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9150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4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4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5.0 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近年接出的众多电视剧中,露骨的广告植入令人 。电商平台、美容护肤、饮 品众多 的品牌被简单粗暴地植入剧中, 地进入台词、 剧情, 甚至 由于演员之 口详细阐述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显得突兀而又别扭。 隐蔽性是植入式广告最大的特点,道具、台词、角色、情节等等,都可以成为载体, 唯一不同的是,植入得巧妙还是生硬。巧妙的,观众虽然 ,但还不会影响情节, 高明之作还会博人一笑;生硬的、特别过分的,自然引起观众的反感。从某种意

2、义 上说,(),而决定植入式广告优劣的则是出品方的专业程度。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目不暇接深入人心冠冕堂皇心知肚明 B应接不暇耳熟能详冠冕堂皇心照不宣 C目不暇接耳熟能详堂而皇之心知肚明 D应接不暇深入人心堂而皇之心照不宣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由于演员之口详细说明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B经由演员之口详细介绍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C由于演员之口详细讲述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D经过演员之口详细解说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观众在最大程度上忍耐监管着植入式广告 B植入

3、式广告在最大程度上被观众忍耐监管 C监管着植入式广告的就是观众的最大忍耐程度 D对植入式广告的最大监管就是观众的忍耐程度 【答案】【小题 1】C 第 2 页,共 24 页 【小题 2】B 【小题 3】D 【解析】(1)目不暇接:眼睛来不及看,形容吸引人的事物很多,看不过来。应接不 暇:原指景物很多,顾不上观赏。后形容太繁忙,应付不过来。此处指广告植入太多, 应用“目不暇接”,排除 BD。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也就能详尽地讲述出来。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等广泛地得 到人们的理解和接受。此处指对品牌的熟悉,应用“耳熟能详”,排除 A。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不加掩饰;也形容很气派、很体面。冠冕堂皇

4、:形容庄严、有气 派。后多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此处指广告植入不加掩饰, 应用“堂而皇之”。 心知肚明: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 出来。此处的“观众”群体不存在“彼此”,应用“心知肚明”。 (2)“由于演员之口”,介词搭配不当,应:经由演员之口,排除 AC;“解说其功 能”,搭配不当,应:介绍其功能,排除 D。 (3)上文分析观众对广告的反应,承接“从某种意义上说”,此处应强调观众地重要 性,排除 AB;根据后句“而决定植入式广告优劣的则是出品方的专业程度”,句式结 构与之一致,应“对植入式广告的最大监管就是观众的忍耐程度”,排除

5、 C。 答案:(1)C。 (2)B。 (3)D。 (1)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 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2)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 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3)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 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 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 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

6、、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 第 3 页,共 24 页 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_,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 “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 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_,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 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_,如耕种、纺织、打 鱼、牧羊、喂猪、养鸡等。此外,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窗花以其 特有的概括和

7、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 富丽、喜气洋洋。 【答案】 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窗花有相当多的内 容表现农民生活 【解析】文段介绍剪纸这一民间艺术 第空,由后句“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及“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 花”可知,答案应指出“窗花”称谓的由来,应有“因为”“贴在窗户上”等内容 第空,由前句“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及后句“装饰性、欣赏性”可知,应填 入解说窗花功用的内容,应有“而且”“美的享受”等内容 第空,由前句“购买者多为农民”和后句“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 等”可知,应填入包含“窗花反映农民生活

8、”的内容的句子 参考答案: 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窗花有相当多的内容 表现农民生活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根据语境及上下文的“提示语”来解答,是这种 题型最基本、最有效的答题思路 解答此类题目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第 4 页,共 24 页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二、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3. 下面是一封推荐信的主要内容,

9、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兹有我校高三(1)班张红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相当 好,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作 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希望该生能得到垂 爱。 【答案】“你校”语气生硬,对别的学校的尊称,应改为“贵校”。“相当好”是口语, 推荐信要用书面语,改为“优秀”。“荣任”一般指称颂人光荣担任某一职位。不符合 语境,改为“担任”。“大作”是敬辞,称呼自己的作品,改为“作品”。“垂爱”指 上对下的赏识、爱护,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时,应改为“垂青”。 故答案为: “你校”改为“贵校”; “

10、相当好”改为“优秀”; “荣任”改为“担任”; “大作”改为“作品”; “垂爱”改为“垂青”。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 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 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 么事说什么话。 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 要注意禁忌语。 讲话要讲究分寸, 巧妙用语, 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 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 的语言要求

11、: 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 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广告 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 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5.0 分) 第 5 页,共 24 页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表现了诗人对

12、春天特有的敏感,主要交待时间之早。 B颔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犬和鸟的生动情态,描绘了春天清晨繁华热闹的画面。 C尾联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给读者以清新自然之感。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新脱冬衣体乍轻”一句的表达效 果。 【答案】【小题 1】B 【小题 2】 【解析】(1)B“繁华热闹”错,此处应只是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表现的是早春 清新之感。 (2)这首诗主要表现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 轻” 意为 “到今天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 刚刚脱

13、去了冬衣顿时令身体轻松爽快”。 这一句描写入微,通过动作“新脱冬衣”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体现了猛然间的轻 松感受,表现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答案:(1)B (2)“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作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与上一 句“头重脚轻”形成鲜明的对比(或“乍轻”呼应“新脱”) ,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 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参考译文: 第 6 页,共 24 页 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的缘故,)在台阶 上睡眠的小狗好像感受到大地变得潮湿(而爬起身来);小鸟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着, 似乎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昨日饮酒甚多,早

14、晨起来酒意未尽消,尚有头重 脚轻之感;刚脱去冬衣忽然觉得身体轻松爽快。睡醒后心境空明,因为近来夜晚少有思 乡之梦撩人愁思。 作品鉴赏: 这首诗当是公元 823 年(唐长庆三年) ,诗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 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愿已偿,心中自然快慰。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喜悦之 情。 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 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屋室 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 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

15、这可爱的 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 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 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 产生的轻松愉快 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 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 开怀畅饮, 一醉方休, 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 “新 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 “体乍轻”而“头仍重” ,值此酒意未尽消之际,当有头

16、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 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了的感觉。正所谓 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至于“睡觉心空思想 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 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 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 求,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参看注释, 逐句翻译诗句, 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