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8679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福建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年福建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年福建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0年福建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0年福建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福建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福建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意义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 有怀投笔扔掉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增加B. 彩彻区明日光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形成C. 抢榆枋而止触碰饰小说以干县令干涉D. 我决起而飞快速的样子气凌彭泽之樽超过E.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的“多”,形容词,应解释为“满”。F. “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的“形”,动词,应解释为“表现、显现”。G. “饰小说以干县令”的“干”,动词,应解释为“求取”。【答案】D【解析】A“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的“多”,形容词,应解释为“满”。 B“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的“形”

2、,动词,应解释为“表现、显现”。 C“饰小说以干县令”的“干”,动词,应解释为“求取”。 D解释无误。 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平时要认真学习课文,记住经典例句,多积累、多巩固,才能举一反三。本题的语句均出自课本,如滕王阁序、逍遥游等,做的时候一方面根据平时的听课记忆作答,一方面根据语法知识,比如词性、句中位置等进行判断。文言实词一定要花时间去记背,更要在具体语境中去应用、揣摩。要善于根据字形、偏旁或语法结构去推敲词义。2. 下列选项中全都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云销雨霁矜悯愚诚B. 乃瞻衡宇脱然有怀C. 三餐而反而征一国者D. 宠命优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答案】D【

3、解析】A“销”通“消”,消散; B“衡”通“横”,横着的; C“反”通“返”,返回;“而”通“能”,能力; D无通假字。 故选:D。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判断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已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

4、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已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判断是否有通假字。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于时风波未静蟪蛄不知春秋B. 腹犹果然臣欲奉诏奔驰C. 翱翔蓬蒿之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D.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答案】C【解析】A风波,古义:战争。今义:风浪,纠纷。春秋,古义:一年。今义:春季和

5、秋季的合称。 B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表结果。奔驰,古义:奔走效劳。今义:迅速的跑。 C翱翔,古今意思相同,在空中回旋的飞。猖狂,古义:豪放不羁。今义:随心所欲,无所束缚。 D上报,古义:报恩。今义:报告上级。见机,古义:看到事物的征兆。今义:看准时机。 故选:C。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要注意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要注意区别。古今异义几种情况: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词义扩大。如

6、“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4. 下列选项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之二虫又何知A. 而莫之夭阏者B. 彼且恶乎待哉C.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 孟学士之词宗【答案】D【解析】例句:宾语前置,应为“之二虫又知何”。译为: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A宾语前置句,应为“而莫夭阏之”。译为:然而没有什么阻碍它。 B宾

7、语前置,应为“彼且待恶乎哉”。译为:他们还仰赖什么呢。 C宾语前置,应为“为胡乎遑遑欲之何”。译为: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 D定语后置,应为“词宗孟学士”。译为:文坛领袖孟学士。 故选:D。本题考查判断文言文句式的能力。文言文句式分为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四大类。要抓住各种句式的特征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但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例如:秦人不暇自哀。(过

8、秦论)“自哀”应理解为“哀自(哀叹自己)”。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秋水)“莫己若”应理解为“莫若己”。 二、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例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何以”应理解为“以何”。 三、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例如: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何罪之有”应理解为“有何罪”。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全句应理解为“不解句读,不解惑”。 四、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介词(以、与等)宾语前置。例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一以当十”应理解为“以一当十”。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9、(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五、陈述句中中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宾语有时也需要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 六、“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相”代“他”(愚公),作“许”的宾语。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相”代“婆婆”,作“扶将”的宾语。 七、“见”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见”代“刘兰芝”作“丁宁”的宾语。慈父见背。(陈情表)“见”代“李密”作“背”的宾语。 八、“自”字

10、解释为“自己”时,通常要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举贤以佐。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九、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英雄无觅”应理解为“无觅英雄”。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中原北望”应理解为“北望中原”。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眄庭柯以怡颜四美具,二难并倚南窗以寄傲则刘病日笃雄州雾列臣具以表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乘六气之正A. /B. /C. /D. /【答案】C【解析】“怡”,使动用法,使喜悦。“美”,形容词作名词,美的事物。“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之情。“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11、。“雾”,名词作状语,像雾那样。“闻”,使动用法,使知道。“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正”,形容词作名词,本性。 故选:C。此题考查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最直接的办法是,记住课本学过的活用的词语。如果遇到陌生的词语,就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看这个词的位置需要什么词性,由此判断活用种类。最后通过翻译来验证判断。词类活用基本判断方法: 1含义辨析法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义,辨析一个词是不是活用,可以根据语境含义来分析。如果发现某动词或形容词按动词或形容词的基本用法无法翻译通顺,但根据语境含义可判断出它的临时用法,那么,此时的临时用法就是该动词或形容词的活用用法

12、。如,语境中要译为“使”就是使动用法,“以为”或“认为”就是意动用法。 2语法分析法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判断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确定动词或形容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如: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则是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则是名词。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在滕王阁序中,将景物描写推向高潮,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_ , _ ”。在逍遥游中,庄子用“ _ , _ ”描绘了鲲鹏击水而起,乘旋风而上的雄姿,给人带来豪迈之感。在行路难中,李白面对着“ _ , _ ”的盛宴,却停杯放下筷子食不下咽,

13、拔出宝剑四顾茫然。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表现西北大漠壮丽景象的名句是“ _ , _ ”。杜甫在望岳中从远处望岳,运用拟人手法,以明暗对比再现泰山神奇秀丽、高峻雄伟的诗句是“ _ , _ ”。根据庄子东海之大乐语句补充完整:夫千里之远, _ ; _ ,不足以极其深。【答案】【小题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小题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小题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小题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小题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小题6】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解析】故答案为: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重点字:鹜)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重点字:

14、摇)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重点字:直)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重点字:圆)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重点字:晓) (6)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重点字:仞)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逍遥游中的名句辑录: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