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1编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8646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991编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6991编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6991编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6991编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6991编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991编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991编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 以合欢树教学设计为例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只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切实有 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解决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问题, 从学生的学业表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标指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合欢树是作者史铁生抒写母爱的散文, 每个学生在解读时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课标在选修课程“诗歌散文”中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 诗歌、 散文各自的艺术特

2、性,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 对本课来说, “以小见大”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变革学习方式” 。网络教学是变革学习方式 的一种尝试,它可以实现学生真实参与课堂。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合欢树这篇文章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合欢树 是写母爱的文章, 文章前六段写作者十岁、 二十岁、 三十岁时与母亲的事情, 根本没写合欢树, 直到作者获奖后回想母亲时才开始写合欢树。 作者一直不愿意去母亲住过 的小院,直到邻居偶然提到“你

3、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 ,这才开始 写合欢树。这里隐含着一个心理学现象 : 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卫机制中的转移。转移是指原先 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 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 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当年母亲去世时,作者悲痛至极,从此以后不愿再去触碰到 这段感情,因为无法面对,再次面对时必须要找一个感情替代物,这个替代物应该是双方共 有的,这样,作者选择了合欢树,把对母亲最深切的思念、转移到合欢树上。而且由此得出 了人类普通的情感体验“悲伤也成享受” 。这些内容

4、对于学生来讲,理解难度极大。 2.学生情况 (1)学生之前也学过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文章,如莫怀戚的散步 、美国作家莫 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朱自清的背影 ,但学生对什 么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以小见大”的写法在文章中怎么呈现, “小”与“大”之间如何 建立起联系,怎么在自己的写作中用到“以小见大”的手法,全都不清楚。也正因为不清楚, 所以在理解这篇文章时,不能走人作者的话语体系中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母爱。 (2)高二学生虽然每天都会感受到母亲对其关心与照顾,但学生对母爱的体验更多的是 母亲应该爱我,我得到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事,很少有人思考什么样的母爱是真正的母爱。所

5、 以尽管学生在初读文章时都知道文章在写母爱, 但学生理解的母爱与作者要表达的母爱相距 甚远。 3.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学生读了课文,写了初读感受,提出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阅读学生提交的初读感 受之后, 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本文表达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所以布置学生对文章内容 做整体感知。 4.教学方式说明 结合学生的初读感受和学生的问题设计教学,主要采用言语活动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 题, 在学生独立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时采用教师本人设计的网络 教学平台,歌华有线数字媒体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三、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6、是散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点,也是散文的鉴赏方法之一。 2.用微写作的方式内化“以小见大”的写法 在阅读的基础上,用微写作的方式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是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种方法, 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深入理解母爱的内涵 在言语活动中懂“理” 。当孩子处于人生困境时,得到母爱是幸福的;孩子在困境中的 成长是感恩母爱的表现。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 (1)以初读感受和学生问题导人。 (2)学生言语活动。 活动一:文章以写人记事为主,以写树为辅,可又取名“合欢树” ,你觉得合适吗? 活动二 : 文中说 “悲伤也成享受” ,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

7、经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 200 字。 (3)微课:以小见大。 (4)布置作业。 请选择你熟悉的小物件、 小事、 小场景, 用 “以小见大” 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 800 字。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 创设情境展示学生初读感受, 并作点评 学生读自己写的初读 感受 了解学情PPT、网络广播 温故知新 进人“外化学情”页面,读学生 提的问题, 提炼出本节课研究 的核心问题 学生阅读全班学生的 问题 得出本课学生研究 的重点问题 计算机网络、网 络广播 新课讲解 提出第一个问题:文章以写人 记事为主,以写树为辅,可又 取名 “合欢树你觉得合适吗? 学

8、生输入完成后上传自己的 学习成果 教师用屏幕广播的方式把学 生电脑页面切换到教师电脑 页面,然后组织学生展示、评 价其他学生的回答, 然后教师 再归纳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出现的问题, 接着讲解学生的 难点 学生进入互动课堂“难 点攻克”学习页面,阅 读文本并在自己的电 脑上输入对问题的理 解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 成果,其他学生做评 价评价时安排学生讨 论 解决难点 计算机网络、网 络广播、PPT 实践操作 提出第二个问题:文中说“悲 伤也成享受”,作者为什么这 样说?请联系你的阅读体验 或生活经历, 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不少于 200 字 学生进入互动课堂“展 示评价”学习页面,阅 读文本

9、并写文段,写 完后保存上传 解决难点 计算机网络、网 络广播、PPT 分享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 评价其他 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再就评 价不到位的地方做点评。 指出 学生遇到的难点在哪 学生读自己的理解, 学生评价其他同学写 的内容。评价时生与 生对话 同伴互助理解 计算机网络、网 络广播 效果评价 教师播放自己做的微课:以小 见大 学生根据微课内容再 次学习合欢树对 应的段落,学习小与 大如何建立起联系 用微课的方式讲解 难点 计算机网络、网 络广播 归纳总结写板书记住本课学的内容明确本课学习重点黑板 拓展提高 布置作业:请选择你熟悉的小 物件、小事、小场景,用“以 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

