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负责人现代安全管理之管理实务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8980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负责人现代安全管理之管理实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企业负责人现代安全管理之管理实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企业负责人现代安全管理之管理实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企业负责人现代安全管理之管理实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企业负责人现代安全管理之管理实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负责人现代安全管理之管理实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负责人现代安全管理之管理实务课件(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安全管理之管理实务,主讲:曾 要 武 广州市白云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 联系电话:86399185;13502408759 E-mail:,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资格培训课程,课程主要内容,一、人员的安全管理 二、设备安全管理; 三、作业环境安全管理; 四、安全教育与培训; 五、安全生产检查; 六、事故处理。,第 四 章,人 员 的 安 全 管 理,第四章 人员的安全管理 p36,人员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事故统计,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提高人的行为的安全性是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第一节 人员安全管理的内容,

2、一、人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构成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作业环境和较差的管理。人、物、环境和管理这四个因素是相互牵连的,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另外三个因素也会跟着变化。而人的因素决定着另外三个因素。因为:,(一)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是人制订、修改、补充的,也是由人执行、监督的; (二)设备是人按规章购置、安装、操作、维修的; (三)企业作业场所的环境是由人安排的。 这就不难看出,工伤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人员安全管理的目的和内容,人员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行为安全性,以降低或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 提高人员行为安全性的途径:,企业对人员

3、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选用与配置合适的人员 (二)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 (三)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四)对人员作业过程的监督管理 (五)人员安全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第二节 人员的安全素质,人员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生理素质、安全心理素质、安全知识与技能要求等。,一、安全生理素质,(一)感觉功能 感觉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接受的过程。人的感觉由眼、耳、鼻、舌、皮肤五个器官产生视、听、嗅、味、触五感。此外,还有运动、平衡、内脏感觉,综合起来即为八种感觉。 1、视觉 2、听觉 3、触觉 4、味觉和嗅觉,(二)力量与速度 不同体格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力量与速度差别很大,不同职业对人体的力

4、量与速度要求不尽相同。如,载重汽车驾驶员,不仅要动作灵敏,对四肢力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三)耐力与工作坚持性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力劳动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和强度都不断下降,而需要智力和神经系统紧张的作业越来越多。某些作业要求员工有较强的耐力和工作坚持性。,二、安全心理素质,(一)能力 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而完成一定任务的具体方式以及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则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及效果。 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二)性格 性格是人们较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动方式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可通

5、过观察一个人的各种行为表现来认识其具有的性格特征。性格往往反映出人的气质。 尽管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但就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迟钝型五种。在生产中,前两种性格属于安全型,后三种性格为非安全型。,(三)气质 气质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在生产工作中,合理地选择不同气质的人担任不同的工作,不仅能充分发挥其所长,完成任务,更可减少事故的发生。详见39页表。 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应当根据不同人的气质,施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人的气质类型及大体适合的职业,(四)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表现如独立性、自

6、制力、坚持性、果断性等,及其相反的特征。 “有志者事竟成”,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中工作,必须有意志活动的参与,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五)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不良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便能够主宰人的身体及活动情况,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判断力降低,失去理智和自制力。详见下表。,常见不良情绪及表现一览表,从业人员带着不良情绪操纵机器极易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因此,安全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情绪,若发现职工有不良情绪,就应有针对性地给予创造一个稳定的心理环境,并积极引导其用理智来控制不良情绪,或制止其上岗操作。,三、知识与技能,从业人员应具备熟练的

7、操作技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的能力,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排除险情、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的能力,即应当具备较强的生产技能和较全的安全技能知识。 四、其他能力 人员的素质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不同层次的人员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要求。 (一)领导者应该具备较强的指挥、决策能力; (二)工程师、技术员应侧重具有安全技术能力; (三)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等应具备管理和统筹的能力等。,第三节 岗位分析与人员配备,一、岗位分析方法 p41-43 就是获取有关岗位及作业过程的详细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岗位分析法可分为观察法、现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在实际分析中,为取得好的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往

8、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分析方法。 (一)观察法 (二)现场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二、安全生产相关岗位分析 企业的职能部门及工种较多,不同岗位的人员应有重点地具备相应的能力。 (一)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分析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一般泛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负有一定安全责任,拥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各级领导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按其职责可划分为高层安全管理人员和基层安全管理人员两大类型 p44,三、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分析,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应掌握其业务范围内的安全技术的理论知识,并具备实践能力。 (一)设备管理人员,应掌握并能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投产、验收、保养、检测、档案管理等

