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9151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0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4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节中“ _ , _ ”两句,描写了荆轲慷慨悲歌 后,送别者同仇敌忾的神情。 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极目远望,看到了“ _ , _ ”的山景,塑造 了一个高远的意境。 康桥已经在徐志摩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 _ , _ ”两句,诗人 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 【答案】【小题 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小题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小题 3】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解析】故答案

2、为: (1)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重点字:瞋) (2)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重点字:染) (3)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重点字:荡漾)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 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荆轲刺秦王重点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第 2 页,共 24 页 2.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前两句写了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表面上写热闹。实际上却烘托出环境的寂静。 B前两句写时令特色、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静候友人来访时焦虑的心情。 C诗人第三句才点明了诗题“约客”。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 D全诗通过渲染环境和人物动作,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请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答案】【小题 1】B 【小题 2】 【解析】(1)B“透露出诗人静候友人来访时焦虑的心情”错,

4、从这两句中并不能看 出诗人是否焦虑。 (2)“闲敲棋子”和“落灯花”是两处细节描写,“闲敲棋子”写出了等得苦闷,客 人迟迟不来的焦急、失望、惆怅。“闲”字写出了一种无聊和无奈之情;“落灯花”写 出了等得太晚了,已是过夜半了,表现对朋友盼得殷切。“敲”字则较为形象生动地写 出了一种失落、焦躁之感。 答案: (1)B (2)示例一:“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 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 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示例二: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他在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 将

5、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 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 其实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有约不来,只能自己独自打发时光时内心的落寞、失望、焦躁、 怅惘,可谓写一细节而尽传精神。 参考译文: 第 3 页,共 24 页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 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赏析: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就 难以写得蕴藉有味。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歌前两

6、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梅 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但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 复杂思想感情。“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 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 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 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 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 客人却始终没有出

7、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 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 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 他一起举棋消愁。 “有约不来过夜半” ,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 落。与客原先有约,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为这绵绵不断的夜雨阻止了友 人前来践约。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至此,似乎将期客不至的情形 已经写尽,然而末句一个小小的衬垫,翻令诗意大为生色。 “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

8、诗人 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 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 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 往往会下意识地作一种单调机械的动作, 像是有意要弄出一点 声响去打破沉寂、冲淡优虑,诗人这里的“闲敲棋子”,正是这样的动作。“落灯花” 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 也就跃然纸上了。敲棋这一细节中,包含了多层意蕴,有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韵味。 第 4 页,共 24 页 可见艺术创作中捕捉典型细节的重要。 这首诗另一个明

9、显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两句写户外的 “家家雨” 、 “处处蛙” , 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 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由此可知,赵师秀 等“四灵”诗人虽以淡泊清新的面目出现,其实颇有精心结撰的功夫。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 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 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 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

10、景,逐 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 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理解诗句内涵的能力。此题的关键是要对其中较有表现力的 字进行赏析,分析其表达效果以及整句诗传达出的感情。 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 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 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 ,所以,一定要重视诗

11、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 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 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 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第 5 页,共 24 页 3. 在下面一段文字

12、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中成药本身有寒、热之别,服用前,_,服用效果才好,不能简单根据药 物名称判断寒热之性。如感冒清热冲剂,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 _有人认为感冒选用西药有风险,而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其实不然, _,如维 C 银翘片、感冒灵胶囊中,就含有西药复方制剂中常见的扑尔敏、 对乙酰氯基酚。如果不了解这些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及其药理功用,盲目服用,就 可能给人体带来负面作用,甚至带来危险。 _ _ _ 【答案】要分清药物的寒热药性(或:要准确判断药物的寒热药性) 但实际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或:但实际并非 如此) 有

13、些中成药也加入了西药成分(或:有些中成药也含有西药成分) 【解析】段意:服用中药要了解这些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及其药理功用。 联系后句“不能简单根据药物名称判断寒热之性” ,应是要分清药物的寒热药性(或 : 要准确判断药物的寒热药性); 承接“如感冒清热冲剂,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是举例对上文进行解释, 应指出但实际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或:但实际并非如此); 承接“其实不然” ,联系后句“如维 C 银翘片、感冒灵胶囊中,就含有西药复方制剂 中常见的扑尔敏、对乙酰氯基酚” ,是举例对本句进行解释,应是有些中成药也加入了 西药成分(或:有些中成药也含有西药成分) 故答案为:要分清药物的寒热药性

14、(或:要准确判断药物的寒热药性)但实际是治 疗风寒感冒的(或:但实际并非 如此)有些中成药也加入了西药成分(或:有些中 成药也含有西药成分) 考查连贯,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语言衔接(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语义衔接。 (1)要保持统一的话题,使各句围绕一个中心。 “话题”,即谈话、语言表述的中心内容;“统一”是要求话题一致,不能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分歧的话题,要首尾如一,不能偏离、偷换话题,要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如: “这幅漫画讽刺了一些人作风不深入、做事不坚持到底的现象。例如我们不少学生学习 不深入,到处找复习资料,东看一点,西看一点,就是不抓课本。有的干部也是这样, 整天坐办公室,办事虎头蛇尾

15、,使工厂亏损,与漫画中的挖井一样,毫无实效。”这个 第 6 页,共 24 页 语段话题不断转换,一会儿学生,一会儿干部,从而造成语言不连贯。 (2)要注意合理的句序。 句子(含分句)的排列顺序合理,必须“言之有序” ,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合理地组 织起来。句子排列有序,语言表达才能连贯,思路才显得清晰。句间顺序有 :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心理顺序和逻辑顺序。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0 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 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

16、 今犹萦绕在苍穹。 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 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 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 关系, 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 最后只好弃之而去。 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 “尴尬” 呢? 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 诗经中的“风雅颂” ,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 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 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 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 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