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4528679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本试卷共8页,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其中第卷第25- 27题为必考题,第28- -30题为选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黑色水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按题号在

2、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I卷 选择题(共 48分)一、单项选择题(1一 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内。)1.在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广大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不同地区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随葬品,其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相似。与该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2.春秋战国时期,

3、面对当时出现的私有观念,儒、墨、法家诸子既肯定“私利”的合理性,又充分颂扬“公有”。这表明儒、墨、法家诸子A.充分肯定夏商周三代 B.认可天下为公的社会C.都主张重建社会秩序 D. 全面否定了私有观念3.汉高祖时期,县、乡三老作为“乡族势力的代表”,正式成为“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其职能主要是在道德风俗方面“掌教化”、“帅众为善”、“率其意以道民”。材料说明汉代中央A.政府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B.地方宗族势力强大C.治国思想由“无为”变为“有为” D.不拘一格选拔官吏4.关于唐诗,时人指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

4、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材料反映当时A.语言革新与儒学复兴相互促进 B.吸收佛道文化的精髓C.强化文道合一的政治教化功能 D.南北文化整合的趋势5.学者王洪军根据相关史料,统计了唐朝政府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分布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时间工程总量(项)工程分部南方北方唐前期1133182唐中后期776116A.北方水利技术明显领先于南方 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C.政府政策影响经济格局的变化 D.南方政治环境更安定6.宋代士大夫群体普遍意识到:“士之所官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夫圣人之术,修其身,治天下国家,在于安危治乱,不在章句名数焉而已,”由是出现一批以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为代表兼擅文章

5、、经术与吏干的新型士人,自觉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主导国家政治方向。这说明宋代A科举制造就了新的社会阶层 B.士人群体锐意推进改革的努力C.士人群体的崛起制约了皇权 D.强化了修齐而治平的士道精神7.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总结了公共卫生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宋朝以法律形式建立全国性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反映唐宋时期A.建立完善国家医药制度 B.医学观念不断发展C.国家重视普及养生之道 D.医学理论体系完善8.明初,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后,面对奏章冗长的严重现象,诏令臣下必须精简奏章字数,并规定统一格式。此举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君主专制 C.完善中枢体系 D.强化思想控制9.顾炎武反对盐铁专卖

6、,指出由商人自由贩卖才是“得中正之法”;唐甄认为财富的生产和增值是一个自然而然进行的过程。出现这些思想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集权的强化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的主导 D.抑商政策的松弛10.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善画人物画,他描绘了许多渔翁、樵子、纤夫、漂母,乃至盲叟、盲妇的生活形象。黄慎的画作A.重视文人画写实风格 B.真实反映历史现象C.注重画面严整与和谐 D.具有世俗化的特征11.针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谈判事宜,咸丰帝认为“来往会商,汝(奕沂)不值与该酋见面。”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咸丰帝同意奕诉与英法公使直接谈判。条约签订后,咸丰帝慨叹:“此次夷务.致令夷酋面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

7、”。这体现了咸丰帝A.严格遵从传统礼仪规范 B.重视外交活动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C.深受传统华夷观的影响 D.思想观念在战争的冲击下得到解放12.申报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下图为1898年 1901年各年度申报新、旧学书籍广告的变化图。据图可知 A.近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B.“向西方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 D.新式印刷出版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3.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介绍了卡内基、托尔斯泰、富兰克林等人,希望塑造一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人”。据此推论,早期新文化运动意

8、在A.唤醒国民的人权意识和科学精神 B.关注旧道德与新思想的融合C.重视民族和国家意识觉醒的影响 D.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拯救中国14.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曾说:“国民党的军队本来是有大体相同于今日的八路军的精神的。那是在1924年到1927年的时代”“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 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毛泽东旨在A.说明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B.强调军人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的重要C.重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肯定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的斗争精神15. 甘肃玉门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油矿,由西南联大等校

9、的毕业生边学边干开发成功的: 1942年生产汽油180多万加仑,供应西北军用交通和重庆工业与民用等需要。这说明A.国民党政府实现了能源自给 B.玉门油田解决了军用和民用能源需求C.抗战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D,抗战需求促进西部地区重工业的发展16.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专家杜润生曾指出:土地改革实质上是政治斗争,是为建立农民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农村称霸一方的封建势力代表和国民党的武装匪徒扫除。如果不摧毁反动势力,就分配土地,光搞经济,不搞政治,群众就会感觉没有政治依靠。我们第一步先建立农会,第二步再分配土地。材料强调土地改革A.完成了民主改革的基本任务 B.为新建乡村基层政权奠定了民意基础C

10、.解构了旧有的乡村统治秩序 D.是为恢复农业生产而制定的经济政策17.有学者认为:“在西方,对海外殖民地的占领,最早是由探险家们开始的,但殖民地的主权是由王室掌握,事实上西方航海家的愿望与国家的意志是一致的。海洋不过是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舞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探索自然奧秘,他们在海洋探险中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由此可见,早期海外殖民扩张的特点是A. 通过航海突破对自然的认识 B.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C.王权扩张与商业利益的结合 D.海权意识服从专制皇权18.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半期,革命与复辟、帝制与共和在法国反复登场,政局动物,外会矛盾不断激化。这反映了A.思想引领与专制制度的对抗 B.

11、民族自立与外部干涉的冲突C.浪漫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脱节 D.国家统与社会松散的影响19.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 1853年法国政府实施巴黎城市规划,建成下水系统。材料说明A城市环境严重恶化 B.治理环境污染缺乏法律依据C城市建设杂乱无章 D.祛律赋权政府进行城市治理20罗斯福执政期间,国会通过颁布法律建立许多新的独立行政机构,并把部分立法权委托给这些机构,如“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据统计,1937 年国会通过的所有公共立法议案2/3的创意是直接来自这些行政机构。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A.国会与总统间权力的争夺 B.确保精英治国理念的落实C.政治实践背离了宪法精神 D.国

12、会不能独立行使立法权21. 1971年尼克松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黄金美元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此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意味着A.美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加强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C.美国加大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金本位制利于经济发展22. 1953年赫鲁晓夫指出: n“1940年粮食收购量为22.25亿普特,面1953年仅为19. 5亿普待,同时,由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和实际工资的提高,谷物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多。”这表明赫鲁晓夫A.下放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B.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C.将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 D.决定实

13、行新经济政策23、戴高乐执政期间将大多数的能源工业、主要的银行和保险公司转由政府控制,从1947年起,法国政府先后制定了10个经济发展计划,不仅实现了高增长率,还完成了产业结构的改造,众多小企业被合并为大的工业集团这表明法国A.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废除私有制实行国有化C.大力推行“混合经济”模式 D.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4.全球化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现象。图1和图2反映了美国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态度变化,这说明A.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均衡 B.反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观点C.维护国家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 D.美国霸权主义是阻碍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第II卷综合题(共5

14、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7 题为必考题,考生必答。第28- 3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答。二、必考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共37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 从明朝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夕, 是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经过明朝纳银代役的“一条鞭法”到清初“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改革,增丁不加赋,全国人口从明初的6000万增至1838年的4亿多人,同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50%。为了保障粮食稳产、高产,人们把豆、莱等植物渣滓做成饼肥,通过施肥以补充大量消耗的地力。为解决耕地短缺问题,人们向岭南地区、云南、贵州等地大规模迁徒,使这些地区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粮食增产起了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摘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