9、工作内容。 (二)工程师、技术员,应具备以下知识或能力: 1、能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和安全防护装置减少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2、能按照“三同时”原则,组织新、改、扩建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的设计、施工与投产; 3、具有审查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的能力; 4、具有尘毒等有害物质治理、事故调查处理以及研究落实重大隐患整改方案等能力。,四、从业人员岗位分析 (一)生理素质 (二)心理素质 (三)技术素质 (四)品德素质,第四节 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大部分工伤事故都是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在作业过程中,人起着主导作用,要减少作业中的工伤事故,就必须加强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作业安

10、全管理的核心是如何控制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如何保证作业过程的合理与规范。,一、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 (一)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改、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冒险进人危险场所等13类。 (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方法 人的行为是由心理控制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结果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控制人的不安全为,应该从心理、行为、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1、安全心理调适法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和对待改造客观现实的意向过程。安全心理调适就是采取一定的手段将容易引发事故的不良心理状态调节到有利于操作安全的心理状态 。 常见的作业人员不安全心理 :逞能心理、恐慌心理

11、、习惯心理、逆反心理、侥幸心理、捷径心理、屈从心理、摆脱心理8种。 安全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有:,(1)加强职工心理素质锻炼 (2)重视危险、单调、重复作业人员的心理疲劳 (3)个人情绪的控制与调节 语言调节法 注意转移法 精神渲泄法 角色转换法 辩证思考法 (4)操作人员性格调节,2、奖惩控制法 “奖”,即通过激励方法来激励人的安全行为,使其安全行为得到强化; “惩”,即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惩罚,使其纠正不安全行为。 (1)安全行为激励法 物质激励法 精神激励法 (2)纪律控制法,3、管理控制法 (1)政策与规则控制 (2)安全生产权利控制 (3)团体影响力控制 4、安全文化控制法 二、作业过程的

12、安全管理 人员作业过程安全管理的关键是保证整个作业过程的安全、规范、合理。 (一)合理的劳动组织 建立劳动组织应遵循高效、经济、安全的原则。从保证劳动者安全与健康角度来看,一个合理的劳动组织除了能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外,还应使组织中的人处于安全、舒适的状态。,一个合理的劳动组织,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有明确的目标 2、有协作的意愿 3、有良好的沟通 (二)合理地分配作业时间 1、工作时间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三)合理的作业方法 (四)合理的作业动作,三、特殊人员的安全管理 (一)女工特殊劳动保护 (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三)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企业应当加强特种作业

13、人员的管理,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做好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的组织工作(详见第八章)和日常检查工作。,第 五 章,设备的 安全管理,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是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的物质基础,对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 设备的危险与有害因素,要实现设备的安全管理,首先应对设备的危险与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根据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即:机械设备直接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灾害性因素)和非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即:在机械设备生产过程及作业环境中能导致伤亡(非机械性损伤)事故或诱发职业病的因素)两大类。详见书本56页表。,机械性危

14、险与有害因素 :静态危险、直线运动危险、旋转运动危险、打击危险、振动夹住危险、飞出物打击危险。 非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 :电击伤、灼烫和冷冻危害、振动危害、噪声危害、电离辐射危害、非电离辐射、,第二节 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实现设备安全的最根本的途径是设备的本质安全化。目前有些设备尚无法完全实现本是安全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加强设备安全管理来预防和控制由设备引发的事故。,一、设备的本质安全化,设备的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时,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硬并自动消除危险,从而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

15、质的安全化。 本质安全化要求对人机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本质安全化的基本思路图示,(一)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的条件,这是最理想的措施。许多机械事故是由于人体接触了危险点,如果将危险操作采用自动控制,用专用工具代替人手操作,实现机械化,这将是保证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二)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的条件时,采取措施保证设备能自动防止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这些措施应能达到:,1、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导致设备发生事故; 2、即使出现故障,也能自动排除、切换或安全停机; 3、当设备发生故障时,不论操作人员是否发现,设备应能自动报警,并做出应急反应,更

16、理想的是还能显示设备发生故障的部位。,二、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做得好,可使不安全状态与不安全行为减少,反之,则会使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增加;有时,安全管理做不好,甚至会成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一)安全生产法对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 p59 (二)实现设备安全管理的11个基本原则 p59-60 (三)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 p60,第三节 设备安全管理过程,设备安全管理就是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消除一切使机械设备遭受损坏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设备使用前的安全管理,(一)选购 选购过程中控制机器设备的质量是防止设备因设计缺陷而造成事故的首要方法。设备选择不仅应满足技术方案,还应满足本质安全要求。 设备选购主要由设备技术部门负责,安全部门主要负责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审查和把关,设备购置的安全审查主要是审核设备设计、制造是否符合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