷咳喘,风水浮肿及风寒痹证、阴疽、痰核。【用法用量】煎服,210g。发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止咳平喘多蜜炙或捣绒。【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又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细辛(神农本草经)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

9、idt var. 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根和根茎。前两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东北地区;华细辛主产于、等地。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切段,生用。【药性】辛,温。归心、肺、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应用】风寒感冒,阳虚外感;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鼽、鼻渊,鼻塞流;痰饮喘咳。【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

10、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用量不宜过大。柴胡(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北柴胡主产于、等地;南柴胡主产于、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气微香,味微苦。切段,生用或醋炙用。【药性】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应用】表证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胁肋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及疟疾。【用法用量】煎服,310g。疏肝解郁宜

11、醋炙,升举阳气可生用或酒炙。【使用注意】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2清热药石膏(神农本草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主产于应城。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气微,味淡。打碎生用或煅用。【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应用】温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胃火牙痛,头痛,消渴;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先煎。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

12、处。【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热者忌用。黄连(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 teeta Wall.的根茎。以上三种分别可称为“味连”“雅连”“云连”。味连、雅连主产于,云连主产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气微,味极苦。生用或清炒、汁炙、酒炙、吴茱萸水炙用。 【药性】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湿热泻痢,呕吐吞酸;壮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出血;痈肿疔疮,湿疹湿疮,耳目肿痛;胃火牙痛,消渴。

13、【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苦寒败胃,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金银花(新修本草)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d.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主产于、。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气清香,味淡、微苦。生用,炒用或制为露剂使用。【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应用】疮痈疖肿;风热表证,温病发热;热毒血痢及暑热烦渴、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

14、用。玄参(神农本草经)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根。主产于、等地。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切片,生用。 【药性】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应用】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痈疮。 【用法用量】煎服,915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青蒿(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15、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气香特异,味微苦。切段,生用。【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应用】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外感暑热,发热头昏;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用法用量】煎服,612g,后下。或鲜用绞汁。【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3泻下药大黄(神农本草经)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um Maxim.ex Balf. 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根和根茎。主产于、等地。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干燥。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切瓣或段,生用、酒炒、酒蒸或炒炭用。【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应用】实热积滞便秘;火热上炎证,血热出血,热毒疮肿,瘀血证,湿热证。【用法用量】煎服,315g;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用于泻下宜用生大黄,不宜久煎;活血宜用酒炙大黄;止血多炒炭用。【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4祛风湿药独活(神农本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