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班会素材

上传人:撒**** 文档编号:14528592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班会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班会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班会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班会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班会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班会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班会素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班会素材“网络安全宣传周”即“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为了“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而开展的主题活动,将围绕金融、电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网络安全问题,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举办网络安全体验展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于2014年举办。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于9月14日至20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其中网络安全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在郑州举行。青少年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安全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力量。培养青少年

2、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既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活动目的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堂等有效形式,在全校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经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网络安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怎样利用网络,怎样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特别是个别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学生,知道了沉迷网络的危害,一再表示要摆脱手机和网络依赖,健康上网,安全上网。广大教师、少年儿童掌握了基本网络安全知识,为健康上网、文明上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主要内容(一)青少年

3、沉迷网络的危害1.对正常学习的严重影响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如今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很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是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的。精力不济,沉湎网游后,第二天根本没有精神上课,老师讲课时精神游离,上课效果无法保证,学习没有劲头。注意力分散,沉湎网游后,游戏的场面刺激而惊险,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即使身在课堂,心也就飞到了游戏中间。2.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网络的过度使用,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

4、业荒废。3.“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呆在电脑前的幅射和高度紧张,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4.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和紧张的人际关系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网络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

5、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5.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6.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网络引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

6、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二)防范病毒或木马的攻击的方法1为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扫描系统、查杀病毒;2及时更新病毒库、更新系统补丁;3下载软件时尽量到官方网站或大型软件下载网站,在安装或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或文件前先杀毒;4不随意打开不明网页链接,尤其是不良网站的链接,陌生人通过QQ给自己传链接时,尽量不要打开;5使用网络通信工具时不随便接收陌生人的文件,若接收可取消“隐藏已知文件类型扩展名“功能来查看文件类型;6对公共磁盘空间加强权限管理,定期查杀病毒;7打开移动存储器前先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可在移动存储器中建

7、立名为autorun.inf的文件夹(可防U盘病毒启动);8需要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上下载资料转入内网计算机时,用刻录光盘的方式实现转存;9对计算机系统的各个账号要设置口令,及时删除或禁用过期账号;10定期备份,当遭到病毒严重破坏后能迅速修复。 (三)预防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账号被盗的方法 1账户和密码尽量不要相同,定期修改密码,增加密码的复杂度,不要直接用生日、电话号码、证件号码等有关个人信息的数字作为密码;2密码尽量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其他字符混合组成,适当增加密码的长度并经常更换;3不同用途的网络应用,应该设置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4在网吧使用电脑前重启机器,警惕输入账号密码时被人偷看

8、;为防账号被侦听,可先输入部分账号名、部分密码,然后再输入剩下的账号名名、密码;5涉及网络交易时,要注意通过电话与交易对象本人确认。 (四)安全使用电子邮件注意事项1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邮件中的链接、图片和文件;2使用邮箱地址作为网站注册的用户名时,应设置与原邮箱登录密码不相同的网站密码;3如果有初始密码,应修改密码;4适当设置找回密码的提示问题;5当收到与个人信息和金钱相关(如中奖、集资等)的邮件时要提高警惕。(五)防范社交网站信息泄露防范1利用社交网站的安全与隐私设置保护敏感信息;2不要轻易点击未经核实的链接;3在社交网站谨慎发布个人信息;4根据自己对网站的需求进行注册。(六)网络诈骗类型辨别

9、方法1利用QQ盗号和网络游戏交易进行诈骗,冒充好友借钱;2网络购物诈骗,收取订金骗钱;3网上中奖诈骗,指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4“网络钓鱼”诈骗,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获取受骗者财务信息进而窃取资金。(七)上网课注意事项1.疫情期间孩子上网课时,建议尽可能地选择屏幕大的工具,要结合家里的实际情况依次好的顺序是,电视好于电脑、电脑好于平板、平板好于手机,能够更好的保护孩子眼睛健康。2.疫情期间孩子上网课时,建议家里有投影仪的,要使用投影仪给孩子上网课,不推荐使用手机让孩子上网课,要使用手机投屏功能

10、,投射到电视上上网课,能够更好的保障孩子网课学习效果。3.疫情期间用电脑给孩子上网课的朋友,要保障孩子眼睛距离电脑最少40cm的距离。疫情期间用电视给孩子上网课的朋友,要保障孩子眼睛与电视的距离是电视屏幕对角线的3倍以上。能够更好的保障孩子眼睛健康。4.疫情期间孩子上网课时,建议家长要根据家里实际情况调整光照度,要避免让孩子在暗光或强光下长时间用眼,太暗和太强的光线都很容易让孩子的眼睛产生疲劳,能够更好的保障孩子眼睛健康。5.疫情期间孩子上网课后,不建议家长再让孩子看电视或者使用电子产品,要合理规定孩子用眼时间,能够更好的保障孩子眼睛健康。6.疫情期间孩子上网课后,孩子在家里也要养成做眼保健操

11、的习惯,也可以隔着玻璃远眺,帮助眼睛放松,减缓视疲劳。(八)学会规范用网1.教育孩子严格遵守网络法规,坚决抵制与社会公德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相背离的不良信息。聊天讲文明,不侮辱欺诈他人,不浏览不健康网站,不参与网络赌博,不刊载不健康文字和图片,不提供不健康内容搜索,不传谣、不造谣,在虚拟世界里播撒文明之光,正确传递防疫信息等正能量知识。 2.教育孩子不沉迷网络游戏,不运行带有凶杀,色情内容的游戏。网络游戏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但又容易使我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我们是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游戏永远只是我们业余生活中的点缀。3.教育孩子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不随意约会网友,

12、不与网上陌生人来往书信,更不要轻易约见网上“朋友”,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防止网络和电话诈骗。三、安全小常识1.长期在电脑前工作,对皮肤不好,对视力不好,对记忆也有影响。2.上网查阅信息需要注意几点,一个内容最好多查几次,判断哪个才是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3.上网交友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告诉陌生人太多关于自己家庭及其相关的真实信息。4.冲浪安全常识 ,时间不要长,要有一定的自我见解,不可全信。5.网上安全,记得打开防毒软件,尽量不要下载一些.EXE文件,不要乱点弹出式广告。6.密码安全常识,不可以告诉陌生人,自己一定要记住,最好不要用生日。四、网络安全小诗歌网络用好是个宝,查找资料不用跑;天下大事早知道,学习dao知识不可少;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