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化学试卷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89240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化学试卷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化学试卷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化学试卷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化学试卷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化学试卷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化学试卷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化学试卷 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化学试卷 新人教版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化学试卷 新人教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 试卷的选择题请填在第五页上。2 如要作图(含辅助线)或画表,先用铅笔进行画线、绘图,再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描黑,否则不给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a 40 Cl 35.5 Fe 56 Cu 64第卷(选择题 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A、CO B、CO2 C、N2 D、NH32、1996

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现在C70也已制得。下列对C60和C70这两种物质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A、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它们是两种新型的化合物C、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差是120 3、 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变电线路短路,这是利用了石墨的A、可燃性 B、还原性 C、导电性 D、润滑性4、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等都使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A、常温下被还原成稳定的物质 B、常温下被氧化成稳定的物质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常温下跟纸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5、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冬天,某村有一家人关门闭户在

3、家烤火,导致全家煤气中毒B、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和狗等低矮的动物走进去常会窒息而死C、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D、有人因误服假酒而导致中毒死亡6、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7、四位学生在一起讨论刚学习的某种物质,请根据他们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A、H2O B、CO2 C、CO D、CaO8、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

4、刚石和石墨C、冰和干冰 D、水和过氧化氢9、欲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最好的方法是 A、使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B、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使混合气通过紫色石蕊试液10、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证明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C、往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1/3的水,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11、下列关于O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氧化物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能使带有火

5、星的木条复燃12、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13、“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 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

6、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4、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15、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收集氧气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验证二氧化碳二、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

7、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题就为0分)16、现有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20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固体质量减少4.4克,那么混合物中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可能为A、3:40 B、 1:4 C、3:47 D、3:2017、某物质4.6克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中一定含的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C、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一定没有氧元素D、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18、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反应,下列叙述不

8、正确的是 A、反应中碳、一氧化碳都得到氧,是氧化剂 B、反应前后C、Cu二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反应都必须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D、反应生成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班级_学号_姓名_分数_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表格内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8答案第卷(非选择题 共64分)三、填空与简答题(共5题,共32分)19、(6分)C、O、C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1)石墨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3)能燃烧的气体 ; (4)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5)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固体 ; (6)金属氧化物 ;2

9、0、(6分)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1)该转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 (填“金属”或“非金属”)。(2)(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与石蜡相同,则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 日本核灾难后,清洁煤电受到追捧。我国已成功运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使液态二氧化碳成为最终产品。(1)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可生产更环保的碳基钾肥,如碳酸钾等。碳酸钾中的阴离子是 _(用离子符号表示)(2)液态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干冰,请说出干冰的一种用途 _ 21、(6分

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3号元素符号是_,11号元素在化学变化中_(填“易得电子”或“易失电子”)。(2)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为_,请画出该元素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3)由1号元素和8号元素组成的阴离子符号为_,由11、6和8号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_ _。22、(6分)作为推行“低碳经济”的重要科技进步,太阳能光伏发电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亮点”。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石英沙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的物质,氧化

11、铝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焦炭石英沙高温粗硅300以上HClSiHCl3(粗)SiHCl3(纯)精馏高纯硅H21084(1)三氯甲硅烷(SiHCl3)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物质。(2)“精馏”也是蒸馏的一种形式。通过蒸馏可把液体混合物分离开,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 (填“熔点”或“沸点”)不同。(3)写出石英沙中的二氧化硅与碳的化学方程式 。(4)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上述生产流程中某些物质可循环使用,这些物质是 (填化学式)。(5)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含有少量Al2O3。若要除去石英砂中少量的杂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23、(8分)现有A、B、C、D、E、F七种物质转化关系图如下,请回答下列列问题:(1)A物质的化学式_(2)A通电的化学方程式_(3)C物质的名称为_(4)请说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B与C反应的类型_(5)请写出A与D的化学方程式_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题,共22分)24、(6分)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左下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 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_。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 (4)判断氧化铜与炭粉充分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