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六国论》自主学习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89921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六国论》自主学习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六国论》自主学习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六国论》自主学习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本文的时代背景怎样?参考答案:北宋中叶以来,我国境内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成为北宋王朝的严重威胁。1004年,辽(契丹)大举攻家,直逼黄河北岸的道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军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于己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追渊之盟”,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丝绢二十万匹。1042年,宋又在辽要挟割十县土地的情况下,应允每年增纳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1044年,宋又与西夏签约,每年纯白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叶三万斤。而在此前的1006年,宋曾应允每年给西夏银万两、绢万匹、钱二万贯。苏淘反对这种屈辱求和,认为这和战国时六国“赔秦”

2、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以(六国论)向北宋统治者陈述政见。2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学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3本文的论证语言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本文的语言除气势俊伟、古劲简练外,表现在论说语言的分寸感上。如“向使三国各爱共地,齐人匆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交,或未易量”,提出与上文所论史实相反的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虽为假设,但又不妄下断语,表现了作者论述语言的准确性与分寸感,恰到好处。1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