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91522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35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3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 1. 下面对有关边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 表现了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美 B. 边城以 20 世纪 30 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 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 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C. 边城中的翠翠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天保不爱说话,聪明而多 情;傩送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 D. 边城中的天保、傩送兄弟

2、二人都爱上了翠翠。天保走车路(托人提亲), 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傩送走马路 (通过唱歌表达爱意) 胜过天保, 天保退出竞争, 离开茶峒,驾船下行,不幸遇难。傩送也终因内疚于哥哥的死亡,且得不到翠翠的 理会而远走他乡。 【答案】C 【解析】A表述正确; B表述正确; C“天保不爱说话,聪明而多情;傩送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错误,把天保、傩 送兄弟二人的性格颠倒了; D表述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 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 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第 2 页

3、,共 23 页 考查对名著名篇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 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 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 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 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 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

4、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 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2. 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 成就的句子是:“ _ , _ ”。 在赤壁赋一文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江中驾着一叶小船,饮着美酒的句子是 _ , _ 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自然永恒的名句是“ _ , _ ”。 归园田居中表明

5、作者不随波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_ , _ 。 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作者想摆脱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 界的句子是: _ , _ 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_ , _ 。这一联, 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答案】【小题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小题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小题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第 3 页,共 23 页 【小题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小题 5】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鸽盟 【小题 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解析】故答案为: (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重点字:锲

6、) (2)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重点字:匏、樽) (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重点字:羡) (4)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重点字:拙) (5)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鸽盟 (重点字:盟) (6)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重点字:望)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 默写(理解性默写)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 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 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

7、”,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 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 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锲”“镂”“匏樽”“须 臾”“羡”“拙”“盟”“阙”“艰”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离骚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 民生之多艰。 2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余虽好修 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8、。 4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众女嫉余之蛾眉 兮,谣諑谓余以善淫。 5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5.0 分) 第 4 页,共 23 页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 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 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 ,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 寒食帖来说,写得 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 与节奏的缓

9、急等,都是 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_的作品,其韵 味也与 兰亭集序 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 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 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 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 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 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 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 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

10、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 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 ,后者则显得“无为 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 , 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

11、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 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 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第 5 页,共 23 页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 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 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答案】 【小题 1】A

12、【小题 2】C【小题 3】D 【解析】(1)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等 没有破绽。此处指写得自然流畅,故:行云流水,排除 CD。 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 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此处指用不着怎么思考写成的作品,故:信手拈 来,排除 B。 浑然天成 :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 ; 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相得益彰 :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悠然自得 : 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2)从逻辑关系

13、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排除 AB;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排除 D。 (3)此句必须有主语“这”与上文衔接,排除 AC; 同时,“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 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排除 B。 答案:(1)A。 (2)C。 (3)D。 (1)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 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 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 语意的提示。

14、 (3)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 病句的能力,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 第 6 页,共 23 页 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 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 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 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15、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 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两人重见,杜甫已 51 岁。 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首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之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该诗前四句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性。 C诗人之所以嫌恶桃花和柳絮,是因为它们分别比云锦鲜艳,比棉花白净。

16、 D作者气恼剑南春色的“无赖”,因为它加重了诗人在别筵上的离愁别感。 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感。 【答案】【小题 1】C 【小题 2】 【解析】(1)C分析有误,诗人是用乐景来反衬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 (2)由诗歌标题和首句“童稚情亲四十年”可知,作者与路六侍御的童年伙伴关系及 重逢的喜悦之情;“两茫然”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战乱带来的感伤离乱之感;“相逢是别 筵”将诗人与友人相见却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答题时, 可从以上几个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第 7 页,共 23 页 (1)C (2) 首句表现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 (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 第二句写出了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