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阅读训练)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94706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伶官传序(阅读训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伶官传序(阅读训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伶官传序(阅读训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伶官传序(阅读训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伶官传序(阅读训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伶官传序(阅读训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伶官传序(阅读训练)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伶官传序 训练,翻译下列句子: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3、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翻译下列句子: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可以凭借这明白这个道理了。 (“原”、“所以”、) 2、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译: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可以说是多么雄壮啊! (“以”、“其”、“可谓”) 3、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

2、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岂欤”、“抑”、“本”),翻译下列句子: 4、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译: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困住他,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及”、“而”、被动句)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而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壮语后置“积于忽微”、被动句“困于所溺”、“独”),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A、仇雠

3、(chu) 凯(ki)旋 遗(y)恨 骄奢(sh) B、离散(sn) 沉溺(n) 剔(t)除 俳(fi)优 C、度(d)曲 宝藏(cn) 勖(x)勉 系(j)颈 D、囊(nn)括 发(f)誓 缱(qin)绻 伶(ln)人 A(B“散”应读sn,“剔”应读t,“俳”应读pi;C“藏”应读zng,“系”应读x;D“发”应读f),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本来。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微小的事。 C(本:推究),3、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原庄宗之

4、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及凯旋而纳之 凯旋:取得胜利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 泣下沾襟 泣:流泪 A、 B、 C、 D、 C(凯旋,胜利归来;其,副词,一定;泣,泪水),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副词,当,在。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哉:表赞叹语气。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也:表惋惜、悲叹语气。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本来。欤:表反问语气。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微小的事。 自然之理也 也:表肯定、判断

5、语气。 C(本:推究。“而皆自于人欤”与前面的问句组成选择关系的问句,所以是疑问句),5、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C你的;A表判断的副词,是;B于是;D副词,竟然),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B盛以锦囊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以”均为介词,可译为“用”),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6、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前驱:在前面奔驰 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事:人情事理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相顾:相互注视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至于: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可译为“以至于” B(“人事”应释为“人为的原因”,文中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8、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与其所以失之者 A、与相同,与也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 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 D(归附,回到,一定,他),9、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枝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7、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所溺爱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B(原文中心“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主要是“人事”,次要是“天命”),10、下列对原文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序主要论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阐明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本文为了总结历史教训,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寓有无穷的感慨,既是史论,

8、又是针对现实而发的政论。 C本文紧紧抓住一兴一亡的对比,十分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虽是议论文,所举的人物极富形象性,神态如生,如写李克用寥寥数语表现了他愤恨填膺的神态。 D本文意在告诫当朝者记取“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唐朝灭亡的覆辙。 D(“不要重蹈唐朝灭亡的覆辙”有误,应该是“后唐”),11、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C(“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一说不准确,应为“否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