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专题四近代教(含答案)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5297206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专题四近代教(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专题四近代教(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专题四近代教(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专题四近代教(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四近代教育、社会生活与思想文化 【历史坐标】 一、选择题 1. 近代以来 , 教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甲午战争后 , 清政府在天津创办的学 堂是 ( B) A.京师同文馆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D.京师大学堂 2.1903 年, 东莞仍有启蒙识字的私塾数百所, 旧式私塾与新式学校并存, 但 1905年后 ,东莞的 旧式私塾骤减 , 新式学校迅速增多。结合史实,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A.清政府废科举B.辛亥革命爆发 C.八国联军侵华D.新文化运动兴起 3. 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基石。中国在近代教育上的探索有 ( C) 洋务运动时期, 兴

2、办福州船政学堂戊戌变法期间, 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中国 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清末废除科举制度 A.B. C.D. 4. 右图照片中军警给行人剪辫子的现象,发生于( D)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成立前 D.中华民国成立后 5. 哲学家说 : “辛亥革命至少带来了平等的观念。”下列史实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 是( A) A.改称呼B.剪辫 C.禁缠足D.易服 【解析】辛亥革命后, 废除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 代之以“先生”等称呼, 体现了 平等观念。 6. “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 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 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 最尊敬之礼为 三

3、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 众人皆感新鲜 , 纷纷跟着仿效。鞠躬之礼逐渐风行开来。”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2 B.鞠躬礼体现等级观念 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7. 煤气灯刚在上海租界出现之时, 很多人以为这种自来火是“地火”, 都不敢赤足行走在煤 气公司附近的道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C) A.煤气灯阻碍了人们出行 B.煤气灯使用率普遍不高 C.人们对新技术认识不足 D.上海租界管理戒备森严 8.19 世纪 80 年代 , 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 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 段是( A) A.拍电报B.写封书

4、信C.上网D.移动电话 9. 看电影是时下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是一部 ( A) A.京剧艺术纪录片B.川剧艺术纪录片 C.科幻故事片D.爱情故事片 10. 如果你生活在20 世纪初的中国, 你可以做到的事有( D) 去京师大学堂参观晚上读读申报到商务印书馆打工约朋友看电影 A.B. C.D. 11.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 创立民国 , 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 B) A.西方列强B.清政府 C.少数民族D.北洋军阀 12.1915 年,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写道: “笃古不变之族, 日就衰亡 ; 日新求进之民 , 方兴未

5、已。”他的“日新求进”主要针对( A) 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 13. 女作家张爱玲在 更衣记 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 “时装上也显示出空前的天真、轻 松和愉悦。 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 露出一大截玉腕, 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描述反映民国时 期发生改变的一项社会习俗是( C) A.剪发辫B.劝禁缠足 C.易服饰D.改称谓 二、非选择题 14.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一声炮响, 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把中国推向灾 难的深渊。 面对苦难的中国, 先贤们不懈斗争、 上下求索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实业救 国”、变法维新的探索,

6、 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 必须彻 底埋葬旧制度。 于是 , 人们举起义旗 , 发动革命 , 推翻旧王朝 ,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接着 , 请来德、赛两位先生, 挥动科学、民主大旗, 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 先贤们为“师夷长技”发起了什么运动? 洋务运动。 3 (2) 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建立于哪一年? 事件 : 公车上书。时间:1912 年。 (3) 材料中提到的“请来德、赛两位先生, 挥动科学、民主大旗”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新文化运动。 (4)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

7、文化的变革,近代 化探索充满了艰辛。回首这一历程, 你有何认识 ? 中国人民具有不断探索的精神;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学习先贤们将祖国命运和自身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 坚持改革开放 , 善于学习外来的 先进文明等。 15. 近代以来 , 欧风东渐 ,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猛烈地冲击着中国 古老的传统 , 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随着清王朝被推翻, 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式样活泼、 色彩绚丽的新式服装逐渐 流行起来。服饰的变化, 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图1、图

8、 2 是两款新式服装, 请分别写出其名 称。 图 1: 中山装。图2: 旗袍。 材料二下表是辛亥革命前后礼节、称呼变化表。 革命前革命后 礼节 变化 跪拜、作 揖 点头、鞠躬、 握手 称呼 变化 大人、老 爷 先生、 君、同 志 材料三20世纪 30年代初 ,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 她不惧舆论 压力 ,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与溥仪离婚。 4 (2) 根据材料二、三, 说说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平等观念取代了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 当时中国 的社会习俗发生改变; 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男女平等观念逐渐形成; 婚姻观念开始转变, 提倡婚姻自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