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复习资料全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0052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心理复习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大学心理复习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大学心理复习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大学心理复习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大学心理复习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心理复习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心理复习资料全(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 答题说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钢笔或签字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1908年美国人比尔斯的自传(D)引起了当时关于精神病患者合法权益的一场运动。 A飞越疯人院B梦的解析C登天的感觉D一颗找回自我的心 2、(C)年美国康涅狄格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 A1876B1900C1908D1940 3、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的(B)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A9月10日B10月10日C11月10日D12月10日 4、中国心理卫生研究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世纪(C)。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 二

2、、多项选择题 答题说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用钢笔或签字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世界卫生组织把健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包括(A.B.D)方面的完满状况。” A生理B心理C经济D社会E政治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到终老一生中(A.B.C.D)等心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A认知B情绪C情感D行为E身体 3、心理成熟是指心理发展到20岁之后(A.C.E)的一种完满状况。 A心智发展B身体健康C情绪控制D社会地位E社会交往 4、2011年,颁布了(B.C),标志着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建设阶段。 A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

3、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B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 C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D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E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 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容包括:(A.B.C.D.E) A心理健康课堂教育与宣传 B心理测量与评估 C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 D心理危机干预 E心理自助、互助与素质训练 三、名词解释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满状况。 2、心理健康:通常指个体人格、心理状况与现实生活适应良好的一种完好状况。 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到终老一生中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等心理功能随年龄

4、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4、心理成熟:是指心理发展到20岁之后的心智发展、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的一种完满状况。 5、心理环境: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知觉所认知和体验到的外在文化与人际环境。 6、心理健康教育:泛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经由教育性的措施,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避免出现心理失常,直至达到心理成熟的水平。 四、简答题 1、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答:(1)能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悦纳自己的性别、性格等一切身心特点; (2)情绪情感稳定,无经常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消极的情绪,较少心理冲突、心理矛盾或心理纠结; (3)能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并能在学习

5、和工作中表现自己的能力; (4)能与家人和其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常表达与沟通; (5)对生活环境有恰当的认识,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能切实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或回避问题。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点 答:(1)以青年大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 (2)特殊的大学校园文化和心理环境 (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职业性教育密切相关 (4)大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5)教师的多重角色难以避免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答:以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理论为基础,与学校德育工作和卫生保健

6、工作相互配合,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促进个人的自我了解,增强其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答:运用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技术,及时和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及时识别和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预防和减少变态心理和精神病的发病率,及时转介心理障碍的患者到转接机构进行治疗。 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容 答:(1)心理健康课堂教育与宣传 (2)心理测量与评估 (3)

7、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 (4)心理危机干预 (5)心理自助、互助与素质训练 五、论述题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答:(1)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 (2)促进志意、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的发展 (3)有助于心理障碍的早发现、早预警和早防治 (4)增进社会适应、面对挫折和参与竞争的能力 2、探索由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含义 答:(1)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民情对西方心理学在中国高校的应用做本土化的改造。 (2)对中国本土传统的德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理论和观技术进行继承、发扬和综合应用。 (3)各地区和各类学校应根据区域文化和本校的办学定位及专业特点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

8、活动。 3、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点 答:(1)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中国德育文化教育相结合 (2)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3)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4)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5)学习榜样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4、道德观的转换具有双向的身心效应 答:道德观与认知及归因模式、态度、情绪等心理因素一样,对人的身体功能和生理状况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道德转换实际上意味着一种深层的心理分析和自行的发现,或类似于一种精神上的清算,意味着一种对曾经有过的恶念、恶行等一切罪过的忏悔,有助于当事人避免道德的自责,从而能够在自然、轻松和信任的氛围中认识自我,领悟人生,发觉自己上进的

9、潜能。道德观的转换还可能因带来新的人生意义的发现而具有开释心结的作用。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道德观转化的实质就是构建了一种新的人生信仰或新的认知模式,也即意味着一种重建心理治疗。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一、单选题 10题1、大学生遇到挫折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C A攻击他人或自我伤害B表现焦虑,对人对事冷漠C加倍努力以弥补自身的不足D回复到不成熟的行为模式,如痛哭2、以下说法关于应激反应,不正确的是( D )A 对有机体而言,任何被判断为应激源的事件都会立即作出反应B 抵抗反应出现在应激源持续时间较长或个体对技术不恰当的情况下C 应激反应过度可引起反应性精神障碍D 多数情况下,应激只引

10、起第一、第二阶段的反应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不可逆3、以下哪个不是应激反应的阶段?( B )A 警觉反应期 B 适应反应期C 衰竭反应期 D 抵抗反应期4、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在本质上是大学生面临环境变化,( A )发展的结果。A 自我同一性 B 人际关系C 意志力 D 情感5、以下关于情绪定向的应对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关注情绪反应B 不以压力事件本身为注意对象C 个体试图控制和减弱应激带来的负性情感D 情绪性反应一定是个体在应激状态或挫折情境中不自觉的反应6、以下关于问题定向的应对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以压力事件本身为注意对象B 是理智的反应C 采取消极的态度和行为来应付

11、D 是以Lazarus为代表的认知交互模式应对类型中的一种7、适应源于( B )的概念A 心理学 B 生物学 C 生理学 D 人类学8、适应状态是从( A )两种作用之间取得平衡的结果A 同化和顺应 B 主动和被动 C 正向和反向 D 运动和静止9、对于处于思考定位期的大学生,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 新生初期的各种心理困惑逐渐得到了解决B 开始思考自己的发展前途C 重新调整自己在集体中位置的认识D 疯狂与老同学联系10、以下对反应性精神障碍的诱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B )A 急剧或严重的精神打击、生活事件和持续感到困难的生活处境B 与病人的人格特点不相关C 通常在受刺激后小时之发病D

12、有强烈的恐惧体验、盲目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或表精神运动性抑制二、多选题 10题1、大学生活的特点有包括( ABCD)A 生活环境的改变 B 管理方式的改变C 教学方式的改变 D 比较群体的不同2、大学生活的适应过程包括( ABD)A 兴奋期 B 消沉期C 平和期 D 思考定位期3、大学生适应问题的类型包括(ABCDE ) A 独立生活困扰 B 资源利用困扰C 人际关系困扰 D 学习能力困扰 E 职业目标困扰 F 恋爱问题困扰4、大学生适应障碍的原因包括( ABCDE )A 对大学和学习的不满B 目标的缺失C 自我认知失调 D“优秀生”的多元化E 社会角色的理想化5、“四个学会”的发展观是( A

13、BCD )A 学会做人 B 学会做事C 学会与人共处 D 学会学习下述属于挫折的情绪性反应方式有:( ABCD )A 攻击 B 冷漠 C 退化 D 固着6、积极的应对策略不包括( AB )A 否定事实以至于完全歪曲事实B 逃避威胁性社会处境C 认真分析困难挫折D 采取积极有效的态度和行为来应付7、适应性障碍的症状诊断标准是(ABCD)A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作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B 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病人的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的作用C 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D 可见有情感性精神障碍(但不包括妄想和幻

14、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或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8、常见的大学生适应性问题包括(ABCD)A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B 成就动机与自我现实性问题C 人际交往问题 D 性心理与恋爱心理问题9、适应心理咨询可帮助大学生( ABC )A 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B 挖掘自身潜能D 为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资源 D 为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三、名词解释适应不良:即适应失常,泛指个体不能与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的困难状况。包括一般性适应综合征和适应性障碍两类。适应性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同化:是指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顺应:是指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主动适应:是指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不相适应的行为,并尽最大可能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发展的需要,这是一种比较高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