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91506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8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福建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福建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福建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福建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6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7.0 分)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沛公欲王关中越国以鄙远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吾得兄事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项伯杀人,臣活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此亡秦之续耳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刑人如恐不胜 A. B. C. D. 【答案】A 【解析】“王”,名词作动词,称王。“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境。 “函”,名词作状语,用盒子。“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那样。“迟”,意 动用法,认为晚。“活” ,使动用法,使活。“道” ,名词作动词,取道

2、。 “续”,动词作名词,延续。“从”,使动用法,带领。“刑”,名词作动词, 惩罚。 故选:A。 此题考查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最直接的办法是,记住课本学过的活用的词语。 如果遇到陌生的词语,就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看这个词的位置需要什么词性,由此 判断活用种类。最后通过翻译来验证判断。 词类活用基本判断方法: 1含义辨析法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义,辨 析一个词是不是活用,可以根据语境含义来分析。如果发现某动词或形容词按动词或形 第 2 页,共 26 页 容词的基本用法无法翻译通顺,但根据语境含义可判断出它的临时用法,那么,此时的 临时用法就是该动词或形容词的

3、活用用法。如,语境中要译为“使”就是使动用法, “以为”或“认为”就是意动用法。 2语法分析法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判断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确定动词 或形容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如:处在谓 语的位置上,则是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则是名词。 2. 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大王来何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设九宾,见燕使者咸 阳宫 欲呼张良与俱去吾属今为之虏矣此亡秦之续耳 竖子不足与谋沛公安在不然,籍何以至此 A. B. C. D. 【答案】B 【解析】宾语前置,应为“大王来操何”。译为: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定语后置,应为“

4、太子及知其事宾客”。译为:燕太子丹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省略句、状语后置,应为“设九宾,(于)咸阳宫见燕使者”。译为:设九宾之礼, 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省略句。应为“欲呼张良与(之)俱去”。译为: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被动句,“为”表被动。译为: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 判断句,语意判断。译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 省略句,应为“竖子不足与(之)谋”。译为: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 宾语前置,应为“沛公在安”。译为:沛公在哪里? 宾语前置,应为“不然,籍以何以至此”。译为 : 不是这样,我凭什么会这样对你呢? 故选:B。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

5、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 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文言文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第 3 页,共 26 页 1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 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 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 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 式。如: (1)承前省 廉颇为赵将,(廉颇)

6、伐齐,大破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3)对话省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这事)甚急。”(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 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 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 影响意思的表达

7、。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司马迁鸿门宴)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第 4 页,共 26 页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4省略兼语 “使、

8、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 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如 :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5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 ,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 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1)省略介词“于” ,如 :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司马光赤壁之战) (2)省略介词”以”,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另外,介词“自”也可省略,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郦 道元三峡) 3. 下列加点词的意

9、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臣死且不避若属皆且为所虏 B. 得复见将军于此于是项伯复夜去 C.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D. 窃为大王不取也如今人方为刀俎 【答案】B 【解析】A连词,况且/副词,将要。 B两个“复”都是副词,可以译为“又,再”。 C动词,去,往,到/代词,他。 D介词,替/动词,是。 故选: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 具体义项。 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 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

10、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 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 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 第 5 页,共 26 页 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所 以 遣 将 守 关 者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臣 与 将 军 戮 力 而 攻 秦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而 听 细 说 A. B. C. D. 【答案】D 【解析】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

11、:出门时所带的包裹。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第 6 页,共 26 页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拊心,古义:拍胸哀恸。今义:拍胸表示哀痛或悲愤。 足下,古今意思相同,您。 戮力,古义:协力。今义:通力合作、合力。 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关系。 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仔细的讲解。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要注意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古汉语以单音节 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 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看到

12、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 要注意区别。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 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古今同形异 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 ,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 : “指”(指出)和“示” (示意给人看) 5.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火中取栗 不可思议 手屈一指 磬竹难书 B. 戊戌政变 不足为训 惨淡经营 中流砥柱 C. 金榜题名 一

13、愁莫展 一如继往 墨守成规 D. 不容置椽 出奇不意 旁征博引 鼎力相助 【答案】B 【解析】A“手屈一指”中“手”应改为“首”,“磬竹难书”中“磬”应改为 “罄”。 B全部正确。 C“一愁莫展”中“愁”应改为“筹”,“一如继往”中“继”应改为“既”。 D“不容置椽”中“椽”应改为“喙”,“出奇不意”中“奇”应改为“其”。 故选:B。 第 7 页,共 26 页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字形题从表象 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 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 举

14、、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同音字的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 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 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 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 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B.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15、,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C.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语揭示了学无止境、须终生学习的道理,实 属不刊之论。 D. 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 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答案】C 【解析】A筚路蓝缕: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此句想表达事先做 好准备,成语与句子意思不相符。 B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 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此句想表达居民居住得很习惯。 成语使用

16、不正确。 C不刊之论: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此处指古语非常正确,正确。 D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 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句想表达呼声不曾停止。成语与句子意思不相符。 第 8 页,共 26 页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 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 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 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 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 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