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29610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2. 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3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教学课时:10课时9、自然之道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教学重点1、 了解课文容,明白要遵循自

2、然规律的道理。2、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课前准备实用教学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运用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2、初步理解文章的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课文容,知道幼龟是怎样离巢入海。教学过程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2、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

3、贯而出、气喘吁吁”等。三、学生通读全文四、以演促读,感悟“蠢事”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写“啄”字。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

4、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五、课堂小结,完成练习自

5、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深入学习课文容。2、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

6、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容。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3、全班交流

7、,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四、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完成本课学案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焦急 若无其事 震惊 极不情愿 遵循 悔恨 发出悲叹 教学反思: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可以采取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办法。教学难点树立环保的观念教学准备准备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课件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扣题质疑1、播放课件:江水涛

8、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2、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二、读思结合,圈点勾画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

9、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三、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1、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3、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4、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

10、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五、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六、小结学法,延伸拓展1、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板书设计: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转寒,暴雨 (环 保) 原因: 人口增多,砍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牧林为主 过去 摇篮规划田地 防 导 治河: 修筑水利 止 水土流失 至 现在 忧患教学反思: 11、蝙蝠和雷达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11、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容,弄清蝙蝠的特异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领会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教学难点:领会蝙蝠的特异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悠悠课堂及实用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过程一、

12、以图为媒,引入新课(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3悠悠课堂出示生字词,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

13、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四、教师小结五、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容。2、学习蝙蝠夜行探路的本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组织学生玩“蒙眼游戏”(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2、.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4、师小结归纳主要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三、生自主学习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

14、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3.生交流自读情况。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四、合作学习,突破重点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五、拓展延伸1、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