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91479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42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34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11.0 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壬(rn)戌 窈窕(tio) 桂棹(zho) 冯(fng)虚御风 B. 嫠(l)妇 愀(qio)然 舳(yu)舻 山川相缪(lio) C. 酾(sh)酒 横槊(shu) 江渚(zh) 正襟(jn)危坐 D. 匏(po)樽 枕藉(j) 蜉(f)蝣 一叶扁(pin)舟 【答案】C 【解析】A“冯虚御风”中的“冯”应读作“png”; B“舳舻”中的“舳”应读作“zh”; C正确; D“枕藉”中的“藉”应读作“ji”。

2、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 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 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 要结合词义、 词性进行。 字音题的答题技巧: (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 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 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广东人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塞擦音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后响复韵母的 “ie”与“u”难度很大,必须矫正。 (3)善用排除法。 2.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第 2 页,共 34 页 A.

3、槁暴(p) 輮使之然(ru) 舟楫(j) 舆马(y) B. 蛟龙(jio) 跬步(ku) 骐骥(j) 爪牙(zho) C. 镂金(lu) 驽马(n) 生非异(xng) 洞穴(xu) D. 跂而望(q) 锲而不舍(q) 二螯 (o) 参省乎己(xng)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 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 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 要结合词义、 词性进行。 【解答】 A“舟楫”中的“楫”应读作“j”。 B 正确。 C“镂金”中的“镂”应读作“lu”;“驽马”中的“驽”应读作“n”。 D“锲而不舍”中的“锲”

4、应读作“qi”。 故选 B。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 B.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 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 D. 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答案】B 【解析】B“危坐”解释为“身体斜着坐”有误,应解释为“端坐”。句子翻译为: 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 故选:B。 此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 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 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 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

5、的能力, 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 4. 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第 3 页,共 34 页 A. 驾一叶之扁舟B. 倚歌而和之 C. 自其变者而观之D.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答案】A 【解析】A、助词,不译,译:驾驶一只小船; B、代词,代指歌声,译: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 C、代词,万物,译:从事物易变的一面来看自然万物; D、代词,这些,译: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 故选 A 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要结合教材梳理归纳虚词常见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准确翻译。 归纳之的含义和用法: (1)他,她,它(们)例: 以刀劈狼

6、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2)的。例: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3)往,到去。例: 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4)这,此。例: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5)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句读之不知。 (6)我。例: 君将哀而生之乎? 第 4 页,共 34 页 不知将军宽

7、之至此也! (7)调整音节,无实义。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8)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向。例: 然后驱而之善。 5. 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A. 苏子愀然B. 凌万顷之茫然C. 何为其然也D. 其声呜呜然 【答案】C 【解析】A“然”,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B“然”,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C“然”,代词,这样; D“然”,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故选:C。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8、 B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 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本题 重点考查“然”这个词语,要了解这个词分别有哪些意义,可以结合语境分析,注意积 累,举一反三。 在一个句子里, 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意义呢?我们应该联系上下文, 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强化积累。 一、掌握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二、强化积累,集中记忆。 三、掌握推断词义的方法。对一词多义,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相当数量实词的多义 项,更需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第 5 页,共 34 页 A. 既望:已经过了望日

9、,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 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 些星的集合叫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 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 注意准确积累。 【解答】 C“司马光”错,司马光应为曾巩。故 C 错误。 ABD 正确。

10、故选 C。 7.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 本文与 后赤壁赋 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 这期间他还写了词 念 奴娇赤壁怀古 C. 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 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答案】D 【解析】D“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错,是景、情、理交融。 故选:D。 考查文学常识,要广泛阅读积累,加强记忆。 解答文学常识题的技巧: 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

11、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 也需要老师老师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 第 6 页,共 34 页 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考试时,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 文化常识初步做出正误判断。 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自己平时没有见过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 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多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 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做出相应的辅助的正误判断。 8. 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使弯曲) B.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接近,放到上) C. 假

12、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D. 上食埃土,上饮黄泉,用心一也。 (使用) 【答案】D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错误。用:因为。向上吃黄土,向下饮用地下水,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熟练掌握 120 个常见实词中古今差别大的义项,以捉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文言实词解题技巧: 1、语墳推断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且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 上下文来判定实词意义,因为上下文语墳是相对稳定的,语墳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2、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调解释,课文中大多出现过,可联系课

13、文相应迁 移 3、语法分析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 是由形吝词、动词、定语多由名词、代词、形音词充当,状语多由副词充当。因此可以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义。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木直中绳 中:合于。B. 虽有槁暴 暴:晒干。 C. 假舆马者 假:借助。D. 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第 7 页,共 34 页 【答案】D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生:通“性”,资质,禀赋。句意为:君子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差别。 故选:D。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

14、的语言环境 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 具体义项。 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 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 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 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 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1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孰能无惑 孰: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一定 B. 彼童子之师 彼: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15、吾乎 庸:岂,哪 C.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赏士大夫之族 族:类、辈 D.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是故无贵无贱 无:无论,或没有 区分 【答案】A 【解析】A“固”意思是“本来”。译文: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 故选:A。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 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

16、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 第 8 页,共 34 页 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11.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 其皆出于此乎B. 吾未见其明也 C. 其可怪也欤D.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答案】B 【解析】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其”是代词,他。 A“其皆出于此乎”中“其”是语气副词,表猜测语气,大概。 B“吾未见其明也”中“其”也是代词,他或他们。 C“其可怪也欤”中“其”是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其”是代词,书中的,或其中的。 故选: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