10、文章。 不少于 800 字 学生进入“作业页面” 看写作的具体要求 布置作业计算机网络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 学生跟帖,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2.评价量规 问题一:文章以写人记事为主,以写树为辅,可又取名“合欢树” ,你觉得合适吗? 评价标准: (1)合欢树出现在全文的第七段,概括前六段写什么?思考这些内容与合欢树有什么 关系。 (2)合欢树与母亲有什么关系?从文中写合欢树的段落去思考。 (3)合欢树与我有什么关系?看写我与合欢树的段落。 (4)合欢树代表什么? 问题二 : 文中说 “悲伤也成享受” ,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

11、于 200 字。 评价标准: (1)用你自己的话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2)写出原因,并结合文本分析。 (3)从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举出相应的例子。 (4)从“悲伤” “享受”里选择一个去分析。 (5)用举例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或对比分析法围绕这句话分析。 (6)概括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语言通顺,表意清晰。 3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 合欢树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结果 懂得了以小见大的手法100% 课上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学习时间100% 参与了每项言语活动,在活动中参与度高100% 教学的切人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100% 喜欢网络教学的学习方式100% 能跟上教师的

12、教学进度90 % 1.知道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知道了小与大如何建立起关系本课学到的内容(分条陈述) 3.理解了母爱 从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来看, 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还是能接受的。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 看,几乎是全体学生都对这种学习方式持赞赏态度,因为帮助学生解决了阅读难点,也知道 了难点解决的方法。 学生学过很多“以小见大”的文章,这次课上对“小”与“大”如何建立起联系有了些 许的认识。 在言语活动中让学生懂得 : 当孩子处于人生困境时,得到母爱是幸福的,而孩子在困境 中的成长是感恩母爱的表现。这样的母爱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但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 还是能跟上教师设计的学习进度,学生感到学

13、到实在的解读文章的方法。 4 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教学的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解决的是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帮学生 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评价标准, 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解决问题。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再从知识能力层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的听讲状态和大脑的思维参与度比较高, 基 本实现了学生真实参与课堂, 教学目标的设定基本实现了。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的时间和互相 评价的时间,学生学习效率较高。 六、教学设计特色说明及课后反思 1.网络呈现真实学情,教学设计基于学情 我设计的网络阅读教学平台,有一个栏目是“外化学情” ,要求学生把在阅读中的问题 提出来。这样,每

14、一个学生的问题都传到教师主机上,教师用网络广播的方式让全班学生都 能看到大家提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归结为两个核心问题,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思路,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的时间, 这是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 2.采用网络教学,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生思考问题后,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思考结果输入到相应的学习页面上, 完成后点保存 提交按钮即可把学业表现传到教师机上。 学生在课上学习的痕迹被记录下来, 这样每一个学 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虽然教师只对几个学生做了 点评, 但教师在课下可以把学生的学业表现调出来一个个批阅

15、, 这样教师可以知道每一个学 生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适合学生的指导。 这样既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付出, 又针对每一个学生 做了具体的指导。 3.微课的使用 “以小见大”的手法, “小”与“大”如何联系起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用微课的形式, 把学生理解的难点可视化。 微课上的配乐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 很自然地就把学 生引入作者的话语体系中。 4.同伴评,教师评 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同伴评价,教师在学生评价时给出评价标准。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评 价其他同学写的东西, 同伴能从语言表达及意是否准确上做出相对合理地判断, 有些内容 学生判断不准, 即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就本课来讲, 学生评价出现偏差的都是

16、对 “以小见大” 手法的理解不准所致,这时教师再讲,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教师在课上就是帮助学生学习 的引导者。 这个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情作为教学起点,重视思路设计 ; 用 网络教学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 采用了微课的形式,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 念,每一个学生在课上都有所得。 七、评析 1.本课的教学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实效性。 合欢树是作家史铁生的经典之作,也是一篇不容易理解的散文作品。主要困难就在 于作者对母爱的理解是含蓄、独特、深刻的,超出了一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所能达 到的高度。 上课之初, 柴老师没有像很多老师那样仅凭经验推测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情感障碍, 而是布置学生自己写初读感受,在课上展示、自读,全面、准确、具体地掌握学情,从中准 确把握住本课教学的两个关键问题,也是看似矛盾、不好理解的两个问题 : 第一,文章以写 人记事为主,以写树为辅,可又取名“合欢树” ,是否矛盾 ; 第二,文中说“悲伤也成享受” ,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通过准确把握学生情况,深入分析文本内涵,借助“以小见大”的写作 手法,以及教师对合欢树意象